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学调查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8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其中107例培养阳性,分离出10种107株病原菌。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球菌比例最大占67.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4.9%、居第1位,肠球菌占14%居第2位。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埃氏菌(11.2%)和肺炎克雷伯氏菌(7.5%)分离率最高。此外,淋球菌(4.7%)和白色念珠菌(3.7%)均有检出。对103株细菌用8种常用抗菌药物作体外药物敏  相似文献   

2.
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 采用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对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我院院内感染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35株(23.3%)、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14.0%)、肺炎克雷伯菌21株(14.0%)、铜绿假单胞菌20株(13.3%)、粪肠球菌10株(6.7%)、阴沟肠杆菌8株(5.3%),以上细菌占总检出率的76.7%,其余各类细菌占23.3%。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哮唑。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药物依次为泰能、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产ESBLs菌株发生率12.7%,为大肠杆菌13株(68.8%)、肺炎克雷伯菌6株(31.2%),均对泰能敏感。结论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正成为感染谱中的主要病原菌,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泰能、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383份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83份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细菌21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42株,占65.4%,其中肠杆菌科占34.1%,非发酵菌占31.3%,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最多。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共31株,占14.3%,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共44株,占20.2%,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最多。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菌多对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肠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代表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较敏感,而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常见阴道及宫颈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使用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和真菌鉴定试剂盒,真菌药敏试剂盒(MIC),细菌药敏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共检出细菌1052株,真菌72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细菌总株数的35.8%,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3.6%,常见细菌分布由高至低排列:大肠埃希氏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其中耐药菌(MRSA ESBL)24.7%。真菌分布依次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粗状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等,合并感染35%。结论阴道和宫颈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耐药菌比率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最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率。以控制院内感染,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3年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从2003年523例痰标本中检出致病菌40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1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248株,酵母样真菌35株,革兰氏阳性杆菌1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敏感率最高达到10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0.4%。结论 院内感染以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为主要菌群。分别占28.9%、34.7%、27.6%。随着细菌产酶率及多重耐药率的增加,抗生素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报告1994年我院临床标本检出的常见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检出菌的第一位63.72%,革 兰氏阳性菌居第二位29.41%。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并占革兰氏阴性杆菌的29.23%;大肠艾希氏菌占第二位22.77%,不动杆菌占第三位12.30%。在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检出菌的第一位,并占革兰氏阳性球菌的37.3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二  相似文献   

7.
尿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两年来我院住院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所使用抗生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191株阳性菌株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46株,占76.4%,革兰氏阳性球菌45株,占23.6%。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杆菌和肠杆菌属居第1、2倍,分别为49株、46株。在革兰氏阳笥球攻是里D群肠球菌居第1位(21株),其次为表皮芪葡萄球菌(16(株)。从药敏结果看,氨肝霉素耐药率最强,为98.2%。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血培养307株菌株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潘小梅  朱松杰 《广东医学》1997,18(12):828-829
为了探讨90年代经济发达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变迁,经过分析临床诊断为败血症或疑似败血症的新生儿血培养理性的307株病原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235株(76.5%)其中金葡菌27株(8.8%),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172株(56%),其他革兰氏阳性菌36株(11.7%),革兰氏阴性菌72株(23.5%)其中嗜血杆菌属10株(3.3%)大肠杆菌属7株(2.2%)沙门氏菌属7株(2.2%),克  相似文献   

9.
对住院患者清晨痰常见菌的组成及其优势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作一分析。在324株菌中,革兰氏阳性球菌74株,占22.8%,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占8.0%;革兰氏阴性杆菌250株,占77.2%,以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分别为59株、47株、40株,各占18.3%、14.5%、12.3%。在以上4种优势菌中,仅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最好,另3种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呈多重耐药性。菌株对抗生素耐药的严重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白带细菌培养分离的363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16种抗菌素对360株病原菌的耐药状况。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占70.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6.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0.7%;革兰阴性杆菌占2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14.3%。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肠球菌敏感率>80%;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和呋喃妥因对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95%,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20%,羧苄青霉素的耐药率>80%;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对肠球菌的耐药率>90%。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淋病奈瑟菌PCR检测的临床效果,建立了对标准淋病奈瑟菌的DNA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NG PCR技术的灵敏度约为3个菌的基因组拷贝。对8种菌株进行NG PCR,只有标准淋病奈瑟菌显示阳性,其余7株非淋球菌菌株均阴性,说明有很好的特异性。对49例淋病患者同时进行涂片镜检法、细菌培养法和PCR法检测的比较,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6%、52.2%和95.9%。提示NG PCR方法比涂片和培养法更为敏感,且特异性强,在淋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监测流感动态确定优势病毒株,在江西省南昌地区进行了流感病毒分离和鉴定研究。从1996年5月~1997年4月共采取感冒病人鼻咽拭子1440份,全部用双腔接种法接种鸡胚,部分标本又进行细胞培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AI)鉴定病毒株的型及亚型,对细胞培养获得的20株病毒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株的型别,取HAI法检测为甲型的任意20株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试验。结果:共分离得流感病毒47株,其中,甲1型(H1N1)26株,占55.32%;甲3型(H3N2)10株,占21.28%;乙型(B)11株,占23.4%,优势流行株是甲1型,发现了甲1、甲3、乙型在同一地区同时流行的现象,也发现了“O”相毒株。因流感病毒的变异均局限在量变范围内,预计短期内没有大流行的危险。IFA法PCR试验结果全部与HAI法一致,故结论可靠,IFA、PCR法也是快速准确鉴定流感病毒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2004-200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 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年共采集标本55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5株,分离率11.81%,其中H3N2亚型53株;B型(Yamagata系)12株。2005年共采集标本92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分离率15.12%,其中H1N1亚型36株;H3N2亚型85株;B型(Yamagata系)28株。结论 2004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2005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H1N1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虽然于3月出现HlNl亚型流感病毒,但H3N2亚型流感病毒仍然为全年的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趋势,为辖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流感病毒分离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培养,培养液做血凝试验,血凝试验阳性标本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10~2013年共收集1 028例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246株,分离阳性率为23.9%,其中2010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2.3%(59/264),各型分布H1N1亚型9株、H3N2亚型5株、甲型H1N1 35株、Bv 10株。2011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3.3%(57/245),各型分布甲型H1N1亚型20株、Bv35株、By2株。2012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0%(52/260),各型分布流感病毒H3N2亚型35株、甲型H1N1亚型1株、Bv 13株、By 3株。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0.1%(78/259),各型分布H3N2 27株、甲型H1N1 33株、By 18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25,P0.05)。结论 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2010~2013年流感的流行株主要为甲型H1N1、H3N2、B型,而且交替流行。B型流感病毒由Bv系转向By系。流行时间在冬春和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海南省流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变化情况,防止因流感毒株变异导致大流行疫情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海南省流感监测点监测资料,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暴发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点全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142例,流感样病例占监测点门诊病例总数的0.36%,发病高峰为5月和8月;发生暴发疫情2起,共发病306人,罹患率为8.46%。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7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63株,分离率为13.21%,其中H3N2型41株,B型22株,病毒分离率的高低与流感流行季节高峰相一致;2起暴发的流感病毒均为H3N2型。结论海南省2004年流感高发于夏秋季,流行毒株为H3N2型和B型两种毒株交替发生,H3N2型为优势株,没有发现流感变异毒株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到的40株淋病奈瑟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煮沸法提取细菌的DNA,用PCR法检测随机抽取其中20株分离株的TEM、tetM、ermF和mefA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达92.5%;TEM、tet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5.0%,ermF和mefA基因未检出;本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表型与TEM基因密切相关(Kappa=0.733,P<0.01)。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克隆测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禽流感病毒 (AIV)的非结构 (NS)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 ,分析其同源性和等位基因类型 ,为进一步探索禽流感NS蛋白抗体监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经RT PCR扩增了国内 3株H9N2、2株H5N1、2株H7N2亚型AIV分离株的NS蛋白基因 ,并把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测序 ,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经测序获得了各AIV分离株NS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3株H9亚型AIV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 96 %~ 98% ;两株H5亚型AIVNS基因同源性为 91 6 % ;两株H7亚型AIV的NS基因同源性为 98 9%。H5和H9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均高于 90 % ;而H7N2亚型分离株与其它两种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同源性约为 6 0 %~ 70 %。在AIVNS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中 ,H5、H9亚型分离株都处于等位基因A群内 ;3株H9亚型分离株的进化关系较近 ,与香港、广东的部分H5N1病毒株起源相同 ,而 2株H5病毒的NS基因则处于不同分枝内 ;2株H7亚型分离株的NS基因都处于等位基因B群内 ,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这 7株国内AIV分离株的N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约为 6 0 %~ 99% ,且包括A、B两种类型的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广东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02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及抗原性变异情况。方法 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交叉血凝抑制实验对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RT-PCR扩增血凝素基因(H3A),产物纯化后,并将其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02年1-10月共获得流感病毒246株,其中H3N2亚型210株,占85.4%,H1N1亚型2株,占0.8%,B型34株,占13.8%;2002年流感流行的高峰是6月;抗原性分析显示,2002年广东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A/粤/236/2002和2001年流行株A/粤/448/2001以及目前国内代表株A/闽/151/2001的抗原比分别是5.6和4.0;其HAl区氨基酸序列和国际代表株A/悉尼/5/97同源性为94.2%,有19个氨基酸差异,其中发生在抗原决定族A、B、E上的有6个,受体结合部有3个。结论 2002年广东省流感病毒以H3N2亚型为主,其流行的分子基础是基因变异导致抗原性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9.
叶盛  喻臻  陈爽  凌华  熊宇  李勤 《重庆医学》2016,(30):4226-4229
目的:对2009~2014年分离得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基因测序分析,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比对,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按分离时间及地点不同,选取47株2011~2014年分离得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测序,同时选取既往已有的25株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序列结果,经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2009、2011~2014年的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毒与疫苗株均位于一个大的分枝下,各病毒间的关系均较近。72株分离株的 H A基因总的核苷酸差异在0~2.7%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3.1%之间;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核苷酸差异在0.4%~2.4%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9%~3.1%之间。氨基酸变异情况随着年份增加累积得更多,但在氨基酸序列上仍显示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征;2009年有9株病毒株丢失481位的糖基化位点,2013年有6株病毒株增加位于162位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WHO推荐的甲型 H1N1疫苗总体上对重庆地区的人群仍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株可能已发生抗原漂移,需继续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20.
郴州市2006~2008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郴州市2006~2008年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3年全市4家哨点医院三年共采3124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383株。分离阳性率为10.82%,经国家流感中心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H1N1亚型76株,H3N2亚型181株,B型105株,未分型21株;流感及IU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7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9株,分离阳性率为50.00%,分型鉴定结果为:H1N1亚型2株,H3N2亚型5株,B型32株。结论郴州市流感监测地区2006-2008年均有流感活动,2006年。HIN1亚型为优势株,2007年H3N2亚型为优势株,2008年,HIN1亚型和H3N2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主要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