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院前抢救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不同预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院前基本资料和急救措施.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百草枯摄入量、百草枯的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服毒原因、服毒前胃的状态、是否呼救、是否采取催吐等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和首次呕吐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服用原液百草枯的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呕吐的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催吐和配合救治患者较存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原因构成及胃的状态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通过对服毒者早期尽快采取催吐措施、增加呕吐次数,争取患者配合救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何颖  肖莉  沈洋  杜妍  冯彦华  赵慧 《现代医学》2012,40(2):209-212
目的:研究中毒严重度评分(PSS)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即刻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PSS评分与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0.01),PSS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PS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一致性(P<0.01)。结论:入院时PSS评分可应用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09-1011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中等度毒性除草剂,随着其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日渐增多。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Q中毒的救治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及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达50%-80%,甚至更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就PQ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复习,便于认识现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生存组,血钾低于生存组(P<0.05~P<0.01)。结论:血PQ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均是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 结论口服中毒者一经确诊,洗胃是重要的措施.本品有腐蚀性,洗胃时需小心,以免引起食管或胃穿孔.以碱性液体洗胃效果较佳,可中和部分百草枯,洗胃后全肠灌洗并口服吸附剂漂白土(Fuller's earth)及膨润土(bentonite).漂白土,每100g可吸附百草枯6g,每升剂量15%;膨润土,每100 g可吸附百草枯6g,使用剂量每升7%.随后使用活性炭吸附和泻剂导泻,常用甘露醇、硫酸镁或硫酸钠.2~3小时交替使用一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液灌流治疗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效果。方法:收集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基础上行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病人第一次血液灌流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并分析病人血浆百草枯浓度、性别、年龄、服毒至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伤时间及血常规各指标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5例,死亡率42.9%。2组病人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灌流前比较,2组病人第一次灌流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均上升(P<0.05);存活组病人灌流前后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病人(P<0.01),而2组病人灌流前后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230树脂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百草枯,并能改善SOD活力;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很高,因无特效的解毒药,即使得到及时治疗仍有很高的死亡率.现收集本院12例百草枯中毒病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及死亡原因,旨在提高对该毒物中毒的认识,提高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4例死亡,6例存活出院者经跟踪随访仍生存,最终病死率为70%。14例死亡患者血白细胞数增高,为(17.7±5.93)×109/L;而存活的6例患者白细胞数为(7.07±2.33)×109/L。死亡组血白细胞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6例患者服毒剂量小于死亡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16.93±5.7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8.67±4.08)分(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与患者的服毒剂量及白细胞数量、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商品名为克芜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属速效触杀性除草剂。1962年首次进人市场广泛应用在多种农作物上,对周围环境无害而迅速推广使用,随之PQ中毒事件也逐渐增多。PQ属中等毒性,但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常规治疗效果差,临床死亡率高达95%。本文对我院收治6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器官损伤与分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19例急性百草枯口服中毒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器官损伤程度为分型标准,探讨其分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例中,轻度中毒6例,无死亡病例;中度中毒者7例,死亡4例;重度中毒6例,死亡5例.轻度与中度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及临床特征很复杂,本临床分型方法能较好的区分各型疾病.  相似文献   

13.
于永波  王少坤  逄利 《重庆医学》2013,42(10):1178-1180
百草枯(parqauat,PQ)是目前广泛使用除草剂,其中毒较多见,致死量小,无特效解毒剂。对其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了解其预后相关因素可对临床决策提供帮助。目前,国内外对其中毒预后因素研究虽多但较为分散,现将近几年相关文献作一综述。1服毒方式、就诊时间、洗胃时间、呕吐时间及次数与预后PQ中毒方式常见有口服、皮肤接触、吸入等,其中口服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院前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探索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方法:对12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急救,到达医院前,浅昏迷转为昏睡39例,昏睡转为嗜睡32例,头昏、恶心、乏力症状减轻21例,呼吸心跳停止经复苏恢复2例,病情好转率为74.6%。结论:合理的院前急救是最有效的方法,使中毒症状缓解快,极大程度地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探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合理救治方法.方法 统计分析11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预后的影响,服毒量、洗胃时间及洗胃方法和发生MODS对预后的影响,单纯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应用时间的长短对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量越大,病死率越高.但服毒量的大小并不完全与病死率呈正相关,还与服毒后洗胃时间相关,尤其是不同的洗胃方法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死亡组MODS发生率58%,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两种治疗方法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服毒量、洗胃时间及洗胃方法和发生MODS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激素在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作用不明显,大剂量激素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本院抢救的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40%,存活18例,经后续治疗及护理,痊愈或好转出院。口服量〈10ml者,死亡率12.5%;口服量10~20ml者,死亡率55.6%;口服量〉20ml者,死亡率100%。服药至入院进行洗胃的时间〈1h者,无死亡病例;1-6h者,死亡率10%;6-12h者,死亡率44.4%;〉24h者,死亡率10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积极治疗是挽救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兰超  杨晋然  吕青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0):1754-1757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20年8月因口服百草枯中毒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17例患者.以急性百草枯中毒后30 d是否存活为观察终点,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服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以及出院前末次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相似文献   

19.
20.
李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39-40
目的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治经验,为临床急救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入选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120急救中心均行院前急救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院前急救。由家属将患者送至医院的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设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到达医院后需要住院治疗率5.0%,死亡率1.7%,出现迟发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