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大都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变基础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性的肝实质坏死,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小于40%,以高度黄疸、高度腹胀、高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肝病,属中医“黄疸”、“急黄”、“臌胀”等范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沙石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后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予苦黄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沙石退黄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BIL,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沙石退黄汤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后残留黄疸对消退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认为,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基本病机为疫毒久郁,因郁致瘀,瘀毒互结,肝脏受损,胆汁外溢而发为急黄重症。故治疗应紧紧抓住化瘀退黄这一基本大法,并贯穿其治疗的始终。具体治法为活血而不破血,凉血而兼止血,祛邪而不伤正。用药配伍贵在精当,如是则膏肓之疾有振起之望矣。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发展过程中气机不调,血行不畅,在较长的病程中形成瘀血证。瘀血是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产物,也是病情发展、恶化的推动因素,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湿热、疫毒、瘀血、脾虚、肝郁等互相兼夹,临床治疗应把握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理、三因制宜的原则,对证下药,活血不忘养血,活血的同时兼以健脾益气,或疏肝理气,或解毒除湿,或适当补益肝肾,还需通络散结。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有出血倾向,故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应分清主次证候,明确是否有出血倾向,顾及兼夹证候,根据活血化瘀药的药力强弱不同,严格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数量及剂量,由小到大慎重运用,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相似文献
8.
9.
重型肝炎病情重、预后差 ,发病机理错综复杂 ,治疗十分困难 ,国内外近年来报导的病死率大多在 6 0 %~ 80 %之间〔1〕。对本病发病机理及提高其存活率的研究 ,历时半个多世纪 ,迄今仍是肝病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对于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若能穷源竟委 ,既识得全局之常 ,又晓其中之变 ,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提高 ,兹就此作一探析。1 湿热疫邪内侵酿毒成瘀是重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型肝炎属中医黄疸中“急黄”“疫黄”或“瘟毒”。隋代巢元方首先提出了“急黄”的病名 ,其《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急黄候》曰 :“脾胃有热 ,谷气…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突出临床表现之一,血清胆红素(黄疸)持续不降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治黄疸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功能。方法:体外培养上述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CD1a的表达,MLR中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L-12、IFNα的能力。结果:阴黄证患者的DC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较阳黄证组下降(P<0.05)。其他表面分子,如CD40、HLA-DR、CD1a和CD80,阳黄证与阴黄证两组无明显差异;经TNFα刺激后,上述各表面分子的表达较未加TNFα组均有上调,但阴黄证组CD80、CD86、HLA-DR上调的幅度低于阳黄证组(P<0.05)。阴黄证患者组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阳黄证患者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DC刺激后,阴黄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明显低于阳黄证组(P<0.05)。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的IL-12和IFNα水平未经TNTα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经TNTα刺激后两组的IL-12和IFNα水平较同组未经TNTα刺激者明显升高(P<0.05)。但阴黄证组上升的幅度低于阳黄证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黄证和阴黄证患者均存在明显外周血DC功能障碍,运用TNFα激活可提高DC的部分功能,阴黄证患者的外周血DC细胞功能低下较阳黄证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以便较准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分析12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并发症有关(P<0.001或0.05)。结论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临床上重型肝炎治疗难度大,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其中88.5%是慢性重型肝炎,而大于95%的慢性重型肝炎又是由乙型病毒性肝病所致。近年来。国内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主要以西医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为主)的内科治疗方法,已使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下降至60%左右,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于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辨证主要以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为主.但关于相关六经辨证论述较少。 相似文献
14.
慢性重型肝炎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对慢性重型肝炎予以辨证分型施治及多途径给药救治,必要时结合西药抢救方法,临床可提高救治效果;其对完善中医抢救医学在理论和临床上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久病入络、内结为瘀血的特点,属于祖国医学黄疸范畴,并具有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江承柏,贺江平(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关键词重度黄疸肝炎,慢性重症肝炎,行气破血法治疗,血瘀血热我们在总结运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经验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经验。方法:跟师临诊,分析总结其治法、用药规律。结果:常师结合慢性重型肝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早期以湿热瘀实邪为主,中期脾虚与瘀毒夹杂,晚期湿热残留或阴阳俱虚以虚邪为主的病机变化,并提出"三高"症状,如高度黄疸、高度纳差、高度乏力的程度变化往往是病势转归的重要标志,"湿、热、毒、瘀、虚"伴随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各期的具体用药仍以调理脾胃为中心并辅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温补脾肾等治法,最终使人体正气渐复,转危为安。结论:常占杰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