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留针4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的ADL积分量表(ADL-R)评定.[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VD患者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效果优于留针30min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病人80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和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组(治疗组),每组病人40例,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及8 w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FMA)、Holden步行能力评级(FAC)、10 m步行时间(10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BMI)对各组患者进行步行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4 w及8 w后2组FMA、FAC、10MWT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组的FMA、FAC、10MWT及BMI在治疗4 w及8 w后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头穴久留针结合分期电针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步行能力和步行安全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VD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VD的疗效。共治疗VD74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39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35例,以HDS、ADL、MMSE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为主综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进行头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HDS2R、MMSE康复评分.结果针刺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DS2R、MMSE的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0%,其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以针刺头穴为主综合治疗VD,可改善患者的智能水平,康复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拉西坦800mg/次,3/d)44例和对照组44例(脑复康0.8g,3次/d),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进行简易状态量表(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增高,NIHS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能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患者做必要的生活调整,劳逸结合,调整好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关系,失眠者可适当应用催眠药,为防止耐药可几种催眠药交替间段使用,以改善睡眠。可通过个别与集体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耐心细致地了解致病的前因后果,消除精神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丽娟 《河北医学》2002,8(7):602-60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针药组)48例应用针刺与药物结合的方法,对照1组(针刺组)30例应用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药物组)30例应用药物爱维治注射液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智力量表积分情况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针药结合疗法可显著提高VD患者智力量表积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针刺或应用爱维治的治疗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斌  何君萍  叶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78-2380
目的:探讨脑心通在治疗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或肠溶阿司匹林合并脑心通(研究组)治疗,通过评定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结果:合并脑心通治疗的研究组在经过8周治疗后,SCAG、MMSE和ADL评分均见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SCAG和ADL评分下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脑心通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于伴发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可以协助使其精神症状在早期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伴有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别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35例)或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步长脑心通(研究组35例)治疗,通过评定老年临床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为期八周的对照研究。结果:合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八周治疗后,老年临床评定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均见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间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下降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合并益智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也可以协助使其精神症状在早期获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情况,本研究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痴呆程度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喜德镇对照组(两组N=33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张氏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社会活动功能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ire,FAQ)评分和对比分析,并检测了两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通心络胶囊9粒·d-1.Tid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片2.4g·d-1.Tid.疗程为6mo.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精神调查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acllirI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或板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精神调查量表;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眼针肝肾区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结果: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结论:眼针组可促进血管痴呆患者智能,改善其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沂敏  于靖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11-511,509
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90例V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吡拉西坦,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以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量表(ADL)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吡拉西坦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口服200m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100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得的记忆商(MQ)、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Q、HDS、ADL评分比较显著增加(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认知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ET)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参与多种脑功能调节,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脑血管疾病血浆内质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有报道,但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自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探讨VD患者ET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的临床特点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痴呆程度与梗塞灶(出血灶)面积、数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5例痴呆患者中多灶性脑梗塞21例,占60%;额、顶、颞、枕叶梗塞9例,丘脑梗塞7例,小脑梗塞1例,脑干梗塞2例,脑萎缩伴明显侧脑室周围低密度23例;跟踪过程中有3例患者痴果症状严重,均为多发性及大面积面梗塞.结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是治疗和减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环节,再配合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会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纳络酮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血管性痴呆后对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5周分别进行MMSE和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MMSE评分对照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络酮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改善认知功能,作用快,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tementia,VD)是因脑血管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西方国家VD占所有痴呆的15%~20%,我国VD为68.7%.患者常伴有行为和情感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影响.VD是一种慢性阶梯性进展的疾病,目前对VD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亦无法防止病情发展.因此对VD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本院老年科收治的VD患者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两组的MMSE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