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4例手术治疗的婴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对比2组患儿麻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婴儿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可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降低动脑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吉林医学》2013,34(6):1022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8例患儿分为喉罩麻醉组39例和气管插管麻醉组39例,分别采用这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监测记录两组患儿入室后、麻醉插管后、手术后10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后的HR、MAP值,同时记录两组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喉罩麻醉的患儿拔管前后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变化,且术中及拔管后HR、MAP值显著低于气管插管麻醉(P<0.05)。在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比较上,喉罩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较气管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喉罩组患儿并发症也少于气管插管组。结论:喉罩麻醉具有保证患儿呼吸顺畅、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并发症少的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陆化娟 《吉林医学》2015,(7):1323-1324
目的:探讨和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的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行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97.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婴儿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划分成行喉罩麻醉的实验组与行气管插麻醉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实施喉罩麻醉,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16例接受手术的患儿分为A、B 2组,每组58例,A组患者麻醉方式为喉罩麻醉,B组患者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麻醉。结果 A组患儿HR、MAP较B组稳定,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较B组短,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1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能够维持婴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婴儿采用喉罩和气管插管两种方式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接受手术的婴儿,随机分为I组和II组,各67例。I组婴儿进行喉罩麻醉,II组婴儿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监测并记录两组婴儿各麻醉控制点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术后进行随访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I组患儿拔管时间(61.8±7.1)s,清醒时间(118.4±11.8)s;II组患儿拔管时间(319.4±69.0)s,清醒时间(479.8±118.1)s,I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II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I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II组患儿有2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痊愈。结论婴儿麻醉中采取喉罩麻醉方式操作简便,术中婴儿生命体征平稳,不易损伤气道,且术后清醒快,麻醉效果较理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 随机抽选于本院进行短小手术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为95.35%,较对照组的79.07%高;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65%,较对照组的34.95%低;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术患儿采用喉罩麻醉的麻醉效率较气管插管麻醉高,不仅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次数,还有利于缩减其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加快患儿健康恢复进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采用喉罩麻醉的12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126例婴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麻醉控制点血液流变学(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麻醉监测点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拔管时问为(62.5±7.4)s,清醒时间为(118.7±12.3)s;对照组拔管时间为(322.5±71.0)s,清醒时问为(482.1±117.9)s,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2例,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等优点,可满足婴儿手术要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喉罩麻醉应用在婴儿临床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进行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参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两组患儿临床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导管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婴儿的临床麻醉中应用喉罩麻醉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改善了患儿血液动力学情况,大大缩短了患儿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促进了患儿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手术采取喉罩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手术采取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拔管时间、维库溴铵使用剂量和清醒时间等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较短,维库溴铵量使用剂量也较少,术后患者清醒更快,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比对照组(27.50%)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囊切除术应用喉罩麻醉方式具有理想的麻醉效果,对患者损害小,不良反应少,术后意识恢复快,安全有效,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罗晓琴 《当代医学》2013,(13):53-54
目的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需择期行麻醉的婴幼儿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平均动脉压、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麻醉后,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喉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药物治疗后治愈。结论针对需行麻醉的婴幼儿患者实施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平稳,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共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进行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间的拔管和清醒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所用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方法相比,喉罩麻醉在婴儿手术中的效果更好,不仅血流动力学和平均动脉压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在麻醉恢复期间的拔管时间以及患儿清醒的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许凯 《当代医学》2014,(26):73-74
目的比较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需择期麻醉的婴儿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儿行喉罩麻醉,其余60例患儿行气管插管麻醉,分别监测2组患儿置管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统计2组患儿拔管和清醒时间及喉痉挛发生率。结果喉罩麻醉组患儿置管麻醉前,MAP平均(667±145)mmHg,HR平均(78.6±11.3)次/min,置管麻醉后,MAP平均(99.3±167)mmHg,HR平均(110.5±241)次/min;气管插管组患儿置管麻醉前,MAP平均(67.24-15.3)mmHg,HE平均(79.2±109)次/min,置管麻醉后,MAP平均(73.84-125)mmHg,HE平均(873±9.7)次/min。喉罩麻醉组患儿MAP和HR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麻醉组患儿拔管时间平均(57.8±6.9)s,清醒时间平均(131.2±11.7)B,仅3例患儿发生喉痉挛;气管插管组患儿拔管时间平均(2816±579)s,清醒时间平均(658.4±956)s,共13例患儿发生喉痉挛。喉罩麻醉组患儿较气管插管组,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喉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双管喉罩组患儿采用双管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入导管麻醉,监测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记录两者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毕能唤醒时和拔管后MAP、HR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后MAP比诱导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和喉罩两种途径实施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44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研究组实施喉罩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总优良率达到77.3%,高于对照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患儿采用喉罩途径实施麻醉,可以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贺永峰  王晓娟 《海南医学》2012,23(19):41-42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在婴儿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的7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采用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所需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所需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性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呛咳、喉头水肿、吞咽困难、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各时间点SpO2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在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1)、喉罩移开或拔管即刻(T3)MAP、HR指标值均比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喉罩麻醉应用于婴儿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黄斌 《中外医疗》2013,(32):96-97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喉罩麻醉124例婴儿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实行气管插管麻醉的124例婴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婴儿患者在麻醉控制点血液流变学(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操作简单,对病人气道损伤较小,且麻醉苏醒较快,能够满足婴儿手术要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手术需进行麻醉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患儿。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进行干预,研究组采取喉罩麻醉进行干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儿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采取喉罩麻醉的研究组在患儿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是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操作,小儿身体机能尚不完善,需要科学的麻醉干预。采取喉罩麻醉能够显著提升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婴幼儿手术过程中使用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10例婴幼儿,按照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观察两组之间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拔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婴幼儿手术过程中运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均能达到手术要求的醉效果,但运用喉罩麻醉进行手术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婴幼儿手术应首选喉罩麻醉。  相似文献   

20.
叶宏立 《中外医疗》2013,32(26):72-73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12月收治的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以上操作均由一位麻醉师进行,应用同型号机器。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结束时至拔管后,患儿MAP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患儿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于术后10 min、手术结束时至拔管后,患儿HR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患儿H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前后PETCO2均高于对照组,Ppeak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具有对患儿损伤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快等特点,是较为有效的应用于婴幼儿的麻醉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