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新疆医学》2005,35(4):122-123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输液守毕拔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静脉穿刺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拔针则很容易。其实不然。多年来对于如何解决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目前静脉穿刺仍提倡快速拔针注,其实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快速拔针反而会给患者副业来疼痛。为此,我们选择2003年6月~2004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液的患者进行了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为迅速而有效的补液。随着医疗水平和患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笔通过5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初步克服了静脉穿刺拔针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拔针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静脉穿刺有技术要求,而拔针则很容易.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4.
从对患者及操作者的心理干预、输液器具的准备、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等方面综述了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技术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整个穿刺过程的第一步,在静脉穿刺结束拔针时,如果忽视拔针技巧和按压技巧,会给患者造成皮下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应引起重视。1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的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穿刺也是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静脉穿刺时针头刺入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避免拔针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造成新的血管损伤。笔者对传统拔针法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效果,特介绍于同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多患者接受静脉穿刺后,穿刺局部常出现青紫斑块,这是因静脉破损所致的皮下出血。现总结分析如下:1原因11操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不成功,刺破静脉而出血。12婴幼儿或烦躁不安的患者配合差,使穿刺失败,静脉受损。13穿刺结束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下渗血。14病理改变所致的穿刺后局部青紫斑,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DIC、败血症等。15在临床上还可见到使用抗凝血药物拔针时药液渗到皮下组织,也可出现局部青紫班。2预防21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平时要加强穿刺技术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抽血和注射。它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抢救补液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做到无痛性拔针,以及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等情况的发生,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也保护静脉,我通过近十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对近二千位病人拔针,总结出一些经验,初步克服了拔针后疼痛以及防止皮下淤血形成仅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穿刺失误造成血管受损,出现静脉炎、静脉变硬;也有部分肥胖和浮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宜见,给输液造成不便,现就老年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拨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静脉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就目前掌握的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穿刺失误造成血管受损,出现静脉炎、静脉变硬;也有部分肥胖和浮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宜见.给输液造成不便,现就老年静脉输液及拔针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穿刺拔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静脉穿刺曾进行了无数探讨,但对其拔针方式却缺乏探究。为此我们对 200例患者采用了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后拔针即传统拔针方式〔 1〕和先拔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的无痛拔针方式两种不同方法拔针。结果后一方法可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拔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均为近 1年来接受静脉穿刺的住院或门诊清醒患者,男 92例,女 118例,年龄 12~ 65岁之间。 1.2 方法: 为避免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以及新用药物不同的影响,故将每一病人分别进行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共 2次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病人的痛感反应进行观察,统计。方法严格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输液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实施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操作,常规组实施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操作,两组累计病人评价各100人次,观察各组病人对拔针的疼痛反应。结果改良组病人对拔针的痛感反应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可以降低病人的拔针后痛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推广使用价值,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14.
徐翠荣 《现代医学》2006,34(4):286-287
以手背静脉作为首选部位的外周静脉穿刺技术一直是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护理管理者长期关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于2005年在全院年轻护士中开展了“百针计划”大练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因缺乏手背静脉穿刺的相关技巧影响了穿刺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满意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手背静脉穿刺技术作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形成皮下青紫,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几点预防静脉拔针后皮下青紫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途径,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交流静脉穿刺后"无痛"拔针和避免皮下淤血的几种方法。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静脉穿刺是必须的,因为它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随着医疗护理水平和患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实施静脉穿刺过程的操作就是更加严格,技术含量的要求尤为加大。特别是在儿科疗区,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达到使患儿减轻疼痛,同时为保护好静脉实行再穿刺创造条件的目的。要做好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就要掌握好静脉穿刺后"无痛"拔针和避免皮下淤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疗水平和静脉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一针见血率”,也要求输液完毕时“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瘀血”。多次输液的病人因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周围皮下瘀血、青紫、肿胀,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继续输液造成困难,也给病人带来痛苦。我们随机选择静脉输液病人274例,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旨在探求能够减少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选择我院 2002 年 8 月~2002 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头皮静脉"一针两用"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科临床多采用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近年来,许多护理人员尝试外周静脉穿刺采血。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临床使用广泛。我科自2003年6~12月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一针两用”法:采集血标本后输液,并与股静脉穿刺取血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一次经常性工作,但在人们的认识中,静脉穿刺有技术要求,拔针则很容易,其实不然,经多年观察,许多老护士拔针方法也欠妥当,为此,2004年6月-2005年5月间,我们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