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取50例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进行院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大于观察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预后结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急救时间明显缩短,且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芬  管义祥 《重庆医学》2022,51(2):357-36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伤情严重程度(I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取50例为对照组,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取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进行院前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大于观察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预后结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急救时间明显缩短,且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预后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其中,有41例经院前及时、合理、有效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院前组;余下的41例由家属未经任何处理直接送来院就诊或由乡镇卫生所作简单处理送来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且到院就诊时患者受伤时间超过1h)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院前组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且院前组整体预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前的及时、合理急救处理,既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也可以极大地提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比较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则接受院前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院前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恢复率仅为84.10%,而观察组高达97.2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也较对照组的好。护理一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5.00%,而观察组的有9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大大有利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并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通过呼叫120,经院前救治送至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取同期未经院前救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分。结果:两组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死亡及颅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救治,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进行救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6月课题诊疗组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其他诊疗组收治的及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梯度减压术,对2组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和6个月后ADL预后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梯度减压干预组患者术后24小时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小时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急性脑膨出发生率的差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应用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1月—2021年4月采取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9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1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5%,低于对照组的14.14%(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开展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救治时间,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救治效果,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院前急救转运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这段时间收治,临床确诊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共计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边治疗边转运的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前转运.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疾病救治期间出现不良事件和死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转运所需时间和心衰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患者实施院前转运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检测颅内压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予以传统对颅内压的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术后GCS评分、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对病情进行评估,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的价值,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脑血管急症的院前抢救效果。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急症患者204例做对比研究,其中113例实施院前抢救送至医院救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其余91例均未实施院前抢救,被直接送至医院救治,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患者的抢救效果,探讨院前抢救的重要性。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化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好转组患者平均获取救治时间显著低于恶化组和死亡组(P0.05),而恶化组平均获取救治时间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原环境下的脑血管急症患者,争取时间为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对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情况,提升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科救治时间、治愈率和住院前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陈红 《吉林医学》2011,32(22):4695-469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患者自行前来医院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病死及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还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救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后直接进入ICU内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行ICU监护治疗,接受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从发现高热到实施降温治疗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措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定为良好发生率(61.2%,19/31)显著高于对照组(35.4%,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早期急救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抢救时间以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救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而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等,应进一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整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整体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预后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化抢救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率,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是由家属直接送到医院就诊,观察组患者是由我院进行流程化的院前急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医院反应时间、医务人员急救时间及半年后随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之后的治疗临床效果均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急救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及医院反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