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在临床控制血压中,推拿疗效明显且无副作用,受到大众广泛重视。随着人们对推拿的关注,其具体降压机制也被更多人研究、探索。对于推拿治疗高血压的现状,大量研究报道推拿联合针灸或单独推拿治疗高血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为了发挥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更多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血管功能、中枢神经机制和RNA干扰技术机制三方面来探讨推拿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推拿治疗高血压,让推拿能更有效直接地降低血压,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经典,回顾总结中医学几千年来医疗实践中推拿治疗疼痛的应用,将推拿治疗疼痛按照学科分类并结合当代医学学科中的解剖学、力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学等学科,对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做尝试性探讨,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推拿临床实践结合推拿学科的发展现状,总结推拿治疗疼痛的最新进展,从临床实践应用研究中串联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并且结合推拿临床实际,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以及情感引导方面丰富拓展推拿治疗疼痛的内在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推拿地位的确立、对推拿作用机制的探究、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三个方面,论述《内经》推拿学术思想的重要意义。指出:加强对《内经》所记载的有关推拿内容挖掘、整理,有助于从中得到启迪和充实,对发挥推拿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和推拿疗法的研究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推拿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研究人脑功能的新技术,该技术最早应用于脑科学领域,近年来用于推拿的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对静息态功能MRI技术进行了概述,并从低频振幅、局部一致性和功能连接3个方面,对静息态功能MRI技术在推拿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近五年来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了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疗效和特点,发现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诊疗标准、研究方法和针灸、推拿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效应及机制。方法:收集以推拿手法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深入研究手法作用方向及作用机制,并对推拿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做一研究与展望。结果:推拿手法适用于不孕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早泄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多在腹部及脊柱部位操作。结论:推拿手法治疗生殖系统疾患疗效明确,其机制主要与调节生殖激素分泌、神经传导及脊柱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的发病机制和当前推拿手法治疗现状,发挥中医理论优势提出“通督调神”推拿手法,并介绍该手法治则、治法及可能作用机制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推拿手法本质上属于机械力刺激,推拿临床取效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发挥其活血化瘀效应,从细胞生物力学原理看就是通过手法机械力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控,引发细胞生物学效应。文章就血管内皮功能和活血化瘀的相关性、机械力刺激的应力效应、推拿活血化瘀的中医理论溯源、中医推拿手法作用的细胞力学机制等方面,从细胞微观学方面来研究手法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推拿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向开维  崔瑾  彭科志 《四川中医》2008,26(2):107-109
目的: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LDH患者分为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每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皮内针配合推拿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检测皮内针组、推拿组、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亮脑腓肽(LEK)、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推拿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较皮内针组临床疗效显著(P<0.01).推拿组治疗后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推拿组(P<0.05);皮内针配合推拿组治疗后患者血清LEK含量增加和血清PGE2含量下降均优于皮内针组(P<0.01).结论: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对LDH有一定疗效,单纯推拿治疗LDH的疗效优于单纯皮内针,但两者综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或单纯皮内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其机制可能与皮内针配合推拿能升高患者血清LEK的含量,降低患者血清中PG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全国推拿学会决定,第三次全国推拿学术交流会拟定于一九九三年第二季度在河南省会郑州召开,征文有关事项如下: 一、征文范围 1、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临床体会。 2、挖掘整理具有一定特色水平的推拿手法。 3、国内外有关推拿学科的发展。 4以现代医学仪器设备和手段研究推拿手法机制、机理探讨等。  相似文献   

11.
推拿镇痛作用明确,广泛用于治疗疼痛类疾病,其镇痛机制是推拿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回顾并综述近十年有关推拿镇痛机制的文献,发现推拿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IL-1 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推拿疗法的蓬勃发展,其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也愈发深入,但推拿手法的量化依旧是动物学实验中的软肋。对于实验中精确控制手法的刺激量仍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使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存在疑义~([1])。为使推拿实验研究设计更加完善,推拿的机制研究取得更深层次的突破,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实验对象为大鼠的推拿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对改善疼痛和活动度疗效较好,绿色安全,痛苦少,经济花费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查阅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近年来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文献,对单纯推拿,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或外敷、推拿配合针刺或温针灸、推拿结合西药等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及推拿治疗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推拿舒筋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拿(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al Tuina-TCMT)是中华传统医学的一大瑰宝,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康复和保健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拿在本质上属于以"机械力"为特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对人体诸多系统都有趋于正向积极的影响,尤适用于人体肌肉丰厚部位,其舒筋活络、缓解肌张力等作用已为医学界所共识.推拿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不同推拿手法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侧重,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显得较为复杂,但其各种功效的发挥总是以"舒筋活络"这一作用为基础.明确推拿舒筋作用机制,对于推拿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及其它作用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崔瑾  向开维  梁永瑛 《中国针灸》2004,24(7):445-448
目的:探讨头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自身免疫机制.方法:将50例LDH病人随机分为头针推拿组、推拿组各25例,同时设立正常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M、IgG.结果:头针及推拿治疗LDH临床疗效优于推拿组(P<0.05).50例LDH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下调,血清IgG、IgM浓度增高,经头针及推拿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上调(P<0.05),血清IgG、IgM恢复正常(P<O.O1),与推拿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提示本法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自体免疫反应和化学炎症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拿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包括对血管的影响、对血液和淋巴循环的影响、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血压的影响等,其可以调和气血、促进全身经气运行。但目前推拿对循环系统影响的研究仍有着很多欠缺。首先,推拿质量控制和规范还有所欠缺,大多数研究仍着重于某一阶段,没有整体考量;再者,由于人体与动物模型存在差异,不排除误差的可能性;最后,由于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推拿对循环系统的机制和临床研究仍受到很多局限。今后,应继续加强推拿治疗疾病时对循环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也应对不同推拿手法进行研究,细化各手法刺激对循环系统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结合相关的生物技术,多学科、多机制综合研究,开展临床试验时使用更系统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近5年来CNKI有关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报道,总结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和机制,并阐明未来针灸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整理近年来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认为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神经和血管调节两种机制,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较好地缓解症状、平稳降压,且其作用效果不易反弹,有望成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奇  刘智斌  王渊  刁秀芸  郭萌 《新中医》2021,53(17):172-175
近年来,传统推拿疗法虽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多细其形而荒其理,在具体作用机制上更是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筋膜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因其具有整体性、有效性、指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康复、保健等领域,它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人体观与方法论,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推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故文章主要从筋膜理论角度深入探讨传统推拿作用机制,以期能推动传统推拿疗法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拿是干预慢性疼痛的常用外治疗法之一,镇痛效果显著。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非介入式的神经功能影像学动态检测技术,为揭示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对近年来运用fMRI技术研究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推拿可通过调控脑中枢功能区域缓解慢性疼痛,同时也可通过关键节点调节脑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目前,基于fMRI技术揭示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可扩大在优势病种机制研究中应用,增加样本量,完善质量控制,丰富数据分析方法,重视全脑网络研究,进一步深化推拿干预慢性疼痛的脑中枢重塑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