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I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
秦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88-2189
目的 分析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出院的骨科17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汇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术前用药率46.2%.使用频度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3,4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存在一些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以及用药过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晓英 《抗感染药学》2010,7(2):134-136
目的:分析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09年1月1日—3月31日期间手术病历2457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⑴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0%;⑵用药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与第3代头孢菌素;⑶用药时间(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口为9.8d,⑷用药时机:术前大于2h用药17.00%,2h内用药40.30%,术后用药42.70%。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比较普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本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本院抗菌药物合理规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2年6~12月1850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50例清洁手术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765例,使用率为41.35%;抗菌药物涉及6类17种药物,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359例,占46.93%);合理使用608例(占79.48%),不合理使用157例(占20.52%);不合理使用中以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为主,占39.49%,其次为无指征用药,占22.29%。结论本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宁市中医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清洁手术出院病历245例,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频率、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245例病例中,有244例使用抗菌药物,占99.59%;共涉及9类23种;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占70.61%;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6.89 d;38.37%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更换了品种。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无预防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无指征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5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5种清洁手术共153例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53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两种抗菌药联用占46.4%;预防用药共4类,按使用频次的多少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术前0.5~2 h内给药者10例,术前>2 h给药8例,术后给药135例;手术后停药时间:术后1~2 d 17例,3~7 d 130例,7~15 d 6例。结论: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指征掌握不严,选用品种不当,盲目联用,给药时机欠佳,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 579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否有指征、预防用药品种、时机和疗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2015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2 579例,其中预防用药822例,占31.8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和白内障手术)824例,预防用药92例,占11.16%;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占95.01%。预防用药不合理220例,其中预防用药超疗程占43.63%,无指征预防用药占32.7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有无指征预防用药、用药品种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继续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株洲市区二级以上医院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方法:抽取株洲市区14所二级以上医院2010年清洁手术出院病历140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预防用药给药时间在术前15 min的有2例(1.4%),术前30 min~2 h者63例(45%),术中2例(1.4%),术后开始给药73例(52.1%);术后用药1次2例(1.4%),24 h内停药者2例(1.4%),时间>24 h者136例(97.1%);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最高(126例次,55.0%),单独应用第1代头孢菌素29例(20.7%)。本次调查无一份病历所有项目均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要求。结论:株洲市区二级以上医院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不明、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合理、更换药物无依据及联合用药不规范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最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中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方法调查分析我院43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联合用药等情况,观察切口感染率。结果使用的抗生素涉及11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居首位。43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共发生切口感染11例(2.56%),整个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比单纯在术中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未联用药感染率更高。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3种清洁手术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为第一代头孢菌素98例次(75.38%);第二代头孢菌素25例次(19.23%);总预防用药时间≤3d37例(29.60%)、>3 d 88例(70.40%);术前0.5~2 h给药的113例(90.40%):二联用药5例(4.0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选药起点偏高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1076例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部分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076例围术期患者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预防用药涉及药物53种,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为青霉素类和第1、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病例中,术前0.5~2h给药病例仅占4.6%;术后平均用药时间Ⅰ类切口为(7.2±5.3)d,Ⅱ类切口为(7.2±4.3)d,Ⅲ类切口为(10.1±4.4)d;抗菌药物单次用量、用药频次及溶媒选择未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者分别为68.4%、55.9%和69.4%;Ⅰ类手术切口多为单一用药。结论: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药物选择及联合用药趋于合理,但用药率过高,用药时机不当和术后用药时间长等问题突出,抗菌药物单次用量、用药频次及溶媒选择尚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和评价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50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例(89.6%),联合用药25例(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25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7.
黄萍  何明超 《中国药业》2011,20(1):50-51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16家不同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60份,填写《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用药种类、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0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药物总品规数为568种,人均使用1.23种;预防用药时机及持续时间不符合规定198例次(43.04%),药物选择不当150例次(32.61%),联合用药无指征112例次(24.35%);经综合判断,用药不合理(欠妥)222例(48.26%)。结论不同级别的医院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药物选择、给药时机与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等的合理性差异显著,因此需提高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577例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577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采用术前0.5~2h给药者577例次,占100%,其中累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最短者为24h,最长者达7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3类7种,其中青霉素类350例次(60.66%),头孢菌素类222例次(38.48%).结论:我院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使用率高、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等问题,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Ⅰ类切口同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下半年67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78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7%,头孢菌素类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其次为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不合理用药表现主要为围手术期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及药物选择不当等。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围手术期用药的管理,限制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张勇 《抗感染药学》2020,17(4):517-520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31例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预防使用率、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的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53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21例(占79.28%);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但仍有4.28%品种选择不合理(如指征性不强);预防性给药时间术前1 h内有394例(占93.59%),仍有6.41%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合理;有17例患者术后追加使用抗菌药物;84.47%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5.72%,二联用药者占3.33%,三联用药占0.71%。结论:医院2018年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