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味柴胡参术汤治疗视神经萎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眼底病,疗程较长,疗效欠佳。作者自1989年以来,用加味柴胡参术汤治疗视神经萎缩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例(9只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6只眼,继发性视神经萎缩1只眼,外伤性视神经萎缩2只眼;男性4只眼,女性5只眼;年龄最小5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21.8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  相似文献   

2.
升阳开窍法治疗视神经萎缩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笔者采用中药以升阳开窍法治疗视神经萎缩 4 0例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15岁 ;病程最长者 6个月 ,最短者 1个月 ;视力均在指数 / 10 cm至 0 .0 2之间 ,眼底可见视乳头苍白或蜡黄 ,眼底动脉细或不细 ,黄斑光反射消失 ,符合视神经萎缩诊断标准 ,排除其它眼部疾患。2 治疗方法升阳开窍法基本方 :升麻、附片、石菖蒲各 10 g,辛夷花、麻黄、川芎各 15 g,桂枝、茯苓、黄芪、当归、白芍各 2 0 g。每日 1剂 ,水煎服。 10天…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2005年6月~2008年6月,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40例(65只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门诊病人,治疗前已经多方治疗无效.其中男性32例(53只眼),女性8例(12只眼);年龄19~49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8年.  相似文献   

4.
“还睛穴”治疗眼疾5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自1985年1月至1987年7月间采用针刺经外奇穴“还睛”为主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眼科疾病52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20例中,男248例,女272例。年龄:40岁以下66例,40~49岁85例,50~59岁176例,60~69岁119例,70岁以上74例。病种:青光眼312例,白内障130例,视神经疾病(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78例。病程:1年以内146例,1~3年134例,3~6年110例,6~10年60例,10~20年44例,20~30年8例,30年以上18例。疗程:均在4~6个疗程之间。治疗方法 (一)取穴:1.主穴:还睛。位于臂三角肌下端前沿(即臂臑穴前5分处)介于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经络的分布之间。2.配穴:根据临床证候辨证配用其它穴位。(1)肝胆实热:“还睛穴”配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翳明,可治青光眼、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神经纤维变性及传导功能障碍的疾病,是眼科难治病之一,预后较差。我科从1973年7月至1987年5月,以针刺新明穴1、2号为主,配合中药、西药治疗视神经萎缩计52例,94只眼,临床观察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48例,女4例,年龄18~35岁,均为青壮年。双眼42例,单眼10例。治疗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归脾汤治疗证属心脾两虚的崩漏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病例全部为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门诊病例。其中18~20岁2例,21~29岁3例,40~49岁19例,50~56岁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放环后漏下7例。生殖器肿瘤不在观察范围。流血时间3d至2月。全部病例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崩漏,气不摄血型诊断。2治疗方法以归脾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5g,龙眼肉5g,酸枣仁10g,木香10g,归身10g,炙远志5g,炙甘草10g,大枣10g、生姜3片。1剂服2d,水煎服。6d为…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38例观察—附西药治疗38例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 4月至 1 999年 4月 ,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 ,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患者3 8例 ,与单纯西药治疗的 3 8例对比 ,获效较后者为优 ,兹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 76例均为门诊明确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患者 ,其中男 3 5例 ,女 41例 ;年龄 1 8~ 72岁 ,平均 46岁。原发病为青光眼 1 8例 ,各类炎症 2 1例 ,药物中毒 6例 ,外伤 1 2例 ,肿瘤压迫 4例 ,其他原因 1 5例。所有患者均在原发病症得到控制或趋于稳定的基础上 ,按随机的方式分为治疗、对照两组对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始视力、视野大小、眼底改变…  相似文献   

8.
由于引起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多而复杂,更由于视神经发生退变后组织结构和传导功能的恢复十分困难甚或不能,因此临床上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许多学者除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如:扩张血管增进局部血循环,增加神经营养等外,还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对我们lop年一lop年用海星空青散治疗各种原因视神经萎缩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包括现神经炎症后、缺血性、外伤性、青光眼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的视神经萎缩住院病人35例圳只眼,其中男19例,女16例;单眼”例,双眼6例;右眼18例,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中的疗效,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疗效价值。方法将30例40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21眼)及对照组(15例19眼),对照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包括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和中医证候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在视力、视野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来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根据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对患者进行分类,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100人,共147眼,其中外伤1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3眼,炎症31眼,遗传性34眼,青光眼21眼,占位性病变20眼,不明原因18眼,对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视力、视野的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好转率为:外伤6眼(60.0%),缺血性9眼(69.2%),遗传性20眼(58.8%),炎症19眼(61.3%),青光眼7眼(33.3%),不明原因11眼(61.1%),占位性病变8眼(40.0%)。视野好转率:炎症23眼(74.2%),外伤7眼(70.0%),缺血性8眼(61.5%),青光眼6眼(28.6%),遗传性11眼(32.4%),占位性病变12眼(60.0%),不明原因10眼(55.5%)。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视野好转并不完全同步,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神经的电生理功能,保护视神经。其中炎症、外伤、缺血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成本更低,此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神经萎缩1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 1 0~ 2 0 0 2— 1 0月期间 ,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视神经萎缩患者 1 1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报告 1 1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2 9岁 ,最大 6 5岁 ,平均 50 .8岁。病程半年至三年 ,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 :最低0 .0 2 ,最佳 0 .2。视野  相似文献   

12.
<正>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颇多,各家报道的证型亦不一致。但不越虚证、实证、虚实挟杂证范畴。对于炎症后的视神经萎缩,多数学者认为早期视力恢复较易,晚期则难以奏效。近年来,笔者应用和肝法,个别病例辅以西药及针灸,治疗视神经炎症后期已形成的视神经萎缩38例63只限,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63只眼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4~18岁15例;19~45岁16例;46~56岁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6岁。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12例;3~6个月5例;6个月~1年以上14例,不详7例。其中单眼13例,双眼25例。视神经炎所致9例17只眼,视神经网膜炎所致5例7只眼,球后视神经炎所致24例39只眼。就诊视力:0~手动者5只眼,眼前指数~0.1者28只眼,0.2~0.5者25只眼,0.6~0.8者3只眼,0.9~1.2者2只眼。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视神经萎缩1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刺兼服中药的方法治疗视神经萎缩患者14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7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仅1岁;男性94例,女性53例;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37天;原发性视神经萎缩79例,继发性视神经萎缩45例,外伤性...  相似文献   

14.
1985年3月至1986年9月应用祖传家方舒郁汤加味治疗胆囊炎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其中28岁至35岁10例,62岁至44岁16例,51岁2例,病程最长者为3年,最短者为17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儿童石骨症合并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1年收治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的石骨症合并视神经萎缩患儿10例(20只眼),收集眼部一般情况检查,包括视力、外眼、眼底、眼眶CT。并分析骨髓移植后视神经管变化与针刺后视力的关系。结果 (1)一般临床特征:纳入病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2~10岁。眼球震颤4例(8只眼),斜视4例(5只眼)。(2)疗效:治疗后视力好转16只眼,有效率80.00%;眼球震颤改善8只眼。(3)骨髓移植后视神经管变化与针刺后视力好转不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针刺具有改善石骨症合并视神经萎缩患儿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固有腺萎缩甚至消失为其突出的病变 ,常伴有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 ,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自 1990年以来 ,以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12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4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所确诊 ,其中男 6 5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9岁 ,平均 37.2岁 ;病程最长 38年。合并浅表性胃炎 19例 ,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 2 7例 ,合并糜烂 13例 ,合并疣状变 11例。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党参 2 0 g、黄芪 2 0 g、元胡 15 g、枳壳15 g、香附 15 g、川芎 15 g、丹参 10 …  相似文献   

17.
坐骨神经痛,当属中医之“痹证”范畴,我们应用桂枝汤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2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的55岁,以25岁至46岁中青年为多,病程在1个月至1年的16例,2年至4年4例,5年以上2例,全组病例17例经西药治疗无效而改用中药治疗。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桂枝15g、白芍15g、炙草15g、生姜10g、大枣5枚、附子7.5g。 若属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原方去白芍、生姜,加重附子用量至10g以逐里寒,  相似文献   

18.
自1993~2006年,作者采用温肾活血法治疗Sudeck’s骨萎缩1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2例,男11例,女101例。年龄19~7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发生在腕关节者62例,掌指关节26例,足踝部16例,肘膝关节8例。均有患部创伤史,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萎缩,X线片示骨质疏松,创伤部位弥漫性低骨密度区,骨小梁稀疏。2治疗方法治以温肾活血,药用炮附子(先煎)10g、桂枝6g、菟丝子10g、鹿角胶(烊)10g、当归10g、泽兰12g、川牛膝10g、茯苓30g、煅牡蛎(先煎)20g,寒湿甚者,改炮附子为制川乌,加苍术、蚕砂、巴戟;瘀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收治视神经萎缩 49例 78只眼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中 ,男 35例 5 9只眼 ,女 14例 19只眼 ;平均年龄47岁 ;病程 2个月~ 3年 ,平均 13个月 ;属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9例 ,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者 40例。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呈灰白色 ,边界模糊 ,部分病例可见视乳头有白色膜 ,巩膜筛板不清 ,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 ,有的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 ,严重病例可见“银丝状”动脉。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心性缩小、视野缺损或中心暗点。2 治疗方法治疗以 5 %葡萄糖溶液 5 0 0ml加复方…  相似文献   

20.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而致的严重的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近年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本病进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59例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3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56天;其中3个月以内者18例,3~+~6个月者18例,6~+个月~1年者16例,1年以上者7例,59例患者中,双服患者39人,单眼患者20人;职业:农民38人,工人12人,学生4人,干部3人。其它2人。视力:98只眼中,无光感者10只眼,有光感和眼前手动者49只眼,眼前10公分指数到视力0.06以内者26只眼,0.06以上至0.1者4只眼、0.2至0.5者9只眼。病因:原发性视神经萎缩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