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老年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情况,并分析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聊城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5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NIHSS≤3分,62例)和中重型卒中组(NIHSS>3分,33例)。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应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男性62例(65.3%),平均年龄(68.3±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卒中分型、既往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NIHSS(1.0±0.5)分和mRS(1.6±0.7)分,低于中重型组患者(3.2±1.1)分、(2.4±1.1)分(均P<0.01)。平均随访(12.6±1.9)个月,两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0.0%比21.0%(10例)、再发卒中率20.9%(13例)比42.4%(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中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轻型卒中患者的静脉rt-PA溶栓治疗率低,病死率和卒中再发率低于中重型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高。基线NIHSS评分、糖尿病和卒中病史是影响轻型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LAAC)与口服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LAAC治疗的30例NVAF患者作为LAAC治疗组,及同期接受利伐沙班治疗的30例NVAF患者作为利伐沙班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后第1、3、6、9、12个月及之后每半年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随访截止至2019年3月31日。 结果 两组NVAF患者随访结果显示:LAAC治疗组无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系统性栓塞事件发生,利伐沙班治疗组有2例缺血性卒中,2例系统性栓塞,1例出血性卒中发生,虽然两组各单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LAAC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治疗组患者(P < 0.05)。LAAC治疗组未发生颅内出血、栓塞及临床相关卒中事件,无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2例发生栓塞,无消化道出血,3例发生临床相关卒中;两组各单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AAC治疗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治疗组(P < 0.05)。LAAC治疗组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术后出现9例残余分流,无严重残余分流( > 5 mm)现象;患者均未出现器械移位和器械血栓形成事件。 结论 NVAF患者使用Watchman LAAC治疗在卒中预防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口服利伐沙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巾单元对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组(su组)150例,普通病房组(GW组)120例,给予不同的治疗模式。观察疗效及预后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脑血管病患者在意识障碍程度、言语、肢体肌力、肌张力及深浅反射病理反射的改变,以及病人进食、大小便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卒中单元组(SU组)近期疗效、预后明显高于常规病房组(GW组)。结论卒中单元这种治疗模式对于减少脑血管病患者住院病死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后遗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是否规律服用立普妥分为:服药组53例和未服药组47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发病1周内比较,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搏动指数明显下降(P0.05);未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对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及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11月入住卒中单元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将2008年入住普通病房的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抗感染治疗相关费用。结果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3.30%,干预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7.76%。干预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P=0.048),干预组平均感染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干预组平均感染相关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30)。结论通过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血压超过160/100mmHg且一个月以内血压控制欠理想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8例,随机分A、B组,A组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Hg,B组控制在110~140/75~90mmHg,随访两年,观察两组缺血性卒中的例数、卒中类型及狭窄部位。结果:A组82例,B组86例,A组前3个月发生梗死的例数比B组少且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后,两组无差异;导致缺血性卒中相关侧狭窄的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颅内段;在缺血性卒中类型中,A组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梗死多见,B组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分水岭梗死多见,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短期内可以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但长期随访并无获益;卒中类型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梗死多见。  相似文献   

7.
We studied whether cardiac abnormalities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M-mode and 2D echocardiography were performed in four age- and gender-matched groups: 20 stroke patients with NVAF, 20 patients with NVAF who had not suffered a previous stroke, 20 stroke patients with sinus rhythm,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Their mean age was 77 years. The two group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iffered from healthy controls in that they had more 2D-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of severe left-ventricular-wall-motion abnormalities (p < 0.05) and tended more often to have enlarged left ventricles, and hypertrophic and congestive cardiomyopathy. Left atrial diameter was 47 mm compared to 41 and 39 mm in the two groups with sinus rhythm (p < 0.001). Intracardiac thrombi were only found in the two atrial-fibrillation groups (with stroke: 15% without stroke: 5%). Aortic sclerosis was common in all groups (30-60%), as was mitral annulus calcification (10-20%). The on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trial-fibrillation groups was a higher frequency of earlie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the stroke group. Both atrial-fibrillation groups had cardiac abnormalities predisposing for embolic as well as thrombotic stroke.  相似文献   

8.
首发脑卒中患者的P300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P30 0电位变化 ,寻求判断此类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 6 0例单一首发病灶的脑卒中病人和 6 2位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 0电位测定 ,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脑卒中组P30 0电位成分中N2 、P3 波潜伏期延长 ,P3 波幅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 ,而N1、P2波潜伏期两组相比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30 0电位对判定脑卒中患者的认知状况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并比较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9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恢复期组和后遗症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8周。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法,分别于入院初,入院后4周、8周进行评定,将两组患者的3次BI值进行配对分析;另配合功能独立性评定(FI M)评分法,于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进行FI M评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BI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8周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时两组BI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恢复期组较后遗症期组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FI M分级均有提高,但恢复期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后遗症期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均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应尽早进行,恢复期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物理疗法为主的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采用CIMT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m最大步行速度、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评价量表中的下肢评价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功能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MT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TIA患者279例,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158例(氯吡格雷75 mg,1次/d),长效阿司匹林组121例(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患者随访1.5~3.0(2.3±0.3)年,评估2组的安全性。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长效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 vs 12.40%,P0.05)。全部患者在TIA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比为0.4031,氯吡格雷组为0.1284,长效阿司匹林组为0.8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患者发生次要事件概率和胃肠道出血事件明显低于长效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 vs 8.26%,1.27% vs 6.61%,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TIA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优于长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2.
杨濛  张玉顺  范粉灵  何璐 《心脏杂志》2018,30(6):658-66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并发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CS患者300例,均行经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或)经胸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测有无PFO。按照有无PFO,将并发PFO的85例CS患者作为并发PFO组,按照年龄、性别相匹配,选择85例无PFO的CS患者作为对照(非PFO)组。检测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和MTHFR C677T基因型。 结果 ①MTHFR C677T的TT基因型是PFO并发CS的独立相关因素;②PFO并发CS患者血浆Hcy水平和各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水平与患者性别呈负相关,而与吸烟、高Hcy、C677T基因型呈正相关。 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CS并发PFO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心脏结构异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296例患者分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组(156例)和对照组(140例),行TIE检查记录心脏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等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数据的差异,从中筛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组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左心室心肌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分数≤0.50)及主动脉瓣钙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危险因素越多,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越大.结论: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现左心室心肌肥厚、心脏瓣膜钙化,应及早干预.轻度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抑郁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10 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 (卒中后无抑郁组 6 6例和卒中后抑郁组 4 3例 )。收集两组发病第 2天及第 14天两次空腹血清 ,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并与 4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第 2天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 :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无抑郁组比对照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水平明显下降 ,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FT4 )水平显著增高 ,卒中后抑郁组比卒中后无抑郁组的变化程度更显著 ;卒中后无抑郁组血清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 ,但卒中后抑郁组TSH水平升高不明显。第 14天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 :卒中后无抑郁组FT3、FT4 、TSH均恢复接近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卒中后抑郁组FT3、FT4 虽有恢复但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组的TSH水平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脑卒中患者甲状腺功能发生变化 ,而卒中后抑郁患者比无抑郁患者FT3、FT4 变化更明显 ,且恢复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与其早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按入院时的血清RBP4水平,分为RBP4升高组118例,RBP4正常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当时以及出院(或住院2周)时NIHS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以两次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良好,NIHSS评分差值<4分为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发生进展性卒中和死亡的例数.结果 (1)RBP4正常组,早期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RBP4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BP4升高组,发生进展性卒中的例数高于RBP4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早期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RBP4可以作为评判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闭塞组与无闭塞组接受常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90天后随访,无闭塞组疗效显著优于闭塞组(P<0.05),mRS0~1分的比例分别为75.0%和33.3%。结论MRA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应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方法探讨中青年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类型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18例(脑卒中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12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TE及TEE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同时根据cTTE检查左心腔内出现的微泡数半定量的将右向左分流划分3个等级:1~10个微泡/帧为少量分流;11~30个微泡/帧为中量分流;>30个微泡/帧为大量分流。比较两组中卵圆孔未闭患者持续性右向左分流(在静息状态下即出现的右向左分流)与一过性右向左分流(静息状态下无右向左分流,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两组右向左分流量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比例(41.53%vs 26.78%,P<0.05)、卵圆孔未闭患者中持续性右向左分流的比例(20.34%vs 8.03%,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少量和中量右向左分流:在脑卒中组中分别是13例(11.02%)、5例(4.24%),对照组中分别是8例(7.14%)、1例(0.89%),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大量右向左分流:脑卒中组6例(5.08%),对照组0例(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一过性右向左分流的不同程度分流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隐源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持续性右向左分流密切相关。静息状态下存在持续性大量右向左分流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文迪  汪莉  赖桂凤  李新萍 《内科》2011,6(2):112-113
目的探讨协作网康复干预模式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实验组用协作网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疗养。在入组前、治疗1个月、3个月时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两组间比较FIM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实验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作网康复干预模式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安脑丸对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2粒/次,2次/d,预防组患者加用安脑丸,3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之后均单纯口服血脂康胶囊4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继发中风发病情况,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易损斑块横截面积(VPA),中医症状积分(SS),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对两组患者随访42个月,预防组继发中风发生率为9.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总动脉IMT、VPA,SS,血清TG、TC水平及治疗后血清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治疗后颈总动脉IMT、VPA,SS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丸可有效降低心肝火旺型中风先兆证患者继发中风发生率,减少颈总动脉IMT,缩小颈总动脉VPA,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无降脂效果,在应用时需配合使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遗症家庭病床及康复病区的患者按建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辨证施护和药物治疗、针刺、按摩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发生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克服心理障碍方法、接收信息途径、合理膳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护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辨证施护能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预防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变形,促进神经代谢,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