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抗渗漏机制.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单纯缺氧组(SH组)和药物治疗组(DT组),每组25只.NC组大鼠不做减压处理.SH组和DT组大鼠放入模拟海拔4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力竭运动2d,再将模拟海拔高度调整至7000m,继续减压3d.光暗周期24h,舱内温度18℃,自由饮食水.减压至第3天,DT组大鼠给予七叶皂苷钠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减压结束后,NC组在平原环境下取材,其余两组在模拟海拔5000m环境中迅速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示踪法检测BBB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紧密连接(TJ)和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胶质附着蛋白(Zo-1)和闭锁蛋白-5(Claudin-5)的基因表达.结果 与NC组及DT组相比,急性缺氧5d后SH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NC组与D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C组海马神经元脱失严重,水肿明显,DT组神经元脱失减少,水肿减轻;透射电镜示NC组硝酸镧颗粒通过开放的紧密连接弥散性沉积至脑间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DT组镧颗粒渗漏减少、水肿程度减轻.Occlud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C组最低(p<0.01),在DT组最高(P<0.05).与SH组比较,Zo-1和Claudin-5 mRNA在NC组和DT组均显著升高(P<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急性低氧暴露可使大鼠脑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BBB通透性增加,七叶皂苷钠能上调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降低BBB通透性,从而发挥抗渗漏和保护BBB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SA)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钠盐,具有抗炎、消肿、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创伤、放射等引起的脑水肿治疗。本文将大鼠暴露在模拟7000m的高原环境中,观察七叶皂苷钠对急性缺氧后血一脑脊液屏障(BBB)通透性以及咬合蛋白和Occludin、胞质附着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在大鼠高压电损伤早期的抗渗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β-七叶皂苷钠组和对照组,分别制成下肢高压电损伤模型后即刻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β-七叶皂苷钠组)及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分别按电烧伤后1、6、24、48、72h分为5小组,每小组10只,大体观察后取创周组织参照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行血管通透性测定及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β-七叶皂苷钠组1、6、24、48h和72h 5个时相点伊文思蓝(EB)浓度分别为(293.15±64.45)μg/g、(239.37±41.47)μg/g、(259.49±33.74)μg/g、(243.62±32.78)μg/g、(226.25±29.69)μg/g,对照组相应EB浓度为(402.10±43.22)μg/g、(282.45±28.05)μg/g、(322.65±29.01)μg/g、(300.66±41.15)μg/g、(273.01±39.43)μg/g,β-七叶皂苷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β-七叶皂苷钠组1、6、24、48h和72h 5个时相点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3.08±2.04)%、(80.47±2.23)%、(78.36±1.97)%、(77.22±1.15)%、(75.16±3.09)%,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组织含水量为(76.30±2.60)%、(84.68±1.71)%、(82.18±2.09)%、(80.57±2.27)%、(79.15±2.22)%,与对照组相比,β-七叶皂苷钠组各时相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β-七叶皂苷钠组血管通透性及组织含水量均降低。结论β-七叶皂苷钠对高压电损伤大鼠具有抗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脑常规照射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对SD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脑常规外照射,照射后16 h,静脉给予甲氨蝶呤(MTX)后监测血液及脑脊液(CSF)中的MTX浓度;同时镧示踪法电镜观察大鼠新鲜脑组织标本。结果 1 CSF中MTX浓度在10 Gy组与对照组、30与40 G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镧颗粒仅局限分布在血管腔内;10 Gy组紧密连接处见镧颗粒沉积;20 Gy组镧颗粒弥漫性地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30 Gy组镧颗粒进入神经细胞内,并分布于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表面;40 Gy组镧颗粒弥漫分布于脑组织细胞间和细胞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破坏。结论 放射线具有增加BBB通透性的作用;照射30 Gy后BBB通透性达最高,提示全脑常规照射30 Gy后可能为最佳化疗时机;40 Gy后不宜继续进行全脑照射,否则会导致不可逆性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犬颅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犬脑枪弹伤后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改变及意义。方法 杂种犬 12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脑贯通伤 (PCI)15min、1h、6h组 (n=3) ,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 (子弹型号 5 5 6mm ,弹头质量 2 5 7g)按上述分组要求致伤。硝酸镧心内灌注法固定犬脑 ,透射电镜下观察BBB改变。结果 犬脑枪弹伤后 15min、1h组均出现BBB改变 ,紧密连接开放 ,血管基膜外以至组织间隙内存在硝酸镧颗粒 ,后者更明显 ;至 6h组BBB改变愈加严重 ,可见大量硝酸镧颗粒经BBB进入组织间隙 ,与 15min、1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BBB的开放是造成颅脑火器伤后早期脑水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模拟高原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压舱模拟海拔高度7000m连续减压缺氧3d制备大鼠实验性高原脑水肿模型。GBE前期干预组在缺氧前3d按60mg/(kg.d)给予GBE干预处理,GBE后期干预组在缺氧开始24h后按相同剂量给予GBE至减压缺氧结束,以湿干比值法评价其对脑含水量的影响,硝酸镧示踪法观察GBE对低氧暴露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GBE前期干预组和GBE后期干预组大鼠脑含水量和硝酸镧颗粒渗出均明显少于高原对照组(P<0.01),且GBE前期干预组的效果显著优于GBE后期干预组(P<0.01)。结论 GBE对低氧暴露下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原暴露下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将大鼠暴露于高原不同海拔下,应用RT-PCR测定脑组织内VEGFmRNA转录水平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脑内VEGF蛋白含量,应用比色法测定伊文思蓝(EB)的透过率以确定BBB通透性的变化,脑湿干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百分率。结果:高原暴露下,大鼠脑内VEGF和VEGFmRNA的表达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以暴露于5 000 m的特高海拔区第9天增高最明显。与此同时,脑内EB含量和脑内含水量增高。脑内VEGF活性与脑内EB含量和脑含水量之间明显相关。结论:VEGF是高原环境下BBB通透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实验性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模型组(HAPE组,n=16)和七叶皂苷钠治疗组(SA组,n=16).实验性高原肺水肿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m/min速度运动,每运动2h即将大鼠于低氧低压舱(模拟6000m海拔)放置6h,每天反复3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磁场强度脉冲磁辐射对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组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暴露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肾上腺素,100 μg/kg)和4个不同磁场强度处理组(100、400、800、1 200 mT,每组脉冲次数为30个)。动物辐射后3 h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微血管周围白蛋白渗出;伊文斯蓝(Evans blue,EB)荧光法观察微血管周围EB渗出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脉冲磁场辐射后BBB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暴露对照组相比,不同磁场强度脉冲磁辐射组大鼠大脑海马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脑微血管周围未见白蛋白和EB明显渗出,ZO-1蛋白水平在1 200 mT暴露组与假暴露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t=14.26,P<0.05),Occludin蛋白水平及其他磁场强度暴露组的ZO-1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频脉冲磁场暴露对白蛋白通过BBB的通透性无明显影响,但是ZO-1蛋白水平的降低提示BBB完整性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0.
镧示踪法观察常规分割外照射后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全脑常规外照射后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5个实验组,60Coγ射线全脑常规分割外照射,各组受照后16h以硝酸镧为示踪剂,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对照组镧颗粒分布在血管腔内,BBB结构完整;10Gy组少量镧颗粒通过开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沉积于基底膜,但未入脑组织;20Gy组见大部分紧密连接开放,镧颗粒弥漫性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细胞内无镧颗粒沉积;30Gy神经细胞质内见大量、核内见少量镧颗粒沉积;40Gy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破坏,大量镧颗粒沉积在细胞核内、外。结论 放射线具有降低及破坏BBB功能的作用,且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30Gy后BBB完全开放,此时进行化疗为最佳时机;照射40Gy后不易再全脑追加剂量,否则会导致不可逆性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原脑损伤血脑屏障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条件下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ier,BBB)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法(致伤冲量为1200g·cm)造成颅脑损伤模型.BBB变化的定性测定采用伊文氏蓝(evansblue,EB)染色,利用荧光比色法测定组织中EB含量来定量代表BBB通透性变化,同时电镜观察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高原脑损伤后局部损伤区出现蓝染带较早且范围宽.脑组织中EB含量较平原损伤时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增高.脑组织中毛细血管损伤严重,以基底膜破坏明显,其周围有大量的水肿液.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条件可加重颅脑BBB损伤破坏,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定量检测放射性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不同方法,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放射性BBB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大鼠(直线加速器6MeV电子束单次照射25Gy)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前尾静脉注射bFGF组(250ng/kg),并设未照射对照组;分别于照射后2、7和30d采用脑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并用单次静脉注射3mg/kg伊文氏蓝(EB)后脑组织的EB含量法评估BBB破坏情况。结果照射后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注射bFGF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受照后不同日期的脑组织E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含水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EB后检测脑组织,浓度法较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能更好地反映BBB的破坏情况;bFGF对受照后BBB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条件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特点,为阐明低压缺氧作用下脑功能障碍的可能机理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00m及8000m急性低压缺氧暴露组。实验组动物于低压舱内,以20m/s的速率上升,至5000m(或8000m),停留5h,而后以20m/s的速率下降至地面,出舱后立即经心脏灌注硝酸镧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G手机通讯频段(3.5和4.9 GHz)射频辐射(RF)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假照射组(Sham)、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 每组8只。RF组小鼠连续35 d(1 h/d)全身暴露于功率密度为50 W/m2的5G手机辐射。采用EB荧光实验检测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Western blot用于检测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1和缝隙连接相关蛋白Connexin 4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 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小鼠大脑皮层EB光斑数量和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荧光综合得分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17.82, P<0.001)。ELISA结果显示, 3.5 GHz RF组和4.9 GHz RF组小鼠血清S100B含量显著增加(t=19.34、14.68, 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Sham组相比, 3.5 GHz RF组小鼠大脑皮层Occludi...  相似文献   

15.
镧示踪法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是导致外伤性脑水肿的最直接的因素.研究脑BBB改变对探讨颅脑损伤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镧示踪法观察大鼠脑损伤后BBB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定量检测了伤区脑组织脑水肿发展过程.结果:研究发现伤后10分钟组,已可见BBB开放,伤后24~48小时组渗出最为严重,伤后7天组BBB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颅脑损伤后伤区脑组织伊文氏蓝(evansblue,EB)含量及伤区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过程与BBB的改变相一致.结论: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治疗应从早期开始,并持续1周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尾吊模拟失重大鼠小肠黏膜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悬吊14 d组(TS-14d)和悬吊21 d组(TS-21 d).测定空肠Ti蛋白Occludin,Zonula Occludens-1(ZO-1)的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TJ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伊文思蓝(EB)灌注法并结合脑组织EB含量测定,检测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为研究微波辐射致大鼠BBB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简便、快速、精确和灵敏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10、30和100 mW/cm2微波辐射5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辐射后1、3和7 d活杀前0.5 h尾静脉注入2%EB,脑组织冰冻切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EB在大鼠海马BBB通透性变化,并采用化学比色法对脑组织中EB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EB在405 nm波长激发状态下呈鲜艳明亮的红色荧光,正常脑组织中,EB仅局限于血管腔内,未见透过血管壁渗出至管腔外。10~100 mW/cm2微波辐射后3~7 d大鼠海马脑组织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的光斑,边界模糊,呈片状,血管周围可见弥散的红色荧光;与假辐射组相比,辐射组于3~7 d内海马组织EB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伊文思蓝灌注后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脑组织中EB含量的测定可准确检测微波辐射后BBB通透性的改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鼠进行急性冷暴露,探讨冷暴露对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及木樨草素对大脑保护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大鼠冷暴露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思兰(EB)含量关系及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反映大鼠BBB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冷暴露后大鼠脑组织水分含量和伊文思兰明显增高,BBB通透性明显增加,添加木樨草素的防护组则通透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脑组织在冷暴露下BBB通透性增高,木樨草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模拟高原低氧致脑水肿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病理改变的研究,探讨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基础.方法 选320~3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常氧组、4 000 m组、6 000 m组和8 000 m组各8只.后3组动物置于低压舱中模拟海拔4 000 m、6 000 m、8 000 m高原低氧环境持续8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脑组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低氧处理的各组扩散加权成像均出现低强度信号,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与常氧组比较,4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的升高无明显差异,6 000 m组和8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显示,4 000 m组脑组织呈现混合性脑水肿,血脑屏障轻度损伤;6 000 m组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血脑屏障损伤加重;8 000 m组重度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解体.结论 低氧所致的脑水肿主要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其病理基础是低氧导致的血脑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