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心血管手术效果较为满意,但术后呼吸机撤离困难及二次气管内插管仍时常发生,而且二次气管内插管患者伤残率较高[1-3]。二次气管内插管后,除维护良好的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预防感染、适当镇静、防止肺动脉高压等治疗措施外,重点应做好呼吸护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作者对心脏手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患者进行了呼吸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规范的呼吸机治疗和气道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通过呼吸参数的设置、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和呼吸道管理,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掌握吸痰、拔除气管插管的时机及撤机后管理.结果 本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2 h至5 d,平均(15.6±12.4)~15.2 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2.3%.死亡11例,其中9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心律失常.结论 加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呼吸机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VAP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与停跳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心脏不停跳组23例,在浅低温(鼻咽温度31℃~34℃)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心脏停跳组22例,在低温(鼻咽温度25℃~28℃)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使用人白细胞介素4(IL-4)酶联免疫分析(ELISA)、人白细胞介素7(IL-7)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采用酶标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4h、术后0.5h、术后24h、术后7d血清中T淋巴细胞人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含量,观察两组手术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的影响。结果心脏不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IL-7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至术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h升高(P<0.05);术后24h明显升高,术后7d下降,仍高于术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IL-7在术后0.5h、术后24h升高,术后7d下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CPB引起T淋巴细胞IL-4、IL-7升高,IL-4变化在心脏停跳组尤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IL-7变化在心脏不停跳组及停跳组均无统计学意义。IL-4在CPB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CPB)手术对IL-4影响小,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210min,平均(58·3±27·7)min,113例(55·7%)术后不需使用任何正性肌力药物,其余90例(44·3%)仅需小剂量多巴胺(2~6μg·kg-1·min-1)支持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5~19h,平均(7·9±5·3)h;术后血红蛋白尿24例(11·8%),多于术后3~12h恢复正常;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0·98%);全组无死亡,无空气栓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严重心律失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易于施行和安全可靠的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作为常规手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安淑芬  张楠 《河北医药》2009,31(22):3162-3163
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尚未恢复,需要带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度过危险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后果之一,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4.2%~8.3%,一旦气管插管脱出,患者因无自主呼吸,而出现呼吸暂停,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心脏病患者402例,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插管前后护患之间的交流,总结出这一阶段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和有效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手术对患者机体T淋巴细胞IL-4、IFN-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5~64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不停跳与停跳体外循环手术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23例,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保持在31~34℃;低温心脏停跳组22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鼻咽温度为25~28℃.采用酶标分析仪,使用人白细胞介素4(IL-4) 酶联免疫分析(ELISA)、人г干扰素(IFN-г)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0.5 h、术后24 h、术后7 d血清中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г干扰素(IFN-г)的含量.结果 心脏不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 h、术后24 h升高,术后7 d下降;IFN-г在术后0.5 h、术后24 h升高,术后7 d下降至术前,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脏停跳组:T淋巴细胞IL-4在术后0.5 h升高(P<0.05),术后24 h明显升高,术后7 d下降,仍高于术前,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г在术后0.5 h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CPB引起T淋巴细胞IL-4、IFN-г升高,可导致Th1/Th2平衡变化,在CPB创伤、炎性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CPB)手术对IL-4、IFN-г影响小,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广泛用于临床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对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工呼吸机的应用,使气管切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自1987年~1997年10年中,我们遇到因气管切开插管堵塞发生窒息8例,现就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抢救措施加以总结和讨论。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2~72岁,平均42岁。食管癌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例。胸骨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手术切除术后呼吸功能不全1例。甲状腺癌伴胸骨后转移手术切除因气管长期受压变形行气管切开术1例。先心病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综合症1例。因交通事故造成严重胸外伤(包括肺挫伤、多发肋骨骨折伴严重反常呼吸)4例。8例中7例采用聚氯乙烯低压气囊插管,1例采用麻醉气管插管剪短后代替气管切开插管。5例采用机械通气。插管发生堵塞时距气管切开最短4天,最长16天,平均10天。因插管堵塞导致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或心律紊乱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痊愈出院7例。  相似文献   

8.
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28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例,左房粘液瘤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皮下气肿2例,二次开胸止血一例。体外循环时间55.6±14.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1.4±12.5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1.8小时,术后住院时间8.2±2.4天。术后随访3-14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84年12月至1988年4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5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0岁。疾病种类以先天性心脏病居多,计79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二尖瓣脱垂2例,左房粘液瘤2例。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及中度低温26~32.5℃。体外循环时间最短43分钟,最长267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17分钟,最长155分钟。本组病例均自升主动脉根部灌注4℃停跳液300~1200ml,心脏表面置冰屑,使心肌温度降至15℃左右以保护心肌。结果80例自动复跳,28例电击复跳,16例术后立即拔管,92例术后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探讨术后呼吸功能监测和呼吸机的合理应用,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8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转ICU的患者,进行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呼吸机应用。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呼吸功能监测与呼吸机的应用,使术后患者血氧分压维持满意水平,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81例患者中除1例因术前合并心力衰竭,术后发生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后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其余82例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ICU有效呼吸系统功能监测,掌握确当的停机、拔管时机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风险期。探讨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呼吸机参数设定,对患者早日康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OPCABG患者进行精心术前心理护理及呼吸指导,术后护理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糖。结果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9 h拔管36例,12h拔管24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低下8例,心律失常8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ICU监护时间2d~6d,60例恢复良好,X线胸片示正常,ECG大致正常。结论通过充分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立虹  刘雪莲 《云南医药》2000,21(4):338-339
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全麻体外循环的心内直视手术 ,为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呼吸治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若应用不当 ,则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分析我科近期 2 8例心内手术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并对其防治方法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2 8例患者中男性 15例 ,女性 13例 ,年龄 2~ 62岁。其中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0例 ,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 5例 ,法乐氏四联征 3例 ,房间隔缺损 3例 ,风心病瓣膜置换 7例。 2 8例为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均经口法气管插管 ,使用多功能呼吸机Servo 90 0C、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芬太尼、异氟醚复合麻醉下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手术室拔除气管导管的可能性、安全性。方法对38例有房、室缺小儿(男/女:15/23,年龄:2~6岁,房缺10例,室缺28例,ASAI~II级)在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手术室内拔管,拔管时间17.8±4.6min;所有拔管小儿术中、拔管前后循环稳定;3例拔管后1小时内出现PaCO2增高;1例术后3天因肺不张而行再插管。结论对于单纯的房室缺、心功能好的小儿,10~20μg/kg芬太尼加异氟醚的麻醉在手术室拔管是可能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术后患儿呼吸道管理方法,促进患儿术后及早脱离呼吸机,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日益发展的小儿心脏外科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对肺动脉吊带术后患儿进行精细的呼吸道护理工作,包括加强呼吸机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胸部理疗、做好镇静的评估,以促进呼吸机及早撤离;同时给予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其它临床护理。结果: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28例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患儿,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d~11y,平均(23.89±33.41)个月,体质量3.0~28.0(10.36±6.03)kg。单纯肺动脉吊带13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4例,合并非心血管畸形1例,2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术后1例患儿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患儿合并其它严重心血管畸形,家长放弃治疗;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26例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47(10.21±11.27)h,监护室逗留时间16~96.0(39.21±24.39)h,平均住院8~15d。患儿出院后密切随访,9例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儿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3例患儿喉喘鸣症状较前好转,生长发育改善,气管狭窄相关症状继续随访中。结论:肺动脉吊带术后呼吸道管理是肺动脉吊带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精细的呼吸道管理有效的促进了手术后呼吸机快速撤离,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时间,减轻了患儿痛苦,随访显示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共完成4828例心脏手术患者,其中268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5.5%。对268例心脏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8例心脏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中死亡的79例,病死率为29.5%。结论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采取经口气管插管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及加强手卫生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机体营养支持治疗是可以有效的预防机械性通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脏直视手术后,由于体外循环本身损伤以及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创口疼痛等原因,病人都有呼吸功能不全,因此术后给予有效的机械辅助呼吸及监护,对病人顺利恢复非常重要。现就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3月50例体外循环术后病人的呼吸机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1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18.
王芳  陈圣邦 《云南医药》1997,18(4):270-272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律失常的处理王芳陈圣邦我科自1990年9月至1994年9月,924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共发生需经药物或安置心内起搏器等处理的严重心律失常94例131次,发生率108%。主要原因为麻醉插管、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直视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总结护理要点,加强心脏术后呼吸系统的管理。方法对68例心脏术后患儿呼吸系统监护与管理进行分析,从气管插管时的监护与管理、拔管指征及拔管后的呼吸系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68例患儿67例康复出院,1例由于低心排而死亡。结论小儿心脏术后呼吸功能的监护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强术后呼吸系统的监护与管理是患儿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及双向格林分流术(BDG)治疗功能性单心室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 14例复杂紫绀型CHD患者在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行TCPC2例、BDG3例;腔房转流下行TCPC1例,BDG8例。观察其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TCPC手术中,1例BDG吻合口后壁出血、二次剖胸止血术,1例双侧胸腔积液、呼吸功能不全,经二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胸穿治愈;11例BDG手术中,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乳糜胸经胸穿治愈。术后随访2~56个月,无远期死亡,无严重心律失常、肺动静脉瘘、蛋白丢失性肠病、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结论 TCPC和BDG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等复杂CHD的生理性矫治方法,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