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情况的加剧,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且病死率及感染人数有增长趋势.未来登革热的防控任务十分严峻,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也加重.本文主要从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血清型与基因型、临床症状、最新治疗和预后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登革病(dengue vires,DEN)感染是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DEN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隐性感染、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SS)SS)。DHF/DSS属潜在致死性疾病。据估计,世界上每年有5100万人感染DEN,其中约50万例DHF,25000例死亡。该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除欧洲外,所有大陆都有流行。本文特对DEN的流行概况及防制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登革热的全面认识。方法将2002年全年收治入院的862例登革热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登革热发病有家庭聚集性;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2.2%),畏寒(85.5%),全身关节酸痛(71.3%),皮疹(60.8%);伴随肝功能异常(93.4%),白细胞减少(75.3%)、血小板减少(64.8%);淋巴结、肝、脾肿大较少见;所有病例登革热病毒IgM阳性。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规模较大,临床表现典型但无特异性,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尤其是肝脏损害较多见,确诊依据登革热病毒IgM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流行现状、分布特征,为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全国登革热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我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044例,其中2006年发病人数最多(1045例),同年发病率也最高(0.07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2181例)、浙江(252例)、福建(210例)等地区;其中家庭及其待业的患者最多(526例,17.28%),其次是农民(452例,14.85%)和工人(393例,12.91%);男性1608例(52.83%)、女性1436例(47.17%),男女比为1.12∶1。2005~2012年间全国共发生47起登革热暴发事件,涉及病例1829人,其中广东29起,涉及病例1567人。输入性登革热229例,其中2008年最多(50例,21.83%),输入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71例,31.00%)、广东(62例,27.07%)等地区;职业以商务人员为主(48例,20.96%);绝大多数病例来源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168例,73.36%),输入病例的男女比为2∶1。结论我国登革热持续性流行尚未有效建立;发病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以家庭及其待业者和农民、工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有必要重视和加强重点地区登革热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加强防蚊、灭蚊工作,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暴发。输入性病例以商务、旅游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主要来源于东南亚等地区。所以应加强这些重点国家入境旅客的登革热检疫工作,减少病例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王志元 《江西医药》2021,56(6):868-870
目的 通过对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疫情防控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三间分布、溯源调查、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疫情暴发累计报告69例,首诊病例8月20日发病,来自广州疫区,末例病例9月18日发病,疫情持续30d,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1:1.16,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以40~59岁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占46.38%,职业以农民发病居多,发病有高度聚集性,城北社区占发病总数的82.61%.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检测均为阳性,对其中20例病例血清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分型,均为登革热I型.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输入病例导致本地暴发疫情,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网格化管理排查,加强医疗机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蚊灭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吉水县登革热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志元 《江西医药》2021,56(6):868-870
目的 通过对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今后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疫情防控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三间分布、溯源调查、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吉水县登革热疫情暴发累计报告69例,首诊病例8月20日发病,来自广州疫区,末例病例9月18日发病,疫情持续30d,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1:1.16,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以40~59岁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占46.38%,职业以农民发病居多,发病有高度聚集性,城北社区占发病总数的82.61%.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检测均为阳性,对其中20例病例血清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分型,均为登革热I型.结论 本次疫情是由输入病例导致本地暴发疫情,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网格化管理排查,加强医疗机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蚊灭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吉水县登革热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与分析江西新干地区2018年—2021年登革热(dengue fever,DF)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其预防措施,为D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2021年新干地区DF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该辖区内DF流行病学特征与对策。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2018年—2021年该辖区内报告DF患者375例,无死亡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71例(占18.93%)、本地病例304例(占81.07%),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84.303,P<0.05);各年度DF病例报告高峰期为7—11月;DF患者人群中>30~40岁中青年患者占42.67%,男-女患者之比为1:1,农民的DF发病率为各类职业人群中最高的一类(占31.20%);血清核酸检测和分型结果显示登革病毒1型(DENV-1)感染占57.33%,其次为DENV-2(占24.53%)。结论:江西新干辖区内DF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人群在一定的时间内聚集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做好防治知识宣传、感染源监测、群防群控等措施,以有效遏制DF传播。  相似文献   

8.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急性虫媒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因疫情的爆发流行而备受关注.2004年10月福州市台江区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我院共收住登革热患者8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登革热疫苗的研制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邢台市艾滋病流行与控制近10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福宝 《河北医药》2008,30(7):1050-1051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难题,其中艾滋病的流行则是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目的,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疾病控制机构的主要任务[1].在过去的10年里,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中,我市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手段与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西登革热复燃的原因,分析发病风险并做好应对。方法 对 2006—2015 年广西登革热的 发病情况及 2013—2015 年媒介伊蚊和人群血清学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年以前广西登革热以输入 性病例为主,占 95.35%(42/45),且 75.71% 的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2014 年出现本地暴发流行,发病数占 10 年发病总数的 94.02%(849/903)。广西登革热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需 0~70 d(中位时间间隔为 6 d);发病高峰集中在 9~11 月,占 96.46%(871/903);南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83.37%),其次是梧州市(7.44%)和桂林市(4.81%),且这 3 个 市均发生了暴发疫情;病例以商业服务人员(27.80%)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18.16%)。蚊媒监测显示伊蚊密度较 高,50% 以上的监测月份布雷图指数(BI)大于 20,而健康人群登革病毒 IgG 抗体阳性率则只有 3% 左右。结论 广 西登革热发病风险较大,应强化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口岸监测,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宣传,做好防蚊灭蚊,适时扩大和 调整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世界各地都有暴发流行.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登革热发病人数为1亿,受威胁人口达25亿,而且目前在全球许多地方卷土重来,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威胁着全球近半数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江西省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松  罗利群  程慧健  施勇  刘晓青 《江西医药》2008,43(12):1419-1420
目的了解江西省2006~2007年登革热疫情概况。方法对收集的监测月报表、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疫情报告等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省登革热病例3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或在异地发病为主;2006~2007年健康人群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为7.5%。媒介伊蚊孳生地调查发现,婺源县清华镇2006年年均BI=20、CI=72.9,黎川县熊村镇2006年CI=64.3;媒介伊蚊带毒调查,实验室均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结论及时了解健康人群登革热IgG阳性率和伊蚊媒介蚊密度情况加强全省登革热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山市东区肺结核的流行情况,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依据,促进结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方法:根据中山市2004~2009年结核病防控工作登记的报表,对患者登记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山市东区2004~2009年共登记初治涂阳患者81例,2004~2009年肺结核初治涂阳患者发病率分别为:11.10/10万、9.61/10万、9.87/10万、9.67/10万、10.09/10万、10.20/10万。呈现出居高不下,波幅不大的流行态势。市级各大医院是涂阳患者发现的主要来源。结论:结核病仍是中山市东区主要的法定传染病,结防工作仍然要下大力气加强,特别是社区卫生站及乡村医生的转诊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1990—1999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乙型肝炎在佳木斯市的发病规律 ,采取预防措施 ,现将全市 1990— 1999年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发病动态1990— 1999年全市共报告发生乙型肝炎 83 64例 ,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 2 1.4 3 % ,年平均发病率为 3 6.68/ 10万。据资料记载 ,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急性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佳木斯市乙型肝炎1990年发病率为 2 4 .73 / 10万 ,1999年发病率为 66.11/ 10万。发病顺位排在甲乙类传染病的第二位 ,仅次于痢疾。2 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以抚远县、同江市两个边境…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人口增加和流动性增大加剧了登革病毒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上市,几种候选疫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此文就登革病毒的结构特征以及一些前景较好的登革热疫苗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以及登革热疫苗的研制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雷州市1951-1999年疟疾流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表明雷州市在不同年代具有轻重不同的流失类型。50年代以恶性并疟为主的大流行,年平均发病率达1796.86/10万,60年代处于中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123.88/10万,但由于文化革命和撤销防疫站的影响,疫情报告很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其流行性质,70年代为间日疟地区性暴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328.95/10万;80、90年代以病例散发伴有个别自然村或打石工地局部暴发的低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与50年代比较下降82-99%。雷州市50年来的疟疾流行过程,由高疟区向低疟区转化,疟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东凤镇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病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东凤镇2009-2010年上报的手足口病报告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凤镇2009-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为355例和537例,发病率分别为239.99/10万和350.25/10万,重症率为2.70/10万和1.30/10万,死亡率均为0.地区分布以外来人口集中的小沥村和同安村为主;发病时间集中在5、6、7月份,2009年、2010年这3个月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6.20%和45.8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2009年、2010年这一年龄段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8.45%和83.99%.结论 东凤镇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对象,并在流行高峰(5月份)前做好防控准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雷州市1951~1999年疟疾流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表明雷州市在不同年代具有轻重不同的流行类型.50年代以恶性疟为主的大流行,年平均发病率达1796.86/10万,60年代处于中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123.88/10万,但由于文化革命和撤销防疫站的影响,疫情报告很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其流行性质;70年代为间日疟地区性暴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328.95/10万;80、90年代以病例散发伴有个别自然村或打石工地局部暴发的低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与50年代比较下降82~99%.雷州市50年来的疟疾流行过程,由高疟区向低疟区转化,疟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