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上尿路感染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尿路感染 (urinarytractinfection ,UTI)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1,2 ] ,其发病率根据我国普查统计占人口 0 .91% [3 ,4] ,其中慢性肾盂肾炎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4] 。寻找一种疗效好 ,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治疗UTI ,对防治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头孢哌酮 /舒巴坦治疗上尿路感染 (UUTI) 6 2例 ,疗效良好。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 1995年 2月~ 2 0 0 3年1月住院患者。UTI的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并经膀胱冲洗灭菌后尿培养法[5] 确诊为UUTI。治疗组 6 2例 ,男 10例 ,女 5 2例 …  相似文献   

2.
尿路感染(UTI)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肾移植受者术后UTI及其并发症可能影响移植肾功能及受者预后。特殊人群肾移植受者术后UTI的特点不尽相同,本文对儿童、女性、老年男性3种人群肾移植受者术后UTI的流行病学、病因学、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移植受者术后UTI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 (乌司他丁 ,UTI)对合并肝硬变的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近期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抽信封法随机分为UTI组 (n =16 ) :术中静脉滴注UTI 10万单位 ,2次 /天 ,术后连续用 5d ;对照组 (n =15 )应用常规护肝药物。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变化、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术后第 1、3及 7天 ,UTI组的AST及ALT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 ,术后第 3天 ,UTI组的AST、ALT和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术后第 1天 ,UTI组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4 6 ) ;而UTI组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略高于术前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减轻肝硬变肝癌患者入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引起的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并能减轻手术本身对机体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PNS疗效差和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显性感染常被重视,而无症状尿路感染,即无症状性菌尿(asympomatic bacteriuria,ABU)易疏忽遗漏.为了解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减少对不典型UTI的误、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2005年322例PNS合并UTI 4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 (UTI)和全肠外营养 (TPN)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急性相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 6 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UTI组、TPN组和UTI+TPN组 ,每组各 15例。结果急性相蛋白于术后 3d ,对照组、TPN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 (P <0 0 1) ;术后 7d ,UTI+TPN组显著高于其余组 (P <0 0 1)。术后 4d起UTI+TPN组已接近正氮平衡 ,与其余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UTI和TPN可促进急性相蛋白合成 ,减少净蛋白丢失 ,有利于机体顺利度过应激反应期。  相似文献   

6.
乌司他丁两种给药途径治疗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外周静脉应用和区域动脉灌注两种给药途径对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犬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NS)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B组:UTI+NS外周静脉注入;C组:UTI+NS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在不同时间段抽血,测血清淀粉酶、TNF-α含量.测胰腺...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诊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尿路感染 (Urinarytractinfection ,UTI)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及寄生虫等 ,以细菌性UTI最常见。UTI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 ,一生中发生UTI者约占 10 %~ 2 0 % ,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发病率最高。新生儿、婴幼儿患UTI可直接诱发败血症威胁生命 ,成人因失治或误治可发展为肾衰竭 ,故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   1 UTI的诊断1.1 UTI的病原体诊断1.1.1 尿菌培养 一般清洁中段尿培养 ,若菌落数≥10 5/mL或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或菌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UTI组38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奥曲肽治疗。结果组内比较,白细胞计数第10d较第1d明显降低(P<0.05),血清淀粉酶及CT所示胰腺坏死范围第5d、第10d的结果较第1d明显降低和缩小(P<0.05),且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UTI组治疗有效率为86.8%(33/38),并发症发生率为63.2%(24/38);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为90.3%(28/31),并发症发生率为54.8%(17/31)。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早期老年SAP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毛细血管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性脑病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与大脑的毛细血管渗漏紧密相关.occludin蛋白是脑组织重要的紧密连接蛋白,与大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但其对胰性脑病的治疗及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occludin在SAP大脑毛细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UTI治疗胰性脑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人肝癌细胞株SK-HEP-1迁移和侵袭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UTI对SK-HEP-1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不同浓度UTI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UTI作用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UTI组对SK-HEP-1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UTI组均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UTI组中SK-HEP-1细胞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能抑制人肝癌细胞SK-HEP-1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TI抑制SK-HEP-1细胞UP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与泌尿系感染(UTI)可互为因果.VUR可在反复UTI的基础上持续数年且逐渐加重,进一步可引起反流性.肾病、肾衰竭等.因此,UTI患儿应尽早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有无VUR存在,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其恶化.传统检查法患儿不易接受.我们采用静脉尿路造影(IVU)观察UTI患儿VUR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在诊断小儿VUR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65~85岁,ASA分级Ⅰ~Ⅲ级,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TI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UTI组于手术开始前将30万单位UTI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行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前1 d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术后24 h(T2)、48 h(T3)、72 h(T4)用意识混乱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进行谵妄评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指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等)及术后指标(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副作用等).术前(T0)、术毕即刻(T1)、T2、T3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后批量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及S100β蛋白的含量.结果 T2和T3时点CAM评分UTI组[(12.8±2.1)、(13.1±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0±2.5)、(14.7±3.1)分](P<0.05);T2、T3和T4时点两组PO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T1时达高峰(P<0.05),与对照组比较,UTI组T1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水平显著降低[(304±142)ng/L比(396±208)ng/L](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β和IL-6浓度在T1、T2时点呈上升趋势,T2时达高峰(P<0.05);与对照组相比,UTI组T1、T2时血清IL-1β[(70.4±7.3)ng/L比(81.6±8.5)ng/L,(99.6±7.7)ng/L比(105.7±8.0)ng/L)]和IL-6浓度[(55±8)ng/L比(62±8)ng/L,(88±8)ng/L比(99±11)ng/L)]升高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术前应用UTI可降低择期下肢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48 h CAM评分,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活化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肝功能变化情况 ,同时评价应用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 4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分为两组 :Ⅰ组 (n =2 2 )为一般治疗组 ,Ⅱ组 (n =2 4 )为UTI治疗组 ,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 1,2 ,4 ,7,10 ,14d血ET变化情况 ,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 (n =2 0 ) ,检测血浆ET ,作为对照组。结果 出血后 7,14d ,Ⅰ、Ⅱ组总胆红素 (TBIL)均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分别P <0 0 5 ,P <0 0 1)。ALT、AST亦呈先升高后下降 ,但于出血后 14日Ⅱ组较Ⅰ组下降快 (P <0 0 5 )。Ⅰ、Ⅱ组出血后 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 ,于出血后 2d(P <0 0 5 )、4d (P <0 0 1)、7d(P <0 0 5 )有显著差异。出血后 1dⅠ、Ⅱ组ET浓度与TBIL呈正相关 (r=0 734,P <0 0 1) ;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 (r =- 0 4 8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的升高 ,起到保护肝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U1组(预处理组),UTI20 000 U/kg,于麻醉后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自中心静脉输入;U2组(后处理组),UTI 10 000/kg,于升主动脉开放前5 min自主动脉根部灌入;U3组(联合处理组),U1、U2组方法联用;C组(对照组),不用UTI.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1)U1、U2、U3组主动脉开放3~5 min心脏自动复跳率(70%、73%、90%)高于C组(33%);(2) U1、U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心电图ST-T段改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及血清MDA、H-FABP、IMA、CK-MB的浓度均低于C组而高于U3组(P<0.05),血清SOD活性高于C组而低于U3组(P<0.05),而U1、U2两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光镜下C组心肌组织呈凝固性坏死灶,示无结构的嗜酸性染色区;U3组心肌细胞损伤较小,细胞质、核染色均匀,边界清.结论 UTI后处理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和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联合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尿路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路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病,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9倍。大多数妇女在其一生中会发生2次或多次泌尿系感染。在美国,估计有4百万~6百万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累及年轻妇女,其中20~40岁的患者占25%~30%。UTI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大约每10年增加1%,超过70岁的妇女大约10%有UTI。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也很常见,Mebeck发现一半无并发症未经治疗自然痊愈的UTI妇女,会在第一年内发展成为复发性的UTI。  相似文献   

17.
前言小儿尿路感染(以下称UTI)是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较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阐明在本病的患者中特别在有膀胱输尿管逆流现象者(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有逐渐发生肾瘢痕性萎缩和随后发生尿毒症的病例为数不少,因而提高了对小儿UTI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日本有许多关于本病的临床报告,关于UTI和尿路异常以及VUR也有不少报道,但对本病与肾瘢痕性萎缩以及肾功衰竭的关系缺乏长期的观察和探索。本文作者对诊为UTI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特别注意观察了具有VUR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尿路感染免疫机制研究意义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普通人群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大约有1/3的成年女性在其一生中曾患过UTI,27%-28%的健康女性可反复发生UTI,也就是复发性UTI。由于西医临床尚无有效的防治尿路感染的方法,如何防止或减少UTI的复发,乃是今后研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β防御素2(BD-2)与急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性。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尿路感染(UTI)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UTI模型组采用大肠杆菌行UTI模型制备,阴性对照组采用等量的无菌0.9%氯化钠代替菌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组小鼠血液、尿液的BD-2浓度。HE染色观察3组小鼠泌尿系统(肾脏、膀胱和输尿管)的病理学炎症改变。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法评价BD-2在3组小鼠泌尿系统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UTI模型组小鼠的血液和尿液BD-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或阴性对照组(均P<0.05)。UTI模型小鼠的肾脏和膀胱炎症评分均要高于正常组(均P<0.05),而3组小鼠输尿管的炎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小鼠BD-2 mRNA在泌尿系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2蛋白在UTI模型小鼠肾脏和膀胱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或阴性对照组(均P<0.05),而3组输尿管中的BD-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急性UTI时小鼠血液和尿液中BD-2浓度明显升高,小鼠泌尿系统组织(肾脏、膀胱)中BD-2蛋白表达上升,预示BD-2可能参与了急性UTI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一般内科疗法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6 2例泌尿系结石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或一般内科治疗 ,两组病人临床情况可比。结果 :治疗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93 .8%及 73 .3 %(P <0 .0 5 ) ;结石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提早 ,分别为 (2 1.47± 11.76 )d及 (32 .14± 13.89)d。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排石率、缩短病程 ,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