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程可长达20-30年。中医治疗慢乙肝有特定的优势。慢乙肝中医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是了解慢乙肝不同证候及证候间的分子标签、发现生物标志物和中药作用靶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慢乙肝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常见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慢乙肝不同证候,包括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虚证、脾胃湿热证型以及证候之间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旨在为慢乙肝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中医各证型中的作用,本课题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慢乙肝湿热蕴脾证开展研究,通过动态观察慢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治疗前后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了解细胞因子对慢乙肝湿热蕴脾证病理机制的影响,进而为慢乙肝的中医辨证治疗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邪实正虚是中医临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基本病机特点,在传统中医四诊辨证的基础上,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与慢乙肝中医虚实辨证相结合,通过比较慢乙肝中医常见虚证与实证之间在乙肝病毒基因型及变异、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多态性、以及转录组、蛋白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差异性,揭示慢乙肝虚实证型之间分子生物学意义,为慢乙肝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医慢乙肝辨证客观化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临床治疗一直收效甚微。中医辨证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病已经有了大量的探索,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发展。本文从乙肝后肝硬化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乙肝后肝硬化“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并展望了基于病证结合的中医精准医疗在乙肝后肝硬化个性化治疗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脏腑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慢乙肝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黄疽、胁痛、积聚”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乙肝,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中药在慢乙肝的治疗中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现将近10余年来中医治疗慢乙肝的经验,从中医脏腑的角度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益肝健脾饮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属肝郁脾虚型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纯中医辨证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药复方益肝健脾饮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阿拓莫兰)保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肝功能、HBV-DNA、乙肝五项、腹部彩超等疗效指标。结果:从改善中医临床证候及肝功能指标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改善肝脾B超、e抗原转阴率、HBV-DNA阴转率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益肝健脾饮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及肝脏炎症等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证候、证型规律及证候客观化的研究,近10余年来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原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于1992年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1],其中将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5个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了指导和规范化的作用.但是,临床研究表明慢乙肝病机是复杂的,证候多相兼挟.为此,笔者对174例慢乙肝患者作了证候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慢乙肝治疗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其整体的治疗思想和多靶位、多层面治疗策略与乙肝病机的复杂性相契合。目前病毒性肝炎辨证和分型虽然有了较为统一的标准,但就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能结合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中医证候与现代化诊断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将极大促进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谭竞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26-427
我国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由于我国属乙型肝炎感染高度流行区,肝炎后肝硬化又是目前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长,是当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而确定中医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因此对慢乙肝、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80例邱志济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瑞安325200)笔者以中医的“邪毒概念”的理论论治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在朱良春老师60年代公之于世的“复肝丸”基础上增减药味,自拟“加减朱氏复肝丸”治疗“慢乙肝”久治...  相似文献   

11.
李毅宁  柯晓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46-1848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治疗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而副作用小.本文就近几年来CSG的国内中医药证治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诸多学者从病毒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慢乙肝证候与客观指标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应的结果。本研究应用量化的方法。探讨慢乙肝证候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中医证型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慢乙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观察58例临床诊断为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乙肝48例进行病理学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比较.结果 58例中有48例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医辨证肝胆湿热型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重,纤维化程度较轻;肝郁脾虚型者的结果相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病变早期以肝细胞炎症为主,中医辨证以肝胆湿热型为特点,其次为肝郁脾虚型.随着疾病进展,肝组织病理损害以肝纤维化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型为特点,至肝硬化阶段,瘀血阻络特点则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病程长、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肝积”、“积聚”等范畴,是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近年来众多名家经验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慢乙肝患者129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32例,湿热中阻型32例,肝肾阴虚型23例,脾肾阳虚型20例,瘀血阻络型22例。全部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各证型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疗效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HBV-DNA阴转率、肝纤维化改善方面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乙肝疗效与慢乙肝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代英  李勇华  杨德全 《中成药》2010,32(8):1457-1459
目的:介绍浊毒清煮散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浊毒清煮散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乙肝湿热内蕴证病例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浊毒清煮散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评定,检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各组ALB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CG、HA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CG差值比较,P<0.05.结论:浊毒清煮散剂治疗慢乙肝湿热内蕴证具有良好的改善证候、护肝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 Ag阳性慢乙肝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HBe Ag阳性慢乙肝患者300例,观察其相关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的HBe Ag阳性慢乙肝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中医证型与患者病情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指标中ALT、AST、ALB、PT、INR、APTT均值在各中医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TP、PT、FIB和TT均值在各中医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湿热内蕴ALT、PT均值最高(P0.05),INR最低(P0.05);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比较AST、APTT均值最高、ALB最低(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乙肝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血清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TFF)3水平及其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差异性表达,探索慢乙肝诊疗新靶标,助力慢乙肝中医辨证客观化.方法 将150例慢乙肝患者设为慢乙肝组,40例健康对照者设为健康对照组,然后根据肝功能水平将15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肝功能正常组(3...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见到“痰证”证候,提出痰邪伏肝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的重要病机所在,采用中医豁痰疗法,选四方乙肝丹加减治疗本病,已获显效。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上常见传染病,此类病人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慢性乙型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黄疽”、“胁痛”、“肝瘟”、“积聚”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