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方式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字表法分为EN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和PN组(早期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于营养支持7d后观察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包括CD4~+、CD4~+/CD8~+、CD3~+、CD8~+、IgG、IgM、IgA)的改善情况;于术前及营养支持治疗5d及7d后给予乳果糖10g和甘露醇5g口服,观察乳果糖排除率/甘露醇排除率(L/M)。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D4~+、CD4~+/CD8~+、CD3~+、CD8~+、IgG、IgM、IgA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营养支持治疗后CD4~+、CD4~+/CD8~+及IgG、IgM、IgA均明显上升,CD3~+、CD8~+有所下降。且EN组治疗后CD4~+、CD4~+/CD8~+及IgG、IgM、IgA水平高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及7d后,EN组患者L/M比值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在促进患者肠道细胞免疫功能较快恢复,改善肠道黏膜通透性及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基于流量传感器的单平台计数法(简称体积法)与基于Trucount管的单平台计数法(简称Trucount法)对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Trucount法和体积法检测107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8~+、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选取5例CD3~+低值样本,考察体积法检测CD4~+、CD8~+、CD3~+淋巴细胞绝对数的精密度。结果 Trucount法和体积法对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4~+/CD3~+、CD8~+、CD8~+/CD3~+、CD4~+/CD8~+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1.1之间。CD3~+T细胞≥40个/μL时,体积法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5.5%;当CD3~+T细胞为20个/μL时,CD3~+、CD4~+和CD8~+淋巴细胞的变异系数分别是5.19%、10.28%和6.48%。结论基于流量传感器的单平台计数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对肝/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机体免疫状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胎肝中CD3 4 + CD3 8+ 和CD3 4 + CD3 8-细胞数量组成。方法 从胎肝中分离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 ,收集单个核细胞 ;洗涤两次 ,制备细胞母液 ;取约 1× 10 6细胞经CD3 4 CD3 8荧光抗体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4 + CD3 8+ 和CD3 4 + CD3 8-细胞含量 ;用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残留在MNCs中的红细胞 ,统计肝细胞中MNCs的相对总数 ,最终统计出胎肝中CD3 4 + 和CD3 4 + CD3 8-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  2 2~ 30W胎龄胎肝MNC中CD3 4 + 细胞平均为 12 .0 2 %± 4 .0 0 % ,CD3 4 + CD3 8-细胞平均为 6 .17%± 5 .0 8% ,CD3 4 + CD3 8-细胞在CD3 4 + 细胞中约占 5 1.0 0 %± 32 .5 6 % ;该期胎肝组织中CD3 4 + 细胞和CD3 4 + CD3 8-细胞相对总数和胎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30W时明显高于 2 2W。结论  2 2~ 30W胎龄胎肝中的CD3 4 + 细胞和CD3 4 + CD3 8-细胞相对百分率都高于胎儿脐血、新生儿脐血、成人骨髓和外周血的百分率 ;CD3 4 + CD3 8-细胞在CD3 4 + 细胞中的比例也远高于上述四种组织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IV/AIDS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数(个/μL)分别为≤50、50-200、200-350及350-500时,接受HAART后分别升高98.55、73.1、111和102.2(P0.05或0.01);仅治疗前CD8~+T细胞基线水平(个/μL)≤500时HAART后升高39.8(P0.01)。结论治疗前基线CD4~+T或CD8~+T水平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定期监测CD4~+T和CD8~+T变化,有助于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联用所致不良反应摘要如下。1头孢塞肟钠+甲硝唑致白细胞降低孟祥廷[1]报道应用头孢塞肟钠+甲硝唑致白细胞降低8例,头孢塞肟钠静脉给药,用药时间1~11 d,用药量3~5 g/d,0.5%甲硝唑250 m l/d,用药时间1~5 d,结果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均低于正常范围。其中1例用药8 g×8 d,同时使用甲硝唑250 m l×5 d,W BC由12.0×109/L降至3.0×109/L,停药2周后方恢复至402×109/L。笔者提示,两药合用白细胞下降更为突出。2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钠致转氨酶升高男,48岁。因双眼爆炸伤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静滴…  相似文献   

6.
刘康  王一  牛建军  王艳华  曾玉晓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116-118,i005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中血清和混合晶状体蛋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探讨晶状体损伤后其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Long Evens大鼠8只用于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的提取;选择新生0~2d Long Evens大鼠30只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分别用下列3组培养基对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培养:①100mL/L新生牛血清+900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②100mL/L新生牛血清+100mL/L胎牛血清+800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③100mL/L胎牛血清+900mL/L 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DMEM/F12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其中5个亚组分别加入5种不同终浓度的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1,0.5,0.02,0.01,0.005mg/L)溶液,一个亚组不加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液。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存活细胞数和存活时间。培养2,4,6d后,计数每视野分散的、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每一视野随机取5个细胞进行测量,共30个视野,150个突起)应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系统。结果: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时间: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六七天,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和胎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七八天。②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最长突起长度:在相同培养天数(2,4,6d)和条件下(加入同一终浓度晶状体蛋白)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数目均多于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加入0.5mg/L晶状体蛋白,2d时(3.83&;#177;4.53比0.14&;#177;0.38)个/视野,(4d时14.7&;#177;9.62比2.5&;#177;3.89)个/视野.P&;lt;0.01;6d时(20.13&;#177;12.32比5.43&;#177;5.62)个/视野,P&;lt;0.05];在4d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优于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P&;lt;0.01);加入混合晶状体蛋白后细胞存活时间及突起长度明显长于未加晶状体蛋白组,晶状体蛋白液含量为0.01mg/L时,作用较明显。结论:加入晶状体蛋白液和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HIV/IAIDS患者外周血状态对CD4~+、CD8~+T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名患者采集3份血液样本,第一份直接注入抗凝管作为正常抗凝样本(正常组),第二份先注入普通采血管待血液部分凝固时注入至抗凝管作为部分凝血样本(凝血组),第三份在加入抗凝管完全抗凝后,高速振荡3~5min后作为部分溶血样(溶血组)。就凝血组、溶血组血样的CD4~+、CD8~+ T细胞计数分别与正常组血样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凝血组样本的CD4~+、CD8~+T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303.47±104.59)、(927.64±421.62)个/μL,明显低于正常组(456.21±126.34)、(1 376.18±684.28)个/μL,同时凝血组样本的CD3~+T细胞计数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样本的CD4~+T细胞计数为(523.16±132.11)个/μL,明显大于正常组(303.47±104.59)个/μL,同时其CD8~+T细胞计数(1 089.27±436.39)个/μL则显著低于正常组(1 376.18±684.28)个/μL(P0.05),而两组样本的CD3~+T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V/AIDS患者来说,部分出现溶血、凝血血液样本都会使CD4~+、CD8~+T细胞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血清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该院确诊并治疗的SFTS患者138例,作为SFTS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2个亚群变化的特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同时选取该院门诊体检健康者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相同的各项指标表达水平。结果 SFTS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为(22.69±5.02)%,健康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多,为(56.1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TS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为(39.03±4.09)%,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比SFTS组患者少,为(24.5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在感染布尼亚病毒(SFTSV)后明显降低。SFTS组IL-2表达水平为(55.81±7.52)μg/L,健康对照组为(117.02±5.31)μg/L;SFTS组TNF-β表达水平为(72.91±6.03)μg/L,健康对照组为(112.84±4.91)μg/L;SFTS组IFN-γ表达水平为(21.01±8.20)μg/L,健康对照组为(103.15±3.74)μg/L,SFTS组患者感染SFTSV后IL-2、TNF-β、IFN-γ均明显下降,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TS患者感染SFTSV后,导致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CD8~+T淋巴细胞增加,CD4~+T与CD8~+T比例失衡;造成外周血清中IL-2、TNF-β、IFN-γ因子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中血清和混合晶状体蛋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探讨晶状体损伤后其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Long Evens大鼠8只用于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的提取;选择新生0~2 d Long Evens大鼠30只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分别用下列3组培养基对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培养①100 mL/L新生牛血清+900 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②100 mL/L新生牛血清+100 mL/L胎牛血清+800 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③100 mL/L胎牛血清+900 mL/L 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DMEM/F12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其中5个亚组分别加入5种不同终浓度的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1,0.5,0.02,0.01,0.005 mg/L)溶液,一个亚组不加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液.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存活细胞数和存活时间.培养2,4,6 d后,计数每视野分散的、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每一视野随机取5个细胞进行测量,共30个视野,150个突起)应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系统.结果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时间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六七天,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和胎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七八天.②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最长突起长度在相同培养天数(2,4,6d)和条件下(加入同一终浓度晶状体蛋白)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数目均多于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加入0.5 mg/L晶状体蛋白,2 d时(3.83±4.53比0.14±0.38)个/视野,(4 d时14.7±9.62比2.5±3.89)个/视野,P<0.01;6 d时(20.13±12.32比5.43±5.62)个/视野,P<0.05];在4 d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优于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P<0.01);加入混合晶状体蛋白后细胞存活时间及突起长度明显长于未加晶状体蛋白组,晶状体蛋白液含量为0.01 mg/L时,作用较明显.结论加入晶状体蛋白液和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0.
抗-G引起一孕妇多次死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Rh血型阴性的母亲对Rh阳性的胎儿可产生抗-G,虽能导致胎儿死亡和新生儿溶血,但由于以往认为其发生率极少,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近来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抗-G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并非少见[1],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即发现1例,为引起大家重视,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汉族,无输血史。婚后妊娠5次,第1胎产后因脑、腹水肿死亡,第2~4胎均在孕8个月时胎死宫内,死胎引产后均严重水肿。第5胎于孕31周时检查结果如下:WBC11.5×109,RBC3.9×109,HB118g/L,Hct35%,尿常规、肝功、血压均正常,B超检查可见胎儿水肿。来本站做血型血清学检查;后经医院羊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输入羟乙基淀粉、红细胞悬液及血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48名食管癌患者,分别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羟乙基淀粉组,红细胞悬液组,血浆组,每组12名,分别于术前、术后d1、d5、d10、d15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56~+)的变化。结果4组患者术后d1:CD3~+,CD4~+,CD8~+,CD16+56~+显著低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d5:输血浆组CD3~+,CD4~+,CD8~+,CD4~+/CD8~+,CD16+56~+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悬液组CD3+显著降低(P<0.05),3组及输红细胞悬液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d10,血浆组CD16+56+仍较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d1、d5输血浆组CD16+56~+显著低于盐水组和羟乙基淀粉组(P<0.05);术后d5,血浆组CD4~+显著低于盐水组和羟乙基淀粉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可出现一个可逆性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程,输血浆可加重免疫抑制,而输红细胞悬液对机体的免疫抑制较轻,羟乙基淀粉输入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15个血液病研究中心的586例伴有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在外周血、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细胞遗传学改变等的临床特点。方法: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能够影响t(8;21)AML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t(8;21)AML患者的免疫分型中以HLA-DR~+、CD117~+、CD34~+、MPO~+、CD38~+、CDl3~+、CD33~+多见(95%),部分患者伴有CD19~+和CD56~+;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为C-KIT突变(37.8%);除t(8;21)异位外,最常见的伴随染色体异常为性染色体缺失(38.9%);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WBC≤3.5×10~9/L、不伴随C-KIT突变、做过HSCT的成人t(8;21)AML患者在OS、PFS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不伴有髓外浸润、CD19~+患者仅在OS上具有优势;多因素分析显示,WBC≤3.5×10~9/L的患者在OS、PFS上均优于WBC3.5×10~9/L的患者(P0.05)。结论:中国的t(8;21)AML患者临床特征与报道的国外人群基本相似,WBC≤3.5×10~9/L是t(8;21)AML的预后良好因素,C-KIT突变是t(8;21)AML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儿颅内出血(FICH)的MRI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胎FICH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病灶部位、范围、信号特征、脑室及周围结构、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并分级评价FICH的严重程度。将MRI与超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I检出率为100%(39/39),包括生发层出血11胎,单纯脑室内出血14胎,生发层出血破入脑室5胎,脑实质出血6胎,蛛网膜下腔出血2胎,硬膜下出血1胎。合并单侧脑室扩张7胎,双侧脑室扩张9胎;合并Dandy-Walker畸形、颞叶发育不全、胼胝体发育不良伴脑穿通畸形、恶性肿瘤伴出血、双侧大脑半球脑软化、严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各1胎。39胎中,1级FICH 19胎,其中1a级13胎,1b级6胎;2级FICH 2胎,3级FICH 7胎,其中3a级5胎,3b级2胎;4级FICH 2胎;5级FICH 9胎。超声检出率为28.20%(11/39)。MRI对24~27周、28~31周、32~35周及1a、3a、5级FICH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产前MRI可清晰显示FICH出血部位、范围及合并异常,检出率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POPP)的最佳时机与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活跃期后发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2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取发现后立即行徒手旋转,辅以腹部轻推胎背,后协助产妇取对侧卧位;观察组采取在第一产程早期不予干预,当宫口扩张6 cm以上、胎先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1~2 cm同法矫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宫口扩张6~8 cm,行徒手旋转胎头+在孕妇腹部轻推胎背,后取对侧卧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为最佳方法,可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孕11~13+6周心脏畸形胎儿四腔心切面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在早孕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胎经病理、中孕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出生后随访证实的11~13+6周心脏复杂畸形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颈项透明层(NT)厚度。结果 24胎心脏畸形胎儿早孕期四腔心切面表现:①6胎正常,可见2束比例相当的心室流入道血流;②3胎表现为比例失调的2束血流;③5胎仅显示1束房室瓣血流,于心室水平再分为左右2束血流;④5胎显示1束房室瓣血流,于心室水平无分叉;⑤5胎表现为室间隔过隔血流。24胎中,16胎(16/24,66.67%)NT增厚,8胎(8/24,33.33%)NT正常。结论 11~13+6周四腔心切面超声表现对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具有一定价值,有望将部分心脏畸形的检查时间窗由中孕期提前至早孕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D8~+、CD4~+T细胞免疫功能与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皮肤性病科确诊为尖锐湿疣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尖锐湿疣组),研究HPV感染与CD8~+、CD4~+T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健康成人组),124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电灼术进行清除,同期采用卡介菌多糖进行注射治疗并检测CD8~+、CD4~+T细胞比值。比较CD4~+/CD8~+比值与CD8~+、CD4~+T细胞值的差异;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采用核酸快速杂交基因分型进行研究检测。结果尖锐湿疣组CD4~+/CD8~+比值为33.10%±9.20%;CD3~+/CD4~+T细胞值为59.70%±10.10%、1.19±0.28,数据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44.20%±10.30%、69.40%±8.30%;1.67±0.2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尖锐湿疣124例患者经脱落细胞样本中检测显示:HPV-DNA占比为95.97%(119/124),HPV6占比为47.06%阳性率较高;检出HPV-DNA阳性的119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显示,CD8~+T细胞明显降低,外周血CD4~+/CD8~+数值与CD3~+、CD4~+T细胞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随着机体免疫细胞失调下降,导致部分患者病情日渐加重,严重者会出现HPV免疫逃逸的情况,导致尖锐湿疣患者复发,临床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免疫调节剂治疗尖锐湿疣,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分别加抗CD4 0 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 ,培养第 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 ,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 8.0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 2 5d内死于GVHD ,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 0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 (P <0 0 1) ;存活的实验组小鼠 (8只 )第4 0天时骨髓细胞中H 2Db 阳性细胞为 (93.5 4± 2 .32 ) %。实验组小鼠CD3+ CD4+ 、CD3+ CD8+ 、CD4+CD2 5+ 、CD4+ CD6 9+ 、CD8+ CD2 5+ 、CD4+ CD4 0 L+ 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D8+ CD4 0 L+ 和CD4+ CD4 5RA+ 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  相似文献   

18.
超常规剂量头孢曲松钠致全身瘀斑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患男 ,74岁 ,因慢支并感染、肺气肿、肺心、心衰入院 ,2 0 0 2年 7月 18日给予生理盐水 2 5 0ml +头孢曲松钠 3 .0ivgttbid ,2 3日查房患者诉牙龈出血、浓茶样尿 ,查体全身皮肤多处大片瘀斑 ,腰背部为甚 ,对称分布。BloodRtRBC 2 .8× 10 12 /L ,Hb88g/L ,BPC 60× 10 9/L ,UrineRtRBC(+ + + ) ,BLD(+ + + ) ,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 ,并予止血敏、VitK1、VitC、强的松、利血生、肌苷等治疗 ,半月后牙龈出血、血尿、全身瘀斑逐渐消退。2 讨论患者慢支、肺气肿、肺心、肺部感染严重 ,予生理盐水 2 5 0ml+头孢曲松钠 3 .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HA330血液灌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5—2017-04-24某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的47例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洗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IL-8和TNF-α的水平分别为(0.69±0.44)mg/L、(4.57±1.16)pg/m L、(10.02±1.23)pg/m L和(7.56±2.08)pg/m L,CD4~+和CD4~+/CD8~+的水平分别为(42.54±8.75)%和2.10±0.78,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 P、IL-6、IL-8和TN F-α的水平分别为(2.06±1.17)mg/L、(8.03±2.24)pg/m L、(16.21±2.16)pg/m L和(18.25±4.93)pg/m L,CD4~+和CD4~+/CD8~+的水平分别为(30.62±8.59)%和1.53±0.74。两组数据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330血液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免疫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患者机体炎症的缓解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156例,术后发生肺炎者123例为观察组,未发生肺炎33例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比例,吸烟比例,肿瘤分期,术前CD3+T淋巴细胞770μL、CD4+T淋巴细胞414μL、CD8~+ T淋巴细胞238μL、白细胞计数8×10~9/L、C-反应蛋白55mg/L比率,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比率,术后下床时间3d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12d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86,95%CI:0.508~2.042,P=0.033)、CD3~+ T淋巴细胞770μL(OR=1.364,95%CI:0.566~2.280,P=0.029),CD4~+ T淋巴细胞414μL(OR=1.400,95%CI:0.617~2.392,P=0.037),CD8~+ T淋巴细胞238μL(OR=1.426,95%CI:0.688~2.513,P=0.041),C-反应蛋白55mg/L(OR=1.847,95%CI:0.841~3.167,P=0.030)、白细胞计数8×10~9/L(OR=1.593,95%CI:0.783~2.906,P=0.028)、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OR=2.096,95%CI:0.982~3.786,P=0.039)、术后下床时间3d(OR=1.865,95%CI:0.853~3.296,P=0.036)、气管导管拔除时间12d(OR=1.621,95%CI:0.790~2.973,P=0.019)是中老年喉癌及小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炎,高龄、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增高、术前2周应用抗生素、术后下床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晚是中老年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