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口腔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口腔原发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5例口腔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形态特点。结果:该瘤在口腔的发生部位依次为腭部,牙龈,舌,颊部,口底,大多表现为溃疡状肿的,少数为表面光滑的结节。免疫表型的分析表明20例为T淋巴瘤,30例为B淋巴瘤,5例T或B表型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3.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研究了1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表明其中无核裂细胞型4例,核裂细胞型3例,淋巴浆细胞样型5例。免疫组化标记证实12例均系B细胞性淋巴瘤。本文讨论了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25岁。于1985年6月,因间歇性反复上腹不适、疼痛4个月,于2个月前自行摸到腹部肿块。X线、B超提示:胃窦部平滑肌瘤而住院,临床诊断为胃癌。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病理检查:胃窦前壁有一7cm×7cm大小溃疡,胃后壁溃疡8cm×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40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L)的形态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40例PGIL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40例PGIL中,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29例,高度恶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低恶成分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 本组PGIL以MALToma为主,占72.5﹪,病理上需与炎症性病变区别,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5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5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对小儿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组织学类型特点及与发病年龄、部位、临床分期和愈后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提示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二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部位和愈后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20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22.15%。年龄4~72岁,平均46.8岁。扁桃体恶性淋巴瘤占本组的第一位(23.3%),胃肠道占第二位(19.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多须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可手术病例以手术+化疗效果最好,非手术病例以放疗+化疗效果最好。预后与病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关系密切,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3.3%及42.5%。  相似文献   

8.
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学  杨莉 《浙江肿瘤》1999,5(1):36-37
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病病理学方法观察39例具有小圆形细胞为主要特征的卵巢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 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恶性淋巴瘤病少见 ,国内报道不足 10例。我院遇见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4 0岁。因头痛呕吐 1周入院。CT、MRI示颅内有多发病灶 ,予以手术切除。患者术后 1年死于肿瘤。病理检查 :脑样组织 2 .5cm× 2 .5cm× 2cm ,切面灰黄 ,坏死 ,部分出血。镜检 :蛛网膜下腔、灰质和白质内散布血管 ,管腔大小不等 ,内充满瘤细胞 ,核浆比例高 ,核染色质粗 ,核分裂相多见。管腔被纤维性血栓堵塞 ,管壁呈血管炎状。周围脑组织水肿、软化 ,部分呈伊红色 ,无定形 ,坏死。免疫组化检测 :瘤细胞T淋巴细胞抗原CD4 5RO (UCHL1)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外滤泡性淋巴瘤(EF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6例EF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和PCR,检测EFL中bcl-2、bcl-6及CD10.的表达以及t(14;18)的改变.结果 6例EFL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7岁.肿瘤分别位于腮腺2例,甲状腺1例,右半结肠1例,胃1例,腹膜1例.患者均处于临床Ⅰ~Ⅱ期,肿瘤一般较大,直径3~10 cm,平均5 cm.组织学上多表现为滤泡为主型,细胞的形态特征与结内滤泡性淋巴瘤(FL)基本一致.肿瘤性的滤泡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组成,核分裂象不多,无吞噬现象.6例中,免疫组织化学bcl-2+ 5例,CD+10 3例,bcl-6+ 4例.t(14;18)易位在6例中均未检测到.随访5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EFL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与结内FL的免疫表型相似,但缺乏t(14;18)易位,与皮肤的EFL相似,预后较好.组织学上应避免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相混淆,免疫组织化学标记bcl-6和CD10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Ki 1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Ki 1positive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Ki 1ALCL)的临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 12例Ki 1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性进行观察 ,并设置阴性对照组。结果 淋巴结外Ki 1ALCL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12例淋巴结外ALCL均为Ki 1阳性 (CD30或BerH2 ) ,其中 5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单克隆抗体 (LCA)、上皮膜抗原单克隆抗体 (EMA)阳性 ,2例LCA阴性、EMA阳性 ,1例LCA阳性、EMA阴性 ,其余 4例LCA、EMA均为阴性。T、B细胞标记表明 ,7例为B细胞性 ,2例为T细胞性 ,另 3例为非T非B细胞性。结论 淋巴结外Ki 1阳性ALCL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一定特异性 ,与其他肿瘤能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乳腺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7例乳腺NHL作形态学分析,其中11例进行了免疫学标记.结果:13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8例(47.06%)见“淋巴上皮病变”,13例(76.47%)见肿瘤浸润脉管,4例(23.53%)伴有“淋巴细胞性乳腺病”,3例(17.65%)见局部瘤细胞呈靶环样排列.免疫组化示16例(94.12%)为B细胞NHL,其中2例(12.50%)KP1阳性,1例(6.25%)UCHL-1阳性.结论:(1)大多数乳腺原发性NHL为MALT型淋巴瘤;(2)淋巴细胞性乳腺病可能是一些乳腺NHL的前驱病变;(3)少数B细胞NHL能与KP1或UCHL-1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程敏  吴令英  白萍  张蓉  佐晶  郑闪 《癌症进展》2009,7(3):339-344
目的研究原发性宫颈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宫颈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接触性阴道出血,4例患者因宫颈息肉而发现病变。临床分期按FIG0分期标准:Ⅰb1期4例、Ib2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3例、Ⅲb期2例,Ⅳ期1例。按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10例,ⅡE期2例,ⅣE期1例。6例Ⅰb期和1例Ⅱa期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或化疗加放疗,最长生存180个月。3例Ⅱb期、2例Ⅲb期、1例Ⅳ期患者行化放疗,生存期最短为6个月。结论宫颈淋巴瘤是罕见的结外型淋巴瘤,临床易误诊,联合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检查可提高宫颈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治疗可采用手术、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少见肿瘤,尤其伴有卵巢外播散的更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4例良、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PCR-DNA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良、恶性卵巢甲状腺肿患者平均年龄45.6岁(18~71岁),以盆腔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2例为卵巢甲状腺肿,镜下主要由增生的甲状腺组织构成;1例为恶性卵巢甲状腺肿,镜下呈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现;1例来源于卵巢甲状腺肿的高分化滤泡癌(highly differentiated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ovarian origin,HDFCO),镜下组织学呈良性但生物学呈恶性表现。结论:卵巢甲状腺肿是少见的单胚层畸胎瘤,恶变率低,尤其是超出卵巢病变已有播散而镜下组织学呈良性的卵巢甲状腺肿发病率更低,具有较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良、恶性卵巢甲状腺肿预后均较好,需与颗粒细胞瘤、类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 6例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采用CHOP及COMP方案化疗 ,取得满意疗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容易误诊 ,认识其临床特征 ,积极行手术及充分化疗 ,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收集3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从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临床特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组织学上均显示明显的血管增生、组织细胞增生,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物(CD3或CD43),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可与霍奇金淋巴瘤及其他类型的淋巴瘤相鉴别。结论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罕见,表现复杂多变,但肿瘤细胞通常表达T细胞标记物,组织学上注意观察有无血管增生、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等,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5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5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表面光滑、与皮肤或胸肌无粘连;针吸细胞学及术前冰冻病理学检查常不能明确诊断,5例手术标本经病理切片检查,光镜下均确诊为乳腺恶性淋巴瘤。结论:本病易误诊,病理学提示本病来源于乳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理切片常发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诊断,经手术+化疗和(或)放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我院8例结外FDCS进行临床和病理学观察,随访5年.结果:8例结外FDCS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8-61岁,分别位于扁桃体、腹膜后、上颌窦、乙状结肠及肩背部等部位.结外FDCS细胞梭形、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或弥漫片状排列.胞浆丰富嗜酸性,胞界不清,核呈圆形、卵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小而明显,常为两个或多个核仁,亦可无核仁.染色质呈点彩状分布,细而均匀,核分裂象易见.间质中常有数量不等的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例结外FDCS行CD21、D2-40、CD35、CXCL-13、CKpan、S-100、fasin、EMA、Ki67、Vimenti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6例CD21及CD35阳性表达,5例D2-40及CXCL-13阳性表达.随访8例,2例发生于腹膜后者死亡,3例复发,3例经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和化疗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FDCS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低至中度恶性肿瘤,复发率较高,CD21、D2-40、CD35及CXCL-13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其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观察4例肝EH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EH镜下肿瘤细胞为上皮样、梭形或多角形,呈条索状、小巢状生长,或在血管内呈乳头状生长,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核分裂像罕见,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胞界不清,间质黏液样变或玻璃样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D31、CD34、Vim阳性。结论 肝EH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影像学易误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