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四轮和方法问题,文中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针对中医的临证经验事实展开研究,必须明确认识到既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属于自然哲学范畴,而不属于科学范畴。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不能从这种自然哲学范畴出发,不能企图为这样的理论寻求证明。基于中医临证事实,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重点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复合方药的药理和药化学研究以及针刺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进而逐步构建科学的中医证候学,中医方药药理药化学和针刺的生理病理学。  相似文献   

2.
"九五"以来,中医体质的研究涉及基础理论研究,体质分类与证的关系研究,体质与疾病相关研究,体质药物治疗与防病保健研究,动物实验研究等。从开展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拓展中医体质与疾病相关和调体防病研究,加强体质辨识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辨识体质"治未病"在保健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客观反映体质特征的动物模型,探讨分析了中医体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杰 《世界科学技术》2007,9(6):140-142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传承理论;推进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促进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以来 ,随着中医学术建设的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医规范化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 ,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础 ,因此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中医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许多客观依据。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进行总结分析的必要。1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提出的必然性古代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矛盾的深化必…  相似文献   

5.
痰邪致病机理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痰邪致病广泛,有病机复杂、证型不一、治疗各异常等特点。目前对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脂、免疫、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存在着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结合不凑、未能揭示痰邪致病共性特征及指标缺乏特异性等问题。应从以下3个方面揭示出痰邪致病机理:(1)以中医临床为指导,总结痰证的证治规律,并将理化指标与痰证病理模型,可 有效地避开多种病因和不同疾病的干扰。(3)结合临床及现代研究成果,“病”、“证”结合,确定“病”的“病证”指标以及“痰证”的共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晓萍  王永梅 《陕西中医》2006,27(10):1251-1253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回顾40多年的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行分析评价。结论:1动物模型所模拟中医证的标准仍在探索之中;2造模方法有待统一;3应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尤其是证的规范化研究;4应加强中医临床研究,重人体科学,轻动物实验研究。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尚难成为提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较为理想的载体,应在人体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并制定与人体相同的动物模型,建立统一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重大课题“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重要的指导性文献。本文分析了证候分子生物学、方剂药效化学基础及作用原理、经络研究与针灸作用原理等中医现代化重点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现代化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的目标与发展思路,以及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对中医证候的辨识缺乏客观的规范化及量化标准体系,使得与证候有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大力开展证候和病的规范化研究,不仅是阐明证候的现代病理生理基础,建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及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与基础,而且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传承理论;推进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促进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研究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研究是为中医发展服务的,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医发展有着不同需求,中医研究也有不同的目的与方法。古代中医研究的目的仅在于提高临床疗效;而近现代中医面临生存危机,研究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在于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与存在的"合理性",方法也多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当前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目标的确立,使中医迎来百年来未有的发展良机,中医研究的目的宜集中于促进中医"恢复主流医学地位",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