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着床的重要因素。近年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中医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子宫内膜超声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系统回顾了近15年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三个层面总结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认为中医采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治疗,佐以温肾、养肝之剂,可以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血流量,并促进子宫内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内膜容受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内膜、胚胎趋于同步是近年来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从形态学、超声学、激素及受体表达、分子生物水平和基因水平等多个方面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丰富胞饮突的表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雌孕激素受体的敏感性、调整相关因子和基因的表达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多从补肾入手,并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实验效果。故从超声评价、组织形态学、激素受体表达、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5个层次,就补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同时借助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揭示补肾方药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生殖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使中西医相互促进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胚胎着床密切相关,近年来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其与受精卵同步发育,是研究的热点。西药以阿司匹林、补佳乐等药物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不明确,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患者的体质选择相应方剂和药物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变子宫内膜类型,增加子宫内膜动脉血供,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达到上调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同源框基因10(HOXA10)、空通气孔同源框2(EMX2)、干细胞因子(SCF mRNA)、整合素(ανβ3)等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目的,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相关中医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优化的大数据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高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良性病变,常合并不孕。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引起EMs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生育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该文对近年来EMs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对EM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的改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EMs不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不孕的影响逐渐成为生殖界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可发挥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张文红教授临床治疗不孕症多年,善于运用补肾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从而使众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8.
系统回顾了近12年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国内外文献,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总结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概况,认为中医以补肾治疗为主,兼顾活血、健脾、疏肝等;现代医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多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内膜血流等方面着手;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效果较好,且西药的不良反应被降低,但是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中医药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动脉及内膜、内膜下血流状况,子宫内膜的运动及影响分子生物学指标如整合素Integrinβ3、同源框基因HOXA10等,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容受性差是导致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目前生殖领域有待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多从补肾疏肝,调经活血等方面入手。孙自学教授基于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脾两脏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湿为标。在治疗时注重整体与局部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根据月经周期,调经疗膜,分期用药,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孙自学教授调治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思路,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导致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键因素,是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立足于中医学脏腑辨证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故设立温阳化浊法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创立温阳化浊方,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寒湿困阻胞宫,致胞宫失养、胞脉不畅、胎元不固的反复试管失败,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方二补助育汤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胚泡着床障碍模型,研究其子宫内膜SCFmRNA、HOXA-10 mRNA、LIF、ER、PR、整合素(αvβ3)表达的改变。结果:GnRHa+HMG+HCG超促排方案能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二补助育汤能够调控小鼠子宫内膜调控链间的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结论:二补助育汤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是肯定的,并且其作用途径是多靶点、多环节的。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提高胚胎着床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曾倩教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的诊疗思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不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子宫内膜薄而致胚胎种植反复的失败常常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文章采用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4例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特别是在排卵后大补脾肾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而使移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过程中如何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局部血液灌流量,从而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逐渐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是目前尚无规范化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且西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局限性,中药从整体出发,多从补肾活络着手,因其具有全身调节的优势,标本兼治且副作用少而倍受青睐。肖承惊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血瘀,兼心血不足。肖教授补肾同时注重活络,其自拟的经验方二补助育汤在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低患者的内膜厚度、改善症状以及提高雌激素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属疑难杂症,病程多缠绵多年,病机复杂,治疗棘手。尤其在IVF治疗中部分患者因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而不能进行胚胎移植,给患者造成经济及精神方面的重大压力。为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患者的胚胎移植机会及提高妊娠率,故对王小云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经验进行总结。王小云教授认为,肾虚,冲任血虚或受阻,不养胞宫是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核心病机,治疗重在增强子宫黏附能力,改善内膜容受性,使胚胎、内膜同步增长,稳固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伴胰岛素抵抗减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致早期妊娠丢失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整理、分析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早期妊娠丢失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减低致早期胚胎丢失的发生;现代医学尚未形成统一治疗原则,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减少早期妊娠的丢失,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重视补肾活血、健脾化痰,疗效卓著。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内膜容受性降低、早期妊娠丢失病理机制密切相关,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较西医治疗,中医药具有多靶整合,整体网络的调节优点,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能否取得妊娠成功的因素之一。补肾类中药可通过调整阴阳、益精补髓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通过综述补肾类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超声学指标、组织形态学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调节基因等的影响,认为补肾类中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血流等超声学指标及改善组织形态学结构、胞饮突等组织形态学指标,促进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蛋白、白血病抑制因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提高血管内前列腺素水平及子宫内膜HOXA10水平等有关。综述补肾类中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理,可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孕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困扰着越来越多育龄期妇女。胚胎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决定胚胎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其中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是导致胚胎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针灸遵循以补益先天肾气为主,辅以疏肝健脾、调补冲任的治疗大法,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疗效显著,临床运用广泛。笔者将从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3个方面,对针灸影响IV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为针灸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运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45-48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调控女子的经、带、胎、产。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子宫内膜在"着床窗口期"内允许胚胎着床的能力,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的体现,因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而备受学术界重视。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理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肾藏精、主生殖,天癸为肾气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冲任二脉亦包涵了生殖功能,胞宫为胎儿孕育的场所。子宫内膜容受性作为胞宫实现生理功能的一部分,受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调节。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各自的生理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功能正常,子宫内膜才能发挥容受胚胎的生殖功能。本文通过查阅、梳理文献,就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辨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