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音治验     
一声音出于肺系,而根于肾,失音有外感、内伤之异。暴喑多实,有风寒、风热之分。治宜宣肺透邪为主;久喑多虚,有肺燥、肾虚之别,治宜润肺养阴为主。叶天士概括为“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本案通过失喑医案二则,介绍有关临床点滴体会。案一:李××,女,22岁,病历号甲089025。于1981年2月24日初诊:咽痛,声音嘶  相似文献   

2.
王少松  孙敬青  张帆  袁芳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23,(12):1200-1203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的临证经验。认为寒邪、热邪、瘀邪是痹证的主要致病邪气,治宜逐邪通络。痹证早期以寒邪为主,病机为阳虚感寒,治宜重用火针温阳逐寒,以局部浅刺、散刺为主,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点刺;中期以热邪、瘀邪为主,病机为寒邪蕴生热邪、瘀邪,治宜刺血配合火针疗法祛热逐瘀,刺血疗法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合穴,火针点刺多重刺、深刺;后期病机为经络虚损不通,应先补益脏腑虚损,再逐邪通络,常用王乐亭“老十针”法调补脾胃,五输穴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3.
<正> 失音又称“喑”、“喉喑”,是喉部疾患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者多为“金(肺)实不鸣”;内伤者多为“金破不鸣”,其病理与肺、胃、肾、脾,肝等均有关系,尤与肺、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其分型辨治如下。1.风寒型外受风寒后卒然失音,兼见喉痒,咳嗽,恶寒,清涕及头痛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间接喉镜多见粘膜灰白,声带收展不利。此多为风寒客于咽喉,肺气闭塞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用三拗汤等加减治疗,药如桔梗、荆芥、苏  相似文献   

4.
中医称失音为“喑”或“喉喑”。其由暴感寒热之邪所致者,谓金实不鸣;因肺经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所养而致者,谓金破不鸣。前者之治,常用自订“黄氏响声汤”(桑皮12克、杏仁9克、蝉蜕6克、木蝴蝶8克、甘草3克、前胡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找"喉喑"的中医古籍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从喉喑病名源流、病因病机、治法方药3个方面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脏腑失调、妊娠致喑、寒邪侵袭、热邪袭肺、阴亏血虚、痰浊阻窍、逆风号叫、多言伤气。辨证论治以疏散风邪、宣肺开音,清泻脏火、利喉开音,清化痰浊、除湿开窍,休声养息为主,此外还有针灸等外治疗法。通过对喉喑古代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喉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灸补虚泻实治疗喉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喑是指由于喉部疾患引起的以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常见于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等疾病。根据其发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祖国医学将其分为“暴喑”和“久喑”两大类,即所谓“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景岳全书》说:“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因窍闭而喑也。虚者其病在本,因内夺而喑也”。明代医家张介宾说:“凡五脏之病,皆能为喑”。由此可见,喉喑虽属喉咙、声带……  相似文献   

7.
正失音中医称之为"声嘎",轻者声音嘶哑不清,重则完全不能出声,称做"喑",分为"急喉喑"与"慢喉喑"。辨证时,因为骤然起病者多为外邪袭肺,久病迁延者多为肺脏气阴受损,总与肺经关系密切,故古有"金实不鸣,金破亦不呜"之谓。治疗时,风寒袭肺者宜宣肺散邪开闭。  相似文献   

8.
龟尿,《本草纲目》曰:“滴耳、治聋。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喑,小儿惊风不语。”李时珍曰:“龟尿走窍透骨,故能治喑、聋及龟背,染髭发也。”孙真人曰:;中风不语,  相似文献   

9.
失音     
吕景山 《山西中医》1989,5(2):45-47
失音又称失“喑”(yin),“瘖”、(瘖为喑的异体字)。是指说话时语音低微,声音嘶哑,甚则发不出声音的各种病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喉炎,喉头结核,声带息肉,声带麻痹,癔病等病。失音的病因病机,有六淫为患,风寒客肺,肺气不宣,或风热袭肺,清肃失司,升降功能失职,气道不利所致者;有七情内伤,忧思惊恐,气机闭阻,气道不畅所致者;有房室不节,房劳伤肾,肾阴不足,津不上承,心火过旺,火灼肺金所致者;  相似文献   

10.
(一) 薄荷 性味辛凉,入肺、肝经。辛能宣散,凉能清解,长于解表清热,常用于风热所致鼻咽喉科诸症。《千金要方》谓本品“令人口气香洁”;《日华子本草》说治“中风失音”;《本草纲目》说“利咽喉、口齿诸病”;《药品化义》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的特点,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近人张锡纯认为,  相似文献   

11.
查玉明对皮肌炎中医的辨治五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玉明主任医师临床长于治疗皮肌炎 ,集多年之经验总结出皮肌炎辨治五法 ,即阳气虚衰者 ,治宜温阳益气 ,扶正起衰 ,和血通痹 ;寒凝血脉者 ,治宜驱逐寒邪 ,温通经脉 ;正虚邪恋者 ,治宜益气血 ,复化源 ;肌肤枯燥者 ,治宜养血润燥 ,化瘀通络 ;湿热互结者 ,治宜清热化湿 ,消肿解毒。临床应用 ,多起沉疴。  相似文献   

12.
刘青 《光明中医》2010,25(1):92-93
中医学中,感受风寒之邪出现表寒证,由于未及时治疗或因失治、误治而出现表寒证未消失而里热证又出现的证候,称为表寒里热证。对此,医家多以寒邪人里化热来解释。然而寒为阴邪,热为阳邪,二者属性完全相反,寒邪何能转化为热邪?对于“寒邪人里化热”,历代医家皆有解释,但言之者众,解之者寡,偶有正确解释者,也往往语焉不详。本人试从麻黄汤证到白虎汤证的生理、病理演变及方药的变化来解释之。  相似文献   

13.
慢喉喑是以声音不扬 ,甚至嘶哑失音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 ,又称“喉痹失音” ,属“久喑、声喑、喑哑”等范畴。鉴于此 ,我们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以慢性声音嘶哑为主症的病症均归结于慢喉喑的范围。 (因喉癌及肺部肿瘤等其他疾病引发的声哑除外 )。我院从八十年代至今 ,在中医喉科运用喉疳散局部外敷治疗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息肉等方面 ,以其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而享誉三秦。现将喉疳散在治疗慢喉喑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总结 63例慢喉喑病例。年龄 4岁~66岁 ;其中慢性喉炎占 3 7例 ,声带小结 2 2例 …  相似文献   

14.
一、咽痛失音肺脉通于会厌,肾脉挟舌本。肺主气,声由气之鼓动而发;肾藏精,肾精旺盛则能化气,精气充足则上承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若外邪客于肺窍,门户为之闭塞,或寒邪伤于肾阳,肾精无阳以化,精气不能上承,均可导致失音。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病例:王××,女,教员。前日感寒,继而咽痛声嘶。现声哑咽痛,咳而微喘,背恶寒,流清涕,溲清口和,舌淡苔白微脉浮紧。此乃风寒犯肺,门户闭塞,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辛附子汤治疗寒邪闭肺型慢喉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喉喑患者,经过四诊及辨证论治分析,诊断为寒邪闭肺证14例,给予麻辛附子汤治疗。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0例。结论:麻辛附子汤治疗寒邪闭肺型慢喉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称为“失音”。《内经》曰“喑”。金空则鸣,金实则无声,金破亦无声。金碎不鸣者属虚。笔者在临证中运用滋水清金法治疗虚证失音35例,效果良好。1 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29例;其中教员27例,其他职业8例;20~30岁6例,31~40岁10例,41~50岁15例,51岁以上4例;病程最长者反复发作达5a,最短者发病1周。2 治疗方法基本方:鸡子黄2枚,阿胶、生地、白芍各12g,沙参、麦冬、石斛、川贝、桔梗、郁金、丹参各10g,甘草6g。具有滋水清金、生津救喑的功效。用法:…  相似文献   

17.
诊余琐记     
一、呃逆一疾,议论多端,有谓咳逆为呃,有以噦为呃,又谓噫与暗为呃,论证不一。夫啮者有声无物属胃,咳逆者上呛属肺;若噫喑为呃,则误矣。盖呃逆之病,新故相乱,真邪相攻,譬如雷鸣,乃寒热相击,究系肾气与胃气下相顺接,禁辞有云:“仰长叹兮气(食匀)结”,故古称“(食匀)”为“呃”,又曰“噎”。治宜審别寒热虚实,热呃者宜清降,寒呃者宜温散;至于虚呃,最为难治,宜补脾  相似文献   

18.
秦新婷 《四川中医》2000,18(12):46-47
失音为喉症中常见症状 ,又称“”、“暴哑”。《景岳全书》曰 :“音哑之病 ,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 ,因窍闭而也 ,虚者其症在本 ,因内夺也。”本例因过用寒凉 ,伤伐阳气 ,寒邪犯胃 ,肾阳受损而成失音重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具宣肺散寒 ,温肾通阳 ,开窍启闭之功力。肺气宣则表里透达 ,窍隧顿开 ,肾气通则真阳鼓动 ,阴寒自散  相似文献   

19.
失音失音是指说话时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出声的一种证候,前人称之为“喑”。本证发生多责之于肺肾,“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故外邪犯肺,或肺肾亏虚均可导致本证。临床处方用药,大都不离肺肾二脏。 1.荆防败毒散、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均治风寒犯肺之失音。荆防败毒散外散风寒、内祛痰湿,适用于风寒犯肺,肺气不利、闭塞喉道之失音,见肢体酸痛、鼻塞咳痰者;麻黄汤发汗解表,尤善宣肺平喘,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失宣、声道不利之失音,见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  相似文献   

20.
暴喑系指突然声音嘶哑或失音的急性喉部病证。多与外感有关,或因风热邪毒内犯,引动肺胃积热上升,风火热毒蕴结于喉,以致经脉阻塞而发病;亦可因风寒外袭,壅阻肺气,寒邪凝聚于喉,致气血滞留、声户开合不利而致病。现代医学中急性喉炎所致的失音等,可归于本证的范畴。笔者应用廉泉、通里为主穴治疗暴喑病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100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天。分为风寒与风热型,风寒则兼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紧、苔薄白;风热则见发热恶风、咳嗽痰黄、口渴引饮、脉浮数、苔薄黄;如热盛,则喉痛增剧、壮热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尿黄、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厚。2治疗方法主穴取廉泉、通里,配穴取天突、孔最、合谷、鱼际、内庭。风寒型加孔最,风热型加合谷、天突、鱼际、内庭。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均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至2次,3天为一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好转:发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及喉部充血肿胀减轻;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3次治愈60例,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