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毒"浅析     
中医学的"毒"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重含义.①"毒"是一种致病因素.②"毒"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③药物药毒.④病名病证之毒,包括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⑤治疗.学习中医,必须辨清"毒"之含义,领会其实质.  相似文献   

2.
"毒"的概念在传统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药物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的与"毒"有关联.然而,其内延与外涵至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3.
论"糖毒"性质与致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陈雪楠 《北京中医药》2010,29(8):600-603
"糖毒"是近年来中医的新兴概念.本文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个人体会及大量研究结果阐述了糖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认为"糖毒"为阳邪,其性火热,易伤津耗气,表现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溲赤便结等多种症状;易致肿疡,导致疖、痈、疽、丹毒等皮肤疾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病程日久,缠绵难愈,导致人体气阴两虚,痰湿阻滞,瘀血内生,损伤脏腑,上可灼肺津、凝心脉,中可劫胃液、困脾运,下可郁肝气、耗肾水,终使疾病复杂,转为坏病而不治;"糖毒"弥漫三焦,变证丛生,可致痨致痿,阻目络,不仅仅累及肺脾肾;"糖毒"为病,起病隐匿,如不察不慎,则易致盛极之时,亡阴亡阳.通过这一探讨,希望为糖尿病的治疗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中医学概念理解的错误是引发争议的焦点,概念诠释是正确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乔治·索罗斯说过:“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所有的概念,所有的事物都有它内在的缺陷,我就力图找到这种缺陷或弱点[。1]”研究中医学“毒”的概念的发生与演变,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解释与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毒”概念的泛化早期中医“毒”的概念比较局限,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毒”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从早期的药、毒不分,毒就是药,药就是毒,到《黄帝内经》的“毒气”、“热毒”、“寒毒”、“湿毒”、“燥毒”,到后来的“邪毒”…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演变.因此,理清中医学"毒"的概念,必须从文字学入手.本文系统整理和挖掘了文字学"毒"的涵义、概念、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以助于对中医学中"毒"的认识,为科学掌握、运用"毒"的内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邵文彬  朱丽红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21-2222
“毒”是中医学中应用广泛、涵义多样的一个概念,《辞源》中解释有三:一为恶也,害也;二为痛也。苦也;三为物之能害人者。笔者仅就温病学中“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毒"与艾滋病的发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艾滋病"毒邪"产生的途径 1.1外来之毒 1.1.1疫之为毒中医认为,自然界产生的具有强烈传染性,可导致人体剧烈病症的致病物质为疫毒[1].艾滋病在中医学中可归于伏气温病,本病主因伏邪温疫即是疫毒,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母婴传播,伏邪温疫入侵人体,因其具有传染性、潜伏性和致病的严重性,又不同于一般外邪所化之毒.伏邪瘟疫(或简称伏气、伏疫、伏毒、伏邪)属疠气(也称为异气)的一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伏邪疫毒侵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一旦发病病情凶险.<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病也."<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易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的专著,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里所指的"异气",又叫"疠气",是当时描绘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广泛、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十分相似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展过程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一个重要的发病环节.中医毒损肝络理论认为,NASH发病乃外毒、内毒侵袭,最终毒损肝络所致,因此"邪毒"是NASH的病理关键.肝脏具有"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应体用同调.基于此,对NASH应采用"攻毒扶正"法进行防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要治...  相似文献   

9.
从"肾虚伏气"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童光东  彭胜权 《中医杂志》2004,45(10):726-728
以晚清温病学家柳宝诒"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总结出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伏气认识,必须把握肾虚这一病机本质.具体到CHB,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伏于肝血更易理解,也更合乎CHB病理特点.伏邪的性质,不囿于伏寒化温,当遵温毒或疫毒之邪.由此提出,CHB的病机为"肾虚湿热毒邪内伏肝血"假说,从而总结出清、透、活、补为一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毒的概念何谓毒?毒字本义,《说文解字》中释为"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引申为厚也、恶也、害也。毒之来源有外毒与内毒之分。外感之毒指由外而来,侵袭肌体,造成毒害的一类病邪。如中医学中的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戾气等;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噪声、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电磁波、超声波等超高频率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间的"第三种"状态,在生理与心理上均出现不适,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壮医认为,"毒"是引发亚健康的外在因素,"虚"是引发亚健康的内在因素,"毒""虚"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亚健康的发生发展.文章在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调气、解毒、补虚的原则灵活运用壮医未病先防的方法,从"调摄饮食,顾护'三道'...  相似文献   

12.
《难经》脉之"轻重" "浮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经>中自一难至二十难,对脉诊方法的发挥颇有成就,其中对于脉之"轻重"、"浮沉"论述甚详,为后世脉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仅就浮沉诊法,平脉、病脉之浮沉及后世发挥等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1 以轻重知浮沉 <难经*五难>提出:"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难经评注>曰:"脉有轻重,诊脉下指之轻重非言脉之轻重."可见,这里的"轻重"所指的是切脉指力的不同,也即诊脉的指法之一.而"浮沉"指的是脉搏呈现部位深浅的不同,是对脉位的概括,如十八难说:"浮者,脉在肉上行."又如四难所说:"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究竟"轻重"、"浮沉"关系如何呢?根据上述内容,参与四难所云:"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可以认为,所谓"浮",其指力包括"三菽之重"和"六菽之重";而"沉"的指力即应包括"十二菽之重"及"按之至骨"2种;所谓"脉在中"者指的是"九菽之重".因此,"轻重"是探求"浮沉"的方法,"浮沉"是"轻重"的诊察结果.可以看出,<难经>中浮、沉是相对概念,实际上概括了5种不同深浅脉位的脉象.  相似文献   

13.
"伏"者,匿藏也,"伏邪"指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毒"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其概念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苛毒"之说,意指毒气严重剧烈的病邪,如尤在泾说"毒者,邪气蕴蓄  相似文献   

14.
<正>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浊毒学说的提出,既受《内经》关于清浊概念的指导[1],也受到历代医家对"毒"认识的启发,才发展出"浊毒"理论,当然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学说。浊毒学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15.
"脾瘅"证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瘅"始见于<素问·奇病论>."瘅"与疾病有关的涵义有三.从王冰、张景岳等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看其病因为"肥美之所发也",病机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口甘、中满"为其症状,治则为"除陈气",方药以兰治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概念的诠释是准确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医学概念的理解、诠释提供了手段与工具.于智敏博士的专著<中医药之"毒">,是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学中"毒"的概念作了解析,使中医"毒"说脉络清晰,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这对于我们保持和发扬中医学的整体性的原创思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信息时代要开展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研究,以实现中医学的自身发展,彰显中医学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其发病因素究竟是什么?致病特点及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不少医家均有独到的见解.笔者结合近年临床实践体会,并参考有关文献,初步认为"湿热疫毒"在出血热发病中有着重要意义.而清热解毒祛湿法切合病机,治之有效.湿热疫毒的概念温病外在致病因素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曾以"温热毒邪"而统称.就其性质而言,分为"温热毒邪"和"湿热毒邪"两大类.前贤依据多年实践经验不断地加以完善.由"六淫"到"杂气"即是一个飞跃.并将温病中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18.
所谓"能"指药物的功能和主治病症."毒"则是指药物的毒性、副作用或服药禁忌.中国本草著作中有大量关于药物功能主治和毒性禁忌的论述,却从不用"能毒"命名书籍,反而在日本出现了大量以"能毒"冠名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毒的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毒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诠释.认为,毒不仅是一个具有物质属性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病理学属性的概念.毒的概念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毒,乃为一类特殊的致病因素,如糖毒、脂毒、食毒、虫毒等.广义的毒,则是指寓于病因和病机双重属性的一个概念,该概念的实质,强调在病因的作用下,痰病发生和发J艮的骤然变化,出现功能破坏和形质受损.毒的分类可分为外毒与内毒.同时就毒的形成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总结吴凡伟运用"截断法"治疗脓毒症经验.吴凡伟认为脓毒症乃外感六淫邪毒,正气虚损,邪气由表入里化热,进而毒邪内蕴,内陷三阴,以致脏腑功能障碍,临证应以六经辨证为纲,顾护胃气为本;在疾病不同阶段,分层截断扭转、针药并用,或宣肺通腑,阻截炎症风暴,选用麻杏甘石汤、承气汤类方等,或和解转枢,祛邪达表,选用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或扶阳存津,保护脏腑功能,选用四逆汤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