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Beagle犬血清中茶碱的浓度,并探讨其药动学过程。方法以咖啡因为内标,用15%高氯酸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以甲醇-1%醋酸-三乙胺(24:76:0.15,V/V)为流动相,以岛津Skim-pack VP-ODS C_(18)(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柱温2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5±2)nm;测定Beagle犬血清中茶碱的浓度。结果茶碱血清线性范围为0.1~25 mg·L~(-1),检测限为25μg·L~(-1),方法回收率均>9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此方法可用于茶碱血药浓度分析及雾化吸入氨茶碱后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酮康唑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单用及与酮康唑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浓度 ,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酮康唑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合并用药组Vd为4.70±1.48L,AUC为51.94±25.51mg/(L·h) ,对照组Vd为1.39±0.61L,AUC为75.74±11.29mg/(L·h)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两药合用时应调整氨茶碱的给药量 ,并注意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非洛地平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春  孙军  董玉波 《医药导报》2003,22(9):602-603
目的: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两期,Ⅰ期: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连续给药4 d后定时采血;Ⅱ期: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7 d,每次给药量氨茶碱30 mg&#8226;kg 1,非洛地平1 mg&#8226;kg 1.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对两期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Ⅰ期比较,Ⅱ期的消除半衰期(t1/2β)、消除速率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8226;C/F)差异有极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AUC、Cmax、tmax、Ka、t1/2α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合用非洛地平和氨茶碱,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消除,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氨茶碱单用及合用沙丁胺醇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茶碱浓度,结果通过比较合用后.血药浓度升高,T_1/2β延长,Vd 减少,K 减少,Ka 增大,提示临床含用两药时,对剂量及用法应引起注意,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使用药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单用氨茶碱及氨茶碱与硝苯地平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硝苯地平略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但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盐酸加替沙星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加替沙星对家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6只家兔于第1,6天单次静脉注射氨茶碱10 mg·kg-1,第2~6天灌服盐酸加替沙星20 mg·kg-1,qd.用氨茶碱后各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茶碱血清浓度,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参数,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兔血清氨茶碱浓度以HPLC法测定.结果:氨茶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呈二室模型,t1/2分别为(0.21±0.04)h和(0.33±0.21 )h;t1/2β分别为(4.4±0.8)h和(4.8±1.1)h ;AUC分别为(72.9±10.6)g·h·mL-1和(80.7±20.3)g·h·mL-1;CL分别为(139.7±21.7)mL··h-1·kg-1和(131.4±36.3)mL·h-1·kg-1;V(c)分别为(495.3±26.55)mL·kg-1和(462.86±34.71)mL·kg-1.结论:所有参数经双侧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用加替沙星对家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口服吗丁啉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氨茶碱单用及合用吗丁啉后兔血清中茶碱浓度,结果表明,两药合用后吸收呈双峰,一峰较单服茶碱提前约2h,一峰推后约3h,血药峰浓度下降,维持有效血浓度的时间延长,波动相对减小,K.,K,T_(1/2),AUC 无显著性差异(P>0.05),T_(pk)有显著性差异(P<0.05),揭示两药合用时给药时间应调整,并同时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婴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治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4例怀疑急性氨茶碱中毒的急诊收入住院治疗的婴儿和1例新生儿,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例患儿临床症状有烦躁不安、痉挛以及惊厥等(其中2例出现呕吐),呼吸次数为每分钟50~80次,心率为每分钟145~212次.急诊立即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均超过20mg·L-1.确诊为氨茶碱急性中毒,采取对症治疗,ld后茶碱血药浓度均低于15mg·L-1,4例婴儿治疗3d中毒症状消失,1例新生儿治疗8d中毒症状才缓解.4例婴儿和1例新生儿氨茶碱急性中毒的t1/2分别为18.0±2.1h和44.5h.结论婴儿使用氨茶碱的个体化剂量和给药途径应引起各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是确诊氨茶碱中毒的特征指标.对症治疗对婴儿氨茶碱血药浓度低于40mg·L1急性中毒是有效的.结果表明,婴儿在氨茶碱急性中毒时,其消除t1/2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
尼群地平对兔体内茶碱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氨茶碱与尼群地平合用时是否需调整其剂量。方法:建立以β-羟基茶碱为内标而检测血清茶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8只大白兔于第1、7天单次静注氨茶碱12.5mg.kg^-1,第2~7天灌服尼群地平10mg.kg^-1,bid。用氨茶碱后各时间点静脉采血,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用3P87药动学软件计算参数,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单用氨茶碱与合用尼群地平的药时点静脉采血,测定茶碱血药浓度,用3P87药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酮康唑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氨茶碱单用及与酮康唑合用后家兔体内茶碱血清浓度,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酮康唑可使氨茶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合并用药组Vd为4.70±1.48L,AUC为51.94±25.51mg/(L·h),对照组Vd为1.39±0.61L,AUC为75.74±11.29mg/(L·h),两组相比有显差异(P<0.01和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变化。结论:两药合用时应调整氨茶碱的给药量,并注意监测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