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128例硬膜外术后镇痛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分析发生原因,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 全部病例镇痛有效率达100%.共发生并发症998例(46.9%)其中皮肤瘙痒发生率较高(24.44%),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恶心、呕吐发生率7.05%,较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低;尿潴留的发生率3.81%;过早脱管占8.41%;单侧下肢麻木或乏力占4.70%;呼吸抑制和椎体外系症状各占0.42%和0.94%;骶尾部硬肿0.14%,导管阻塞及机器故障占0.42%,全组病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镇痛并发症主要与镇痛药物有关,并与患者性别、置管部位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用药、适时调整用药量、加强临床监测和护理,是提高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0.004%布托啡诺+0.15%布比卡因与0.005%吗啡+0.15%布比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两组,其中B组给与0.004%布托啡诺+0.15%布比卡因,M组给与0.005%吗啡十0.15%布比卡因,每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硬膜外泵入。对两组病例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M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连续恒量硬膜外镇痛(CCEA)有效性。方法年龄22~40岁,ASAⅠ~Ⅱ级产妇763例,在CSEA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CCEA,对麻醉与镇痛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CSEA起效时间3~8min,手术开始时间10~15min,术中疼痛、寒战发生率、低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3.5%、7%、10%。术后CCEA0~24,24~48h两个时间段镇痛效果相同(P〉0.05);术后0~24h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发生率多于24~48h(P〈0.05)。结论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快捷的麻醉方法;CCEA效果确切,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较大应用价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0~24h内高于24~48h,加强产妇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监测同时注意术后镇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恩丹西酮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治疗术后疼痛,随机分为静脉组、硬膜外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静脉组在手术结束前经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硬膜外组将恩丹西酮8mg溶解于硬膜外镇痛液中;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10ml。观察手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三组24小时内VAS评分、Ramsay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小时内,对照组、静脉组及硬膜外组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分别为27例、11例和12例;与对照组相比,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6、48,P〈0.01);静脉组及硬膜外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经静脉和硬膜外途径给予恩丹西酮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硬膜外吗啡氟哌利多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小剂量吗啡氟哌利多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对近期实施硬膜外术后镇痛的186例产妇进行术后24h镇痛效果观察和副反应评定。结果 I级镇痛效果占95.2%,Ⅱ级为4.8%,恶性呕吐发生率为9.1%,瘙痒发生率为17.2%,未观察到尿潴留和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满意,副反应少,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泵速对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的剖宫产术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并实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根据泵速不同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0.4mg,100mil泵速2.1mil/h: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0.4mg,168mil,泵速3.5mil/h:C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0.4mg,240mil,泵速5ml/h。观察病人术后6h、18h、24h、48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绝对平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段B、C两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24hB、C两组的阻滞节段数均大于A组(P〈0.05);三组病人术后镇痛的副作用,C组的下肢麻木发生率较A、B两组高(P〈0.05)。结论:泵速直接影响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3.5mil/h的泵速既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又不影响病人的下肢活动,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混合痔手术病人6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PCIA术后镇痛组(A组)和罗哌卡因+吗啡单次硬膜外注射联合PCIA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一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o。A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B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予0.2%罗哌卡因+吗啡2mg共6ml硬膜外腔推注后,拔出硬膜外导管,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镇痛(PCIA)。镇痛泵泵注速度为2ml/h,自控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2、24、48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较B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为皮肤瘙痒0例,恶心呕吐2例,尿潴留l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1例,尿潴留2例,眩晕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联合PCIA在混合痔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与度冷丁混合施行硬膜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不同手术病人50例,行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PCEA,设定单位药量5ml/次,锁定时间60min,镇痛液为0.5%利多卡因100ml 度冷丁100mg+麻黄素50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VAS法)及恶性,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病人均达到良好手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0-1分占96%,2-3分占4%,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2%,无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结论:0.5%利多卡因和度冷丁混合应用于PCEA,可取得良好临床镇痛效果,用药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0.1788%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6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op组)和布比卡因组(Bup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Rop组采用0.1788%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吗啡0.04mg/mL,Bup组采用0.1875%布比卡因加吗啡0.04rag/mL,输注速率均为2ml/h。观察术后48h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术后5个时段VAS疼痛评分,镇痛结束时对疼痛的总体评估,镇痛后4h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8h后Rop组及Bup组分别有2例病人Bromage评分=2,至镇痛后16h恢复;术后24hRop组及Bup组分别有12例(40%)及11例(36.7%)的病人可以短时间行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1788%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1875%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两种药物的镇痛疗效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开胸术后常用镇痛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师控制镇痛(DC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开胸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开胸术后病人33例随机平均分入DCA组、PCEA组、PC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上述三组病人的术后疼痛,并观察与镇痛有关的副作用。结果:开胸术后48h内平静状态时,DCA组病人的疼痛积分高于PCEA及PCIA组(P〈0.05);术后24h时内咳嗽时,DCA组病人的疼痛积分高于PCEA组(P〈0.05);术后24h后咳嗽时三组间病人的疼痛评分元显著差异(P〉0.05);开胸术后任何时段PCEA与PC认两组间病人疼痛评分元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与疼痛和镇痛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和PCIA对开胸术后早期疼痛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I-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I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I组静脉注射过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枚后24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I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镇痛。地塞米松(D)组病人在手术后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C)组病人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7例患者因故退出此观察。在手术后48h内D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C组病人的36.6%(P〈0.05)。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镇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0.15%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ASAI-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后保留硬膜外管行术后镇痛,药物配方为罗哌卡因150mg、曲马多500mg、氟哌啶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结果:所有病人24小时镇痛效果满意,感觉一动运阻滞程度轻,所有病人都能下床行走,镇痛期间有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无呼吸抑制并发症的发生。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并发症少,适合用于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马多吗啡联合用药在妇科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施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患者6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体重42—68kg,随机分为M、TM两组(n=30)。M组镇痛配方首量:吗啡1.5~2mg+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5ml,维持:吗啡2—3mg/d+0.125%-0.15%左旋布比卡因;TM组镇痛配方首量:吗啡1.5—2mg+0.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液5ml,维持:曲马多300—400mg/d+0.125%-0.15%左旋布比卡因,两组首量和维持镇痛药物均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情况。结果在镇痛效果上,M、T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和吗啡联合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后镇痛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分别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和传统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术后并发症为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并发症少于肌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剖部产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对照组;B:硬膜外镇痛(PCEA)组,A组术后拔除硬外导管,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B组后用韩国产镇痛泵止痛,其方法;用0.75%布比卡因30ml,芬太尼0.4mg,,氟哌啶5mg用0.9%氯化钠衡释至10ml,每小时2ml镇痛液持续硬膜外注入。回病房后由麻醉医师和主管医师共同观察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哺乳时间,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及术后48h内宫底高度变化并记录,结果:B组效果显著优于A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较少;B组哺乳时间稍有提前(P<0.05);阴道出血量及宫底高度变化现货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对子宫收缩无不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的原因。方法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氟哌利多2.5mg加吗啡1.5mg手术结束前15min硬膜外注射;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先给负荷量氟哌利多2.5mg和吗啡1.5mg,继续给氟哌利多5-7.5mg和吗啡4-6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连续输注1ml/h。结果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镇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为0.07%(1/1523);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发生率为0.45%(4/895)。发生年龄16-34岁,发生时间在术后12-25h,氟哌利多用量为2.5~4.5mg。结论锥体外系反应与氟哌利多有关,即便小剂量用于硬膜外镇痛仍难以避免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8.
探讨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用量。18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手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0.5mg、1mg、2mg,均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A组无满意镇用作用,B组和C组镇痛优良者分别为86.7%和93.3%(P>0.05),镇痛时间分别为24.2±2.9h和25.8±4.3h(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提示,吗啡1mg可能是硬膜外腔注药术后镇痛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椎管内吗啡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拟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C组关腹前硬膜外腔内注射吗啡2mg+0.25%布比卡因5ml。T组在开腹时经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术后24h观察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并发疽。结果 两组病人24h内镇痛效果良好,T组恶心发生率为26.7%,呕吐发生率10%,均比对照组低,组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n=24)在手术毕静注Dex8mg,对照组病人(n=24)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在手术后24h内,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性呕吐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50%(P<0.01)。两组病人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镇痛效果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Dex可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