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血症病人血,喂饲大劣按蚊,血餐后12~13d,解剖唾液腺,计数子孢子感染率。本芴醇服药前及药后24,48h腺感染率分别为35.0,9.13,3.8%(P〈0.05);本芴醇分别与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伍用,治疗前腺感染率分别为25.4,42.6,63.2%,服药后48h皆降至0,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单独使用,治前感染率分别为14.3,67.9,5.3%,治后48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静脉溶栓疗法的多中心试验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自1993年1月~1994年3月共入选33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用链激酶(150万U,<1小时)溶栓治疗。男261例,女74例,年龄34~81岁(平均60.9±8.8岁)。开始滴注链激酶距发病<12小时。治疗结果:再灌注率为66.6%(223/335)。5周总病死率为8.4%,17例(5.1%)发生过敏反应,无过敏性休克发生。33例(9.8%)出血,仅1例有严重胃肠出血。低血压发生率为14.3%,均不需停用链激酶。我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为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衰428例,≥60岁组148例,中毒45例(30.4%),<60岁组280例,中毒20例(7.14%)(P<0.01)。中毒原因可能为:(1)低血钾10例、低血镁3例(28.9%)。(2)肾功能不全12例(26.7%)。(3)肺部感染9例(20%)。(4)药物影响5例(11%)。(5)心肌衰竭4例(8%)。(6)原因不明4例(8%)。显示老年人洋地黄中毒多数可以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4.
1990~1995年我站共进行晚期血吸虫病(以下间称晚血)脾切除手术158例,其中小儿晚血脾全切除手术9例,占5.7%。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12.5岁。均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8例有血吸虫病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症(ACIS)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及预后。对象与方法:选择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即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登记并随访`半年情况。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结果:完成ACIS登记400 例,其中男性占65.7% ; 平均年龄60.9±9.3岁; 平均心率79.3±14.4次/分; 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12.7±9.9 小时; 心电图异常者占75% ,其中ST段明显下降者占48.0% ,T波倒置占28.4% ;入院时初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者为6.3% , 不稳定心绞痛(UA)者占87.3% ; 住院期间死亡5例;出院诊为心肌梗死者占13.2% (53 例), UA为83.5% 。登记后半年随访266 例(66.5% ), 平均随访186.9±22.7 天;半年内有规律的应用β-阻滞剂者占44.4% , 钙拮抗剂占54.2% , 抗血小板剂64.7% , 抗凝剂29.8% , 硝酸盐85.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8.5% 。随访期间因心绞痛需要住院治疗者占16.2% ; 心绞痛症状频发或加重者占12.4% ,无变化者9.5% ,减少者49.8% , 缓解或消失者24.7% ;死亡8例, 其  相似文献   

6.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压、心率、死亡率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给发病3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口服卡托普利(n=7468,12.5mg3/d)或安慰剂(n=7494)治疗4周。结果基础血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者,卡托普利组4周总死亡率略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基础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尤其心率偏快)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用首剂(6.25mg)药后2h收缩压或舒张压较前下降10%~19%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8.5%,7.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P=0.04;10.0%,P=0.003),而血压下降幅度<10%者两组死亡率相似。基础收缩压<100mmHg者卡托普利组休克发生率(10.0%)高于对照组(7.8%),低血压发生率(36.5%vs24.0%)更高。基础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组心力衰竭(13.4%)、休克(5.8%)、室颤(2.8%)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11.9%,3.6%,1.3%);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7.
霉酚酸酯治疗顽固性Ⅳ型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4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顽固性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17例Ⅳ型LN患者,改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MMF剂量0.75~2.0g/d,治疗时间3~9(平均4.35±1.5)个月。结果:经MMF治疗后,5例肾功能不全(3例需透析)者3例血清肌酐恢复正常。82.4%患者尿蛋白减少半量以上,其中29.4%患者尿蛋白转阴。平均尿蛋白由3.59±1.39g/d降至1.12±0.97g/d,41.2%患者的血尿消失,血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血清冷球蛋白水平由609.9±433mg/L降至132.4±70.5mg/L。8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行重复肾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活动性指数由6.5±1.5降至1.2±0.7,免疫荧光检查发现MMF治疗后肾小球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表达显著减少。副作用包括肺炎(11.8%)、带状疱疹(11.8%)、胃肠道反应(35.3%),未见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结论:MMF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重症、难治性Ⅳ型LN有独特的疗效。尽管MMF副作用小,但仍需注意感染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3年8月共施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30例,早期死亡5例(3.8%),康复出院125例,经6个月~6年长期随访,心功能达Ⅰ级者114例(91.2%),Ⅱ级者9例,出现并发症15例,晚期死亡9例(3%病人一年)。本文对抗凝不当致出血,三尖瓣关闭不全,置换瓣失去功能及感染,MVR术后妊娠及施行其它手术等,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有关问题进行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例高脂血症病人口服鱼油20碳5烯酸(2.7g/d)30天,于服药前1天及服药后第30天进行血小板功能、体外血栓形成(包括血栓干、湿长度和重量)及血脂测定。血小板粘附率由服药前的62.8%±3.5%降到37.9%±2.1%。肾上腺诱导血小板聚集由服药前的85.2%±5.7%下降至23%±8.1%。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和重量由服药前的8.54cm±4.9cm、141.2mg±38.2mg降至2.5cm±1.2cm,57.1mg±11.7mg;血浆胆固醇水平服药后也有下降。这些结果提示20碳5烯酸是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血栓形成性疾病有希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与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3×106IU,im,1次/2d×3个月为1疗程,接受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15年~3年.结果根据干扰素疗效的生物化学评判标准,第1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分别有765%(52/68),206%(14/68)和29%(2/68)的患者表现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不应答.519%(27/52)的完全应答者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10个月的间歇内复发.分别有19,1和3例患者接受了共计2,3和5个疗程治疗.在1~5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结束之后15年~3年的随访观察中,29例(427%)患者表现为持续完全应答,其中4例患者HCVRNA检测结果持续阳性;37例(544%)患者为部分应答;2例(29%)患者无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但完全应答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993~1995年对开平市34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学生每年进行1次阿苯达唑驱虫糖集体治疗,共315401人次。每次年服药率为94.5%~96.4%。抽样检查证明:1995年学生肠道线虫总感染率由治疗前44.7%降至11.9%,下降73.4%。其中蛔虫由34.0%降至8.9%,钩虫由5.9%降至0.8%,蛲虫由3.6%降至0.4%,鞭虫由3.8%降至1.7%,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8月住院患者因异烟肼利福平致严重肝功能损害35例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一、临床资料 1.选例标准[1]:(1)活动性结核诊断明确;(2)用药前肝功能正常;(3)服药后,STB ≥ 51.3 μmol/L皮肤黄染;(4)ALT单项≥ 400U/L(5)除外其他药物、酒精、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2.一般情况:我院共收治结核1595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35例,占2.2%,男20例,女15例,其中≥60岁8例,占22.9%,占218例老年人结核的3.67%(8/…  相似文献   

13.
赤灵芝对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为防治脑动脉硬化口服赤灵芝的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服药前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r)的能力及NK细胞活性分别为134.1±30.7U/ml,8.3±3.9U/ml和40.1±10.5%。当受试者口服赤灵芝(每例4.5g/d,连服30日)10日,以上三项指标即有明显提高。服药20日三项指标分别增加至159.2±39.4U/ml,11.5±5.2U…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221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131例(59.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死)42例(19.0%),肝炎肝硬化27例(12.2%),慢性肝炎13例(5.9%),其它疾病8例(3.6%),表明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是误诊为晚血的主要疾病。随访2~7年177例,死亡29例,病死率16.4%,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P<0.05),多数患者死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死于上述肝病者均存在HBV和/或HCV感染,提示HBV及HCV感染是晚血发生肝衰竭及肝癌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肺癌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选自1992年以来收治35岁以下青年人肺癌37例,占同期肺癌住院病人的5.1%,全部病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病理或痰脱落细胞学确诊。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20~35岁,平均28.8岁。有吸烟史者17例,吸烟5~10年6例,2~5年8例,<2年3例,均为男性。1.2临床表现:咳嗽33例(89.2%),胸痛20例(54.1%),咳血18例(48.7%),发热9例(24.3%)。X线示:单纯肺叶、肺段不张或充气不良8例,肺门区团块或结节状阴影10例,二者兼…  相似文献   

16.
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病理病原检查和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221例临床诊断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131例(59.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全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列)42例(19.0%)肝炎肝硬化27例(12.2%),慢性肝炎13例(5.9%)其它疾病8例(3.6%)表明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是误诊为晚血的主要疾病,随访2~7年177例,死亡29例,病死率16.4%,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7.
对54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硬化剂治疗,随访1~7年,平均为3.9年。按所用硬化剂不同分四组:(1)5%鱼肝油酸钠81例;(2)纯酒精67例;(3)混合剂(鱼肝油酸钠加纯酒精)209例;(4)混合剂加服汉防己甲素185例。结果:急性出血止血率95.5%,曲张静脉消失率121例(22.3%),完全消失仅22例。止血效果四组间无差异。静脉曲张消失以3、4组为高(P<0.05)。失访23例,改外科治疗70例。累计再出血率为14.7%,死亡95例,占随访449例21.1%。直接死于再发出血34例。随访期生存例数354例(78.8%)。本文提示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止血率高,但曲张静脉消失率仍低,若加服汉防己甲素并结合外科治疗能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1991年8月至1996年4月应用溶栓及PTCA治疗AMI92例,男76例,女16例,年龄46~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2±10.5岁。治疗分为:①冠状动脉内输注尿激酶(ICUK)组32例;②静脉输注尿激酶(IVUK)组41例;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组19例。全组再通69例,总再通率为75.0%,ICUK组、IVUK组、PTCA组再通率分别为75.0%、65.7%和94.7%三组再通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全组92例,死亡9例,死亡率9.78%,8例发生于梗塞血管未通者,1例发生于血管再通者。ICUK组32例,死亡3例(9.37%),发生心功能不全8例(25.0%);IVUK组41例,死亡5例(12.0%),发生心功能不全11例(26.83%);PTCA组19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PTCA组无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9.
儿泻暖脐膏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中药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应用儿泻暖脐膏敷脐配合西药常规疗法(简称治疗1组)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并与十香暖脐膏敷脐配合西药常规疗法(简称治疗Ⅱ组)及西药常规疗法(简称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I组102例,治愈61例(59.8%),显效24例(23.5%),有效11例(10.8%),无效6例(5.9%),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4.1%;治疗Ⅱ组54例,治愈25例(46.3%),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短期培养的人胎儿胰岛组织脑内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30例,年内有效26例(87%);移植后2~3年随访21例,有效17例(81%),失效4例(19%);4~5年随访18例,有效15例(83.3%),失效3例(16.7%);6~7年随访15例,有效9例(60%),失效6例(40%)。在移植有效病例中,有效维持时间为4.9±1.7(1.2~7)年,11例完全或间断停用胰岛素治疗达0.3~7(3.12±1.96)年,其中超过3年者6例。结果表明,脑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移植物在部分患者脑内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