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睾炎17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中的常见病,单纯用抗菌药物疗效不一定理想。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慢性附睾炎采用中药及抗生素联合治疗,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将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门诊患者3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前痛定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化学数据库(Neosuite TCMID)收集前痛定方中的有效成分并预测作用靶点,与Genecards、OMIM、Drug-Bank 网站所收集的CP潜在靶点进行相互交集后,筛选出前痛定方治疗CP的...  相似文献   

3.
袁建兴 《光明中医》2010,25(7):1208-1209
目的观察痛血康胶囊在慢性附睾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痛血康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司帕沙星治疗,3周后改服其他抗生素。临床观察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84.6%。结论痛血康胶囊治疗慢性附睾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痛定方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Ⅲb型CP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配到G1组、G2组和G3组。G1组口服前痛定方;G2组口服可多华片;G3组口服前痛定方及可多华片。疗程均为30天。用NIH-CPS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测定。结果:试验前3组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试验后3组NIH-CPSI、SDS、SAS评分均有所好转,但G3组较G1、G2组为佳(P<0.05)。结论:前痛定方能够明显地降低Ⅲb型CP患者NIH-CPSI、SDS、SAS评分,从而显著地改善Ⅲb型CP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若联合可多华片使用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毛洁  苗利 《陕西中医》2012,33(11):1444-1445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采用自拟温肾活血之痛定方(肉桂、川断、艾叶、桃仁、当归、丹参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等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0.00%,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肾活血法能有效消除和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2000年8月~2002年12月运用前列腺汤系统治疗慢性附睾炎4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2例,均符合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住院1例,门诊41例.年龄17~51岁,平均29.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2.3年;已婚34例,未婚8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阴囊、睾丸部坠胀疼痛不适并可触及增厚发硬的附睾,与睾丸界限清楚,与皮肤不粘连,B超可见局限或弥散性结节.双侧患病8例,单侧患病34例;有急性期病史者17例,有明确性病史者2例,发病前有饮酒受凉等明确诱因者8例;伴有精索增粗,输精管直径增宽者23例;前列腺质地硬韧压痛,前列腺液白细胞大于10个/HP或有成堆者11例;精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大于5个/HP者9例;舌质淡红者23例,舌质暗或有瘀斑者19例.以上病例均于1个月前在外院接受过抗生素或(和)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散结败毒饮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附睾炎患者108例,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剔除失访或未能完成治疗者,治疗组52例,观察组46例,治疗组用中药散结败毒饮加减治疗,观察组用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治疗4周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94.23%;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8例,无效13例,有效率71.7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结败毒饮治疗慢性附睾炎疗效确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附睾炎属中医学"子痈"范畴,在清代以前的中医学专著中无专门记述,其内容散见于癃疝、颓疝、囊痈、子痈等章节,至清代<外科全生集>才有专门记载,且将囊痈和子痈作了鉴别.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慢性附睾炎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银 《中国针灸》2004,24(10):676-676
慢性附睾炎多由急性者未治或治疗不彻底造成,也有起病即呈潜隐性无急性期症状者。患者自觉阴部隐痛或不适,痛可放射至阴囊及小腹部,附睾肿大,质地变硬伴压痛,近端精索有时增大或变粗,输精管可以完全或部分阻塞,形成继发性不育。其病情顽固,常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0月~2005年2月,我科以自拟蛇姑活血汤门诊治疗慢性附睾炎1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健  杨秀珍 《四川中医》2006,24(12):67-67
目的:观察加味橘核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加味橘核汤为主治疗慢性附睾炎共48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1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加味橘核汤治疗慢性附睾炎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肾散结兼利湿法治疗慢性附睾炎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补肾益精、行气散结兼清利温热辨证施治,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附睾炎临床变化。结果:治疗组附睾炎临床变化有效率为74.5%,对照组附睾炎临床变化有效率为41.4%,两组痊愈率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散结兼利湿法是治疗慢性附睾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祖龙 《河南中医》2007,27(5):17-17
2004年1月~2006年6月,笔者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慢性附睾炎患者6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附睾炎患者因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导致附睾局部组织纤维化、增生或钙化,从而影响精子的发育、成熟、输出、免疫等多个环节,最终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药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出发,对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联合氨曲南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20例)、西药组(对照组20例),并给以相应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5%、65%,两者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睾炎可明显提高该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慢性附睾炎属中医学“子痰”、“痰核”等范畴,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独到优势,我们对中医药和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35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附院男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法分为中药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8±2.6)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2.1±1.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橘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用柴橘汤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02例,显效48例,好转2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8.5%。结论:柴橘汤治疗慢性附睾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附睾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常因泌尿生殖系感染继发,如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等,少数由血行感染所致。慢性附睾炎多由急性附睾炎未能彻底治疗而形成。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笔者2008年12月~2009年7月在临床上将小金胶囊应用附睾炎的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所观察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慢性附睾炎症状指数评分(CESI)、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对43例慢性附睾炎患者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总结其疗效。结果:CESI总分、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由(14.58±3.85)、(7.05±2.86)、(7.53±2.62)分降至(3.55±3.22)、(2.12±1.90)、(1.44±1.9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8.37%。SAS及SDS评分由治疗前的(35.86±6.99)、(42.95±8.78)分分别下降为(32.45±6.63)及(37.63±5.6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对慢性附睾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益肾十七味丸治疗慢性附睾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资料共324例,均系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87岁,7-19岁者38例,20~29岁者115例,30~39岁者89例,40~49例者41例,50~59岁者34例,60岁以上者7例。1.2诊断标准:①症状:自觉下腹部不适,腰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