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台州地区机采血小板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献血宣传方式,有效保留和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确保本地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对台州地区2009-2013年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情况(包括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血型,淘汰原因等)通过office excel、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台州无偿成分献血人口比例高于2011年全国水平,男性远多于女性,年龄多分布于26~45岁,血型分布与台州地区人口血型分布基本一致,在各个淘汰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全血白细胞计数的淘汰率较高。结论:台州地区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中,可加强对年轻人群及女性的宣传号召力度,继续提高献血者的主动屏蔽意识,以减少成分献血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并发展为固定捐献者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842人来本站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者实施献血前、中、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006、2007、2008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初次献血者保留为固定献血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95%、72.33%、87.36%。结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保留,对稳定固定机采血小板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机采成分献血是无偿献血的另一种捐献形式。招募机采成分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机采成分献血者健康状况要求较高、采集时间较长、需要特殊设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宁市互助献血开展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依据<南宁互助献血登记表>内容,将互助献血指定患者分为白血病患者、肿瘤患者、手术患者及其他类疾病患者四大类,统计互助献血指定患者人数、互助献血人数、指定患者用血量(分为血小板、红细胞、血浆)、互助献血量(分为全血、血小板),分析互助献血在南宁市开展的情况.结果 2009-08~2010-05南宁市互助献血人数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步上升趋势,共有1 189例患者通过互助献血模式得到临床用血,使用血小板814个治疗量,红细胞3 140 U,血浆1 773 U;互助献血人数达3 047人,捐献机采血小板272个治疗量,全血4 489 U.白血病及肿瘤患者用血以机采血小板为主,手术患者需求以红细胞为主.结论 互助献血是志愿无偿献血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保障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一种特殊献血模式,南宁市开展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应该把握好互助献血方向,使其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觧和掌握重复献血者的献血动态情况,评价现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效果,制订和调整新形势下的招募策略,为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月调查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献血3次以上2713名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及检测结果,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品种、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结果:2713名重复献血者中,首次献全血200ml、400ml人次的比例分别为51.42%和48.58%;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400ml全血采集人次的比例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献血总人次的66.37%;血小板捐献的人次也相应增加,但只占调查总人次的1.97%。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献血者(P〈0.01)。结论: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的动机;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度较高,反复献血行为积极;多次定期献血,血液的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的变化,了解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0名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为研究组,监测献血间隔期从≥4周缩短到≥2周前后的血常规,以及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对照组40名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血常规与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比较,WBC、RBC和H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V、HCT和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献血间隔期前后,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自身血常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比较,WBC、RBC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HCT和PLT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缩短献血间隔期对献血者健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有2种方式即捐献全血与成分献血,成分献血是今后献血发展方向,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输血水平高低的指标。成分献血为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在密闭的一次性管路中循环,选择性采集特定的某一种血液成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献血方式,其中以捐献机采血小板最为常见。一位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即可以捐献10个单位的血小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需要5~6个献血者的血液才可以分离到10个单位的血小板,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临床效果相对较差而患者却要接触到5~6人的血液,输血风险大大增加,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捐献成分血势必会替代捐献全血。  相似文献   

8.
患者亲属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亲属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差异。方法:对2类不同献血类型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结果:①患者亲属互助献血人员构成与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无关,而自愿无偿献血者以25岁年轻人为主体,献血积极性与文化程度高低成正比,且比例明显高于互助献血者。②互助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及卫生部规定的4项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结论:患者亲属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只能做为无偿献血血源紧缺及偏型的暂时补充,目前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使这部分人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9.
献血是勇气、是爱、是奉献。自愿无偿献血者是血站工作的主体,研究献血者的心理需求,满足献血者的基本愿望是实现全面的自愿无偿献血目标,建立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常规,评估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和献血后1个月和6个月血常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常规项目在机采血小板前后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体检合格的血小板献血者,定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员的血常规和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本血液中心在互助献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无偿献血率。方法:对比统计2011、2012年1-7月的本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及互助献血的情况,对其献血量、体检不合格者数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家属质疑的问题。结果:互助献血者的体检不合格比例>15%,明显高于采血车,其合格不献血率、持无效证件率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人均献血量低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结论:互助献血面临比自愿无偿献血复杂的情况,需要引起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的需求量也在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因此建立一支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就显得十分必要。固定无偿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并承诺未来一年内再次献血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2011-2015年南宁市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为采供血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统计学支持。方法:对南宁市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588 194人次(自愿无偿献血者375 023人次,互助献血者213 171人次)的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互助献血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P0.05);尽管互助献者HBsAg(P0.05)和抗-TP(P0.01)的阳性率呈下降的趋势,但互助总的阳性率(1.90%)显著高于自愿无偿献血总阳性率(1.11%)(P0.01),OR=1.709,95%CI=1.640~1.780。结论:过高的互助献血比率,其潜在的输血风险性高于来源自愿无偿献血,采供血机构应该依法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互助献血管理,严格控制互助献血启动的条件、标准和范围,不断降低互助献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的分析,探讨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机采血小板采集的失败率,避免或降低对献血者的伤害,降低机采血小板的成本。方法:对2005-2012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各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其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共计68例,失败率为0.31%。具体原因有血小板冲红,脂肪血,采血部位血肿,献血反应,溶血等。其他与耗材安装不到位,耗材质量(扭曲,渗漏),机器故障等有关。结论:对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等原因进行细化分析,总结经验,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各环节中有效的处理和规避,不仅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比率,降低机采血小板成本,也为献血者的安全和临床用血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固定献血者 定义 固定献血者的定义: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1]. 背景 2009年修订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第九条规定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用以奖励积极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地、州、盟).其获奖标准第(二)为:当地献血人群中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达到50%以上[2]. 固定献血者保留的意义 稳定的定期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可以保障充足可靠的安全血液供应.血源性感染的流行率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最低,所以这些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人群[3].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率先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400ml献血率达99.78%。近年来由于医疗用血的不断增长,各地陆续出现用血紧张的情况,季节性缺血现象在洛阳市也时有发生。如何动员更多的人参加自愿无偿献血,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是解决采供血矛盾的根本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影响献血行为因素的调查,为科学动员无偿献血者,制定适应新变化的招募策略,壮大无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血液检测的5项进行分析,寻找减少血液浪费的方法,保障血液安全。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7月莆田市无偿献血者104419份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内莆田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4.991%,其中ALT和HBsAg的阳性率偏高,首次献血人群阳性率高于二次以上献血人群(x2=93.773,P〈0.01),计划无偿献血人群阳性率高于自愿无偿献血人群(x2=50.904,P〈0.01)。结论:组建一支稳定、多次、自愿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并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征询体检淘汰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保证血液安全。方法:对2013-05-2014-05在天津地区参加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前登记及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平均淘汰率为7.52%(9 282/123 365),其中2014年1、2月份的淘汰率最高,分别为9.78%和10.07%。淘汰原因中不明原因淘汰最多,淘汰率为33.02%,其次为体检中淘汰,包括血压、脉搏不合格等。结论: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及血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普及,从人群中筛选低危献血者,详细进行征询及体格检查,节约血液检测成本,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吕永贞  梁慧慧 《山东医药》2006,46(19):84-85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无偿献血已成时尚。在献血过程中,绝大多数献血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尽管平时身体素质较好,但在献血过程中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皮肤湿冷等症状,这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状况、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医学上来讲,这是一种以血容量突然降低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在采血前、采血过程中及采血后均有可能发生,有的甚至发生于献血后几小时。献全血或机采成分血时也可发生。现就其献血反应的分型、原因、预防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情况,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台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加有效地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对2008-2012年台州市无偿献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2012年间,在台州市各个献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