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赵云长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人民医院(341411)曾慧钿戚培根江西省赣县中医院(341100)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问题/对策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在临床上已十分普遍,总结、回顾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六十余载成绩斐然,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自身特征丧失等问题,并且中药西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中西医结合研究模式饱受争议,以上问题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中西医两种范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方法、中药研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临床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模型研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模型研制问题的探讨南京中医学院(南京210029)申冬珠,马健近年来,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也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仅结合笔者的研究体会,就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模型研制的有关问题作一些...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问题上,中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校作为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率先提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分别由中医、西医讲,临床课程中、西医结合在一起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实施中西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探讨我国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及解决方案。方法?基于四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邀请多位中西医结合专家,就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共访谈30位专家。专家们表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就业出口受限等问题。为加强人才培养,专家们提出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本科课程与教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进一步落实“西学中”,扩宽人才就业出口。结论?应加强新时代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保障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如何更好地结合?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是关键。从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及面临的问题回顾、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概念、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方面的探讨,认为:应从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医古文与外语的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及提高循证能力培养。)重视中西医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诊治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科研能力,激发创新力、注重结合能力的培养并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郑兰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在我国正逐步发展,但它培养的人才还远不能满足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为此,亟需在医学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或独办中西医结合学院,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稿约1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中西医协同在艾滋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方位展开,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显示中西医协同治疗艾滋病既可促进免疫重建,改善免疫功能,又可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减少HAART后不良反应和降低耐药率。文中还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在大肠癌术后辅助、联合化疗、晚期姑息等环节的应用等方面,总结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现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方元被定义为组成《伤寒论》中方剂有规律可循的最小方剂单元,既体现了方剂的组方特色,又便于临床灵活化裁。本研究拟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方元的角度分析《伤寒论》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运用R语言计算不同方剂之间Jaccard相似系数及不同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并使用网络社团结构分析,进行《伤寒论》中方元的识别。结果:《伤寒论》中所有方剂的相似性明显高于《方剂学》教材中方剂的相似性,表明方剂中存在更小的方剂单元。关联规则及社团分析能够识别方元,如2味药方元石膏-甘草、桂枝-当归、栀子-香豉等,以及3味药方元干姜-黄连-人参、当归-细辛-通草、麻黄-桂枝-杏仁等。结论:《伤寒论》中存在2味或3味药构成的方元,未来需要对这些方元进行临床或实验上的验证,以明确方元的功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