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对我院内科住院部2017年04月收入的一名发热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情资料1.1病史介绍患儿李某,女,10岁,因"咳嗽、咳痰半月,发热1天"于2017年4月15日入院。患儿入院前半月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黄色黏痰,痰不易咳出,伴鼻塞、流清涕、咽痛,无发热、胸痛、咯血等不适,患儿多次到当地卫生院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咽痛明显好转,入院当天出现阵发性发热,  相似文献   

2.
<正>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25岁,学生。主因"发热1个月"于2013年1月15日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体温多在午后及夜间升高明显,给予物理降温后出汗较多,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发热呈间断性,每隔3~4天发作一次,持续约2~3天。伴有厌食及腰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光过敏及皮疹等。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体温仍间断升高,治疗效果不佳而入我院。精神饮食可,体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2018年2月20日因"喘息伴有咳嗽咳痰10天,加重2天"就诊。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伴有咳嗽咳痰,以呼气相明显,痰色白,量多,质清稀,有胸闷,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无发热、胸痛、心悸等不适。2天前症状较前明显加重。服用中成药肺宁颗粒病情未见缓解。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精神、睡眠、食纳欠佳,二便可。症见乏力气促,咳嗽,咳痰、痰色白、质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为主治疗甲型H1N1流感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中西医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中成药、西药对症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17.14岁;7例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入院后体温最高者为39.5℃;入院后发热持续时间最长为3天;平均住院9.29天;中医证候表现为发热、无汗、恶风寒、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之风热犯卫证;乏力、肌肉痠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7例患者经辨证后均以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治疗,所有病例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消失,按诊疗方案出院标准给予出院。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王某,男性,37岁。门诊号;82816。1987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发热头痛、恶寒无汗10天。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4月4日)突然高热,以后体温持续在39~40℃,伴骨节酸楚不适,全身乏力,大便秘结3天未解。无咽痛、咳嗽、腹痛、呕吐、腹泻。10天来曾  相似文献   

6.
1 病情及治疗经过 患者男性,73岁,因"咳嗽10余年,喘憋近4月,加重10余天"于2006年4月11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开始出现咳嗽症状,每于气候变化或外感受凉时加重,伴有咳痰,未予明确诊治.2005年12月底无明显诱因咳嗽加重,并伴喘憋,到附近医院检查胸片提示慢支、肺气肿,对症治疗后症状时有反复.2006年3月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查血常规:WBC12.4×109/L,N68.5%,胸片提示慢支合并肺部感染,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遂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了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达菲抗病毒治疗.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2例发生肺部感染,9例发热患者平均发热持续1~4天,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不重,不伴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为轻;中医证候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上扰证候.中医药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临床症状.结论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季节性流感为轻.毒袭肺卫为中医常见证候,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为主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资料患某,男性,46岁,因"发热4 d"于2013年5月25日就诊于本院内科门诊,并以"肺部感染"收住入院。当时证见发热,T 38.6℃,并伴有阵发性咳嗽,咳嗽不剧,无明显咳痰及气喘。胸部CT:两下肺纹理增多,增重。血、尿、便常规无异常。血生化:葡萄糖8.6 mmol/L,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32.78 mg/L。风湿两项,抗核抗体  相似文献   

9.
柯斌  师林 《新中医》2012,(3):165-166
1病例介绍 陈某,女,84岁,2010年6月29日入住本科。病史:患者既往有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型糖尿病病史。因发热、咳嗽、咳痰10天,于2010年5月8日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  相似文献   

10.
唐××,男,58岁。1989年7月17日入院。反复咳嗽、咳痰四年余,胸闷心悸1年,再发10天。入院时畏冷发热,咳嗽、咳痰,头晕,胸闷心悸,夜寐欠佳,急躁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9年5月15日~6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开展了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岁;3例以发热、3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病体温37.3℃~38.5℃,体温最高为39.4℃;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为5天;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轻;中医证候表现表卫症状较轻,内热偏重,多伴有咳嗽、咽部红赤和目赤等,辨证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袭表证。结论现阶段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疫情表现较温和,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也较季节性流感为轻。中医风热袭表证候常见,辨证应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为主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12.
<正>温胆汤出自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功效,该方加柴胡、黄芩即组成柴芩温胆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全国名中医曹利平主任医师运用该方合其他方剂相伍治疗多种内科杂症,疗效显著,兹介绍验案4则如下。1柴芩温胆汤合乌贝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郑某,女,64岁,退休工人。2013年9月9日初诊。患者主诉为"咳嗽、咳痰2月余"。2013年6月底患者使用空调后出现咳嗽、咳白痰,在外院拍胸  相似文献   

13.
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索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9年5月15日~6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开展了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岁;3例以发热、3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病体温37.3℃~38.5℃,体温最高为39.4 ℃;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为5天;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轻;中医证候表现表卫症状较轻,内热偏重,多伴有咳嗽、咽部红赤和目赤等,辨证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袭表证.结论现阶段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疫情表现较温和,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也较季节性流感为轻.中医风热袭表证候常见,辨证应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为主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14.
<正>1住院病史杨某,女,89岁。职业:退休纺织工人。入院时间:2015年12月14日。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8年余,加重伴发热2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每遇季节交替便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发热、气急等症状,查胸部CT平扫示:间质性肺炎、肺气肿、肺大泡。肺功能检查示通气功能障碍。多次入住我院,行对症治疗。此次因2日前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痰色白,量少,难以咳出,伴有发热,体温38.8℃,自行服用安乃近后症情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收入院。患者偶有心慌气急,夜  相似文献   

15.
张孟仁 《中医杂志》1998,39(6):359-361
1 病例摘要陈某某,女,45岁,已婚,病案号C460560。因咳嗽、咳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1年余,加重伴发热10天,于1997年1月8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10月8日受风寒后出现发热,体温38℃,伴咳嗽、咳痰,初为白粘痰,逐渐转为黄脓痰,且有右下胸痛。胸片示:右下肺野密度增高,诊为“右下肺炎”。予静滴西力欣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试验通过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风热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bronchiolitis,AB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选取风热型ABB患者120例,分为A、B两组,A组6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B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注射液20ml ivgtt qd)。治疗观察3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IL-4、IL-8、IL-10水平、中医症候(症状:咳嗽、痰量、咳痰、发热、恶寒、口干;体征:舌象、脉象)改善水平,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研究临床疗效的相关机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咳嗽、痰量、咳痰、发热、恶寒、口干、舌象、脉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咳嗽、痰量、咳痰、发热、恶寒、口干、舌象、脉象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咳嗽、咳痰的差值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3天后2组在发热、恶寒、口干、舌象、脉象方面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8、IL-10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IL-4、IL-8、IL-10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IL-4、IL-8、IL-10的差值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风热型ABB患者疗效显著,可使患者某些中医症候(如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口干、舌象、脉象)会有明显改善,其机制有可能与炎症介质如IL-4、IL-8、IL-10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0天余”入院。入院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平均波动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少量白痰,及乏力、纳差。既往无疾病史。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以"发热,咳嗽2个月,气短4天"为主诉来诊。该患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1℃,时有咳嗽,无咳痰。在诊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给予静脉输液阿奇霉素,未见明显好转,时有反复。4天前伴发胸闷、气短,逐渐加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中医药》2009,28(6):484-484
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召开的“首都中医药防控甲感高层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地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汇报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自5月15日~6月10日收治的近3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情况。综合两院的诊治情况,此次流感在北京地区的发病特点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最长发热时间在5天以内,伴有咳嗽、咽干咽痛、咽痒咳嗽、咯少量白黄痰、大便不调等: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报告 患者甲,活动后心悸、气短3个月,加重10天入院。患者近3个月来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无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未行任何诊治。一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未测体温,咳嗽、咳白色痰,自服阿莫西林、感冒冲剂等药物,2天后体温正常,但持续咳嗽、咳痰,2008年6月因休息时亦有心悸、气短在某院摄X缝片示心脏扩大,考虑“心肌炎”可能,住院治疗2天,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