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桂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42-42,44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上颌骨埋伏牙的17例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经曲面断层片诊断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能完美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牙体本身与颌骨及邻牙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在儿童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上颌埋伏牙患儿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建,观察上颌埋伏牙的影像特点.结果 26例患儿共28颗上颌埋伏牙均全部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64层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对儿童上颌埋伏牙做出准确的诊断,能明确埋伏牙的位置、数目及生长方向和毗邻关系,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上颌埋伏牙进行CT分型定位.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作精细扫描(0.5 mm或1.0 mm层厚),使用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功能对44例患者的60颗牙齿CT扫描数据进行重建,获得矢状面、冠状面及三维立体图像.结果 上颌埋伏牙弯曲型38颗,非弯曲型22颗.上颌埋伏牙弯曲型中唇(颊)侧非倒置型11颗,唇(颊)侧倒置型9颗;腭侧非倒置型10颗,腭侧倒置型8颗.上颌埋伏牙非弯曲型中唇(颊)侧垂直型5颗、腭侧垂直型8颗、水平型埋伏牙8颗,腭侧倒置型1颗.结论 16层螺旋CT齿科软件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影像重建技术与口腔全景片对颌骨埋伏牙的诊疗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先应用口腔全景摄片,再用16层螺旋CT作精细扫描,并采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22例患者共42颗埋伏牙,上颌22颗下颌20颗,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可准确有效的诊断埋伏牙,弥补了传统X线片的不足,可用于骨内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对27例临床上拟诊为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27例患者发现完全闭塞1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36支,中心性充盈缺损12支,不规则性充盈缺损6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3):219-220,22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Ⅰ型8例(25%),Ⅱ型6例(18.8%),Ⅲ型18例(56.2%).32例AD患者都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不同密度的真假腔以及分隔真假腔的内膜瓣.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显示真假腔之间各种形态的低密度内膜片及内膜破口的位置,纵行向下的真腔夹层延伸范围.结论 64排螺旋CT是一种安全、快捷、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肝硬化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脏血流动态变化与肝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30例肝硬化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肝硬化组BF、BV均下降,正常组与肝硬化组Ch ild-Pugh A、B、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MTT则显著延长,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延长(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HAP、HPI上升,PVP、THBF下降,除THBF外,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程度不同时,PVP、HP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HAP、THBF没有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肝脏灌注可用于各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的定量测量,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扫描造影(CTU)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的CTU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西门子HIGH-SPEED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46例患者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10例、膀胱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8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6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临床证实.结论: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清晰等特点,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64-MSCT)对正常成人肝脏的一些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为临床和教学提供有关肝脏位置和大小的活体形态学资料。方法收集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正常肝脏166例,并行三维成像,观察肝脏上、下极及肝门中点平椎体的位置。测量肝脏上、下极及肝脏最左、右端、肝门中点距脊柱中线的距离;测量肝脏的长径(左右径)、宽径(上下径)与厚度(前后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脏上、下极大部分分别平对T10椎体和L3椎体,肝门大部分平对T12椎体。肝脏的各项CT测量指标男性总体上显著大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肝脏的长径(左右径)、宽径(上下径)与厚度(前后径)均有缩小趋势。结论 64层螺旋CT能准确观察和测量正常成人肝脏的位置和大小,供临床以及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 VR、MPR及CPR重建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1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CPR等图像后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和内倾斜角度.结果 21例患者(42侧)茎突均清晰显示,茎突长度> 30 mm者24侧(57.1%),内倾斜角>25°者31侧(73.8%).结论 128层螺旋CT 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诊断茎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其狭窄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d先进行对比剂增强的64层螺旋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780个节段中,712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68个节段因严重钙化、运动伪影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测定狭窄程度〈50%、50%~75%、〉75%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75%、81%、88%,特异度达9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64排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全部能辨别真假腔,按De-BaKey分型属于Ⅰ型17例,Ⅱ型1例,Ⅲ型22例。25例显示破口,主动脉弓3大分支或部分分支受累13例,累及腹腔干6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累及右肾动脉7例,累及左肾动脉12例,累及髂动脉19例。并发心包积液7例,胸腔积液13例,肺动脉栓塞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全程、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