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董风英(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心医院,惠民251700)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不仅发病率高(全国大约有400多万人,而且致残率亦高,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医药界对RA的药物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岫岩  谢彤 《广东医学》2001,22(10):893-894
近十年来 ,早期使用慢作用药和免疫抑制剂 ,尤其是甲氨蝶呤 ,使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患者运用目前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 ,如甲氨蝶呤与柳氮磺胺吡啶或羟氯喹等仍不能有效地控制症状 ,这些难治性的RA仍然是风湿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经验和国际上的研究进展 ,讨论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问题。1 调整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化疗方案目前常用于治疗RA的联合治疗方案 ,主要是一个免疫抑制剂和一个非免疫抑制剂的慢作用药。当疗效不够明显时 ,可以更改免疫抑制剂或改用两个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1次/w、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50 mg,2次/d;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治疗后两组关节压痛数和晨僵时间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 VAS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治疗后 ESR 和 RF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联合基础药物治疗维吾尔族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中医症候,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用雷公藤治疗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9%。本文阐明了诊断、分期分级标准,并对雷公藤制剂的配制、用法、用量及副反应做了较详细的介绍。附有典型病例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炎支原体(Mar)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2年9月72例RA患者的咽拭子、睑结膜拭子、尿道拭子以及血液和关节液标本中的Mar核酸进行检测,并测定阳性株的DNA序列。结果:在48例咽拭子、37例睑结膜拭子、19例尿道拭子以及48例血液标本和26例关节液标本中,各检出1例阳性株,阳性率分别为2.1%、2.7%、5.3%、2.1%和3.8%。上述5例Mar nPCR阳性株的DNA序列与国际典型株完全一致。结论:RA患者体内存在Mar感染。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95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滴,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关节肿胀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李金星李英平(泰山疗养院271000)药浴治疗疾病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颗瑰宝,近年来应用于30余种疾病,尤其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员来自住院、门诊,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收治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组21例行口服吲哚美辛、雷公藤、地塞米松片、甲氨蝶呤及行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21例行口服吲哚美辛、雷公藤、地塞米松、甲氨蝶呤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非常有效,可及早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易于普及.  相似文献   

10.
杨静  董建玲  田岚  邹晋梅  张羽 《当代医学》2010,16(31):98-100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脂水平,探讨其与RA血清学指标以及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92例,其中实验组为RA患者62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两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抗体(ACCP)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a)[LP(a)];应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定RA患者疾病活动度。结果 RA患者TG、LP(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HDL-C、APO-A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P(a)与ESR、DAS28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脂LP(a)测定可能对RA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可解释RA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难治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具体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治疗反应呈现很多个体差异。传统医学根据RA的基本病机,治疗方面历史悠久,有不少独到之法。而西医根据RA的基本病理表现及关节外表现,用药上主张慢作用药及免疫抑制剂的选择性联合应用。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联合互补治疗的大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机制未明,因此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RA是当前主要手段。该文对RA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障碍、晨僵指数的变化,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明显减轻,晨僵和关节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1).结论:应用药物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的表达水平,分析RA-IL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4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实验室指标,分析RA-ILD患者的特点。结果:61例RA-ILD患者占全部RA患者的43.3%,RA-ILD组在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及C反映蛋白(CRP)、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方面均高于RA-非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A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血清ANA、抗CCP抗体阳性和CRP高表达的患者,应尽早做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测定,以早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4.
范蓉  ;王新云 《医学综述》2014,(11):2014-201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体征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它又常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对患者关节肿痛的特点、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影像学检查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类风湿关节炎与普通关节疼痛、糜烂性骨关节病、纤维组织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症区别开来。该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诱因、实验室检查等特点进行了阐述。据此,基本可以对类风湿关节炎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15.
刘锐  高忠恩  刘秋红  李晓茹 《医学综述》2013,(23):4387-4388
目的 讨论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下肢溃疡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就诊的6例合并下肢溃疡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溃疡愈合,关节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患者治疗时间在1个月至1年之间,平均4月,随访6个月后未再次出现局部溃疡.结论 RA合并下肢溃疡患者病情较重,应早期治疗,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王康 《医学综述》2010,16(14):2185-218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与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强直性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共同的发病机制,但也有其特殊性。传统治疗多以系统用药为主。随着其发病机制和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对RA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上。现就目前新型生物制剂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用中医治疗(观察组),并就其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行单纯西医治疗的同类型患者40例(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60%;有效13例,占32.5%;无效3例,占7.5%。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6例,占40%;有效12例,占30%;无效12例,占30%,总有效率为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医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RA)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痹阻等5种证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的效果较好,而治疗其他证型的报道较少,这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在将来,临床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证型,为各种不同证型的RA患者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胸膜受累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RA住院患者胸膜受累的临床特点。结果 248例RA患者中29例胸膜受累,5例胸膜增厚,24例出现胸腔积液;其中18例少量胸腔积液,无症状,无特殊治疗;另外6例中等量胸腔积液,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予胸腔穿刺引流,胸腔积液为渗出液;4例RA相关,激素治疗后胸腔积液吸收;1例继发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后好转;1例肺炎旁胸腔积液,抗感染后好转。结论 RA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一般无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但胸腔积液明显时,需要排除细菌、结核感染及肿瘤等,胸腔穿刺引流和激素等治疗可缓解症状,继发细菌和结核等感染需要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郝晓圆  李鸿斌 《医学综述》2014,(14):2534-253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缺氧环境下相互作用,关节滑膜血管及血管翳形成,进一步侵蚀软骨及软骨下基质,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因此,抑制RA中新生血管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RA的有效策略。该文对近年来生成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及治疗靶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