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宏超 《吉林医学》2011,(9):1732-1733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胰岛素应用方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三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普通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结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4个时间点的指尖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胰岛素应用方法都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后转为不同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SII)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后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64例HbA1C≥10.0%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CSII强化治疗后,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组和中效胰岛素加短效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组,每组各32人,以空腹血糖≤6.0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治疗达标时间及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及不同的胰岛素多点注射治疗都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甘精胰岛素组较中效胰岛素组空腹血糖达标早,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CSII强化治疗后,联合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胡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36-1738
目的:对比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B组为胰岛素泵组。连续给药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成本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较B组明显增多(P<0.05),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前者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周凤燕  马付坚  杨斌  黄艳 《广西医学》2013,(9):1230-1232
目的比较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MDII)方式与短效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方式在糖尿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成本。方法87例2型糖尿病围术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DII组45例和CSII组42例。MDII组采用长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联合短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CSII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及三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和三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达标时间、胰岛素成本、耗材费用、总费用、胰岛素成本比、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三餐前、三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三餐前、三餐后2h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MDII组胰岛素成本高,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总费用少(P<0.01)。结论 MDII与CSII对2型糖尿病围术期的血糖强化治疗均有效,但MDII耗材费用、血糖达标总费用少,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6):64-67
目的:分析预混胰岛素方案和三加一联合强化降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波动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50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两天后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变异系数(CV)、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IQR)、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血糖波动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糖达标2 d后的SDBG、IQR、PPGE明显降低(P<0.05),CV明显升高(P<0.05);血糖达标2 d后,观察组血清SDBG、CV、IQR及PP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预混胰岛素方案相比,三加一联合强化降糖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控制效果更好,且血糖达标时间相对较短,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结果空腹血糖≤5.6mmol/L,三餐后2h血糖≤7.8mmol/L。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2.9±1.7)d,对照组(5.7±1.5)d,(P0.05),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节省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7.
门诊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龚海英  唐志浩 《广西医学》2007,29(7):989-991
目的 探讨在门诊用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62例初诊2型糖尿病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可溶性人胰岛素,两组均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监测血糖.结果 两组主要代谢指标均显著改善、血糖达标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肽、胰岛素分泌曲线变化相类似,1、2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01),3 h C肽、胰岛素均显著下降(P均<0.05);2个月后两组分别有45.16%和41.92%仅饮食和运动治疗仍可维持血糖达标控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比可溶性人胰岛素疗效好、更安全、依从性高,是门诊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一种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林仿  姚亚强  褚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849-850,873
目的观察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两预混一长)与三餐前速效胰岛素联合睡前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方案(三速一长)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伴有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I、Ⅱ两组,每组30例。I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Ⅱ组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人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每日胰岛素用量Ⅱ组较I组明显减少(<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长效胰岛素与三速一长方案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当,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吉林医学》2013,34(18):3585-358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血糖水平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FPG(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 PG(2 h血糖)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2 h血糖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2 h血糖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费用(P<0.01)。结论:应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费用要高于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费用,但是应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类似物的胰岛素使用量要少于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胰岛素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保持运动量和饮食相对恒定;同时予以二甲双胍片口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加用瑞格列奈0.5mg~1.0mg,每日三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R(100U/ml)作为泵用胰岛素行胰岛素泵治疗,初始量按每日0.5U/kg基础量与餐前量1:1输注。低血糖判定标准:血糖<3.5mmol/L。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FINS及IRI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组FBG、2hPBG、HbA1C、FINS及IRI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肯定,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另一组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观察4周,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胰岛素治疗组下降更快。结论:两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组能尽快控制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基础量诺和锐,三餐前根据血糖测定值由泵追加餐前诺和锐。B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三餐前皮下注射锘和锐治疗2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能快速有效控制血糖,且降糖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R)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否同样可以达到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治疗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即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尽快达标,同样达到可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应用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均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同样达到强化治疗的目的,是基层医院针对农村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例分成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和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早晚2次皮下注射,必要时中餐补充1次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三餐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输注是较合理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袁丽华 《吉林医学》2013,(36):7667-7667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两次与每天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于早餐及晚餐前30 min进行预混人胰岛素30R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于早、中、晚三餐前30 min进行重组人胰岛素R皮下注射治疗,睡前进行重组人胰岛素N皮下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至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三餐前及睡前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所需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58例和B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6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 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C-P)及餐后2 h C-P(C-P 2 h)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下降(P0.05),空腹血清C-P、C-P 2 h均升高(P0.05);治疗6个月A组空腹血清C-P、C-P 2 h升高较B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组与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疗效相当,但前者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能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治疗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55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和MSII组,25例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后采用CSII治疗,30例采用MSII治疗: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Novolin R及临睡前注射Novolin N。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切口延迟愈合例数以及切口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5),手术创口甲级愈合例数显著高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CSII治疗安全、有效,能快速平稳降低血糖,缩短围手术期时间,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任志玲 《右江医学》2012,40(2):197-19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采用美国Medtronic 712型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进餐时输入追加值胰岛素,昼夜输注基础值胰岛素,全日量的50%作为基础量,其余的50%根据患者进餐量和餐前血糖以追加值泵入。对照组采用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期间记录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记录治疗达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和使用胰岛素的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达标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达标所需胰岛素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26.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缩短治疗达标时间、减少治疗达标所需胰岛素的量,胰岛素泵治疗优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蔡维云  柯娟 《广东医学》2008,29(5):885-886
目的观察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88例,分为CSⅡ组和对照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22∶00)注射中效诺和灵,术中及术后禁食期则停用餐前胰岛素,只给予基础量。观察两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SⅡ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