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概述近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对近10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机理探讨和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针刺组。分剐用热敏灸和针刺治疗,每日1次,周日除外,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总共治疗1月,对比观察两组面瘫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30例共治愈25例,治愈率83.3%,好转5例,无效。例,且有15倒治疗3周即提前结束治疗,有效率100%;针刺组30例,治愈23例,治愈率76.7%,好转3例,无效2例,2例因惧怕针灸而中途退出治疗;有效率86.7%。两组的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及针刺治疗面瘫均有确切疗效,但热敏灸疗病程短,无痛苦,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缪刺法配合热敏灸的治疗,观测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情况。方法:本文根据经络左右相通,互为表里的中医整体观念,通过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健侧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其气血运行正常,阴阳调和,经络通畅,并配以热敏灸法施治,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进一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以助功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者3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在发病早期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产生,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魏巍 《中医杂志》2011,52(7):601-603
热敏点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主任医师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新的艾灸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邱艳婷 《光明中医》2016,(7):984-985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周围性面瘫适宜患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面部穴位加面肌手法,每日1次。结果经2周治疗后,Burres-Fischer评分及House-Brach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毫针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序列软件生成80个随机序列数,8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就诊顺序依次从前至后取用随机序列数,奇数者为毫针组(对照组),偶数者为毫针加埋针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留针30 min,每周6次,6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埋针疗法。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国家"十一五"针灸重点专科面瘫协作组制订的标准,采用患侧与健侧对照的评分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有效率为9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配合埋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时期周围性面瘫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对80例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10天,共40例;恢复期组11~30天,共22例;缓解期组31~60天,共18例。腧穴热敏化探查方法:以陈日新教授等所著的《热敏灸实用读本》腧穴热敏化"四步"探查法为依据。结果在80例患者中探查到的高探热敏化腧穴分别为:百会穴、翳风穴(急性发作期);牵正穴、下关穴、头维穴(恢复期);颊车穴、颧髎穴、神阙穴、足三里(缓解期)。结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热敏化腧穴分布不同,且各有规律可循,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热敏脐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脐灸组(n=32)和热敏灸组(n=31),2组患者均进行热敏灸及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45 min/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热敏脐灸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施加热敏脐灸治疗,1次/d,2 h/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治疗结束后,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ortam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1),且热敏脐灸组治疗后的Portamnn评分高于热敏灸组(P 0. 05);热敏脐灸组患者愈显率为90. 63%(29/32),热敏灸组愈显率为83. 39%(26/31),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热敏脐灸组痊愈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热敏脐灸能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且能缩短周围性面瘫的总体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敏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方法:纳入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病人5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25例,针刺组25例,每月保证治疗15次为1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采用Portmann(RPA)简易评分标准和House Brack 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为指标以评价疗效.结果:热敏灸组和针刺组的...  相似文献   

11.
郑文 《光明中医》2021,36(10):1627-1629
目的 研究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牵正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情况进行对...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在翳风穴加用温和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22/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3天,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1天,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早期重症面瘫,疗效可靠,有效减少治疗天数,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飞 《光明中医》2016,(18):2699-270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及治疗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95.95%。对照组有效65例,总有效率87.84%。经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14.67±2.13)天,对照组(15.63±2.56)天,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有效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胜洋 《光明中医》2022,(16):2983-2985
目的 观察不同间隔时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1例。治疗1组每日针刺1次,治疗2组每日针刺2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Sunnybrook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5%(29/31),治疗2组为96.8%(30/31),2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治疗1组为48.4%(15/31);治疗2组为67.7%(21/31),P <0.05,2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在治疗后改良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2个疗程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愈率和改良Sunnybrook评分方面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悬挂针联合麦粒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悬挂针联合麦粒灸治疗。以面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DIS)]及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H-B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FDIP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FDIS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悬挂针联合麦粒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侵犯而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我科采用针、灸、药并用方法治疗周围性向瘫10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则采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气血顺通、鼓腮正常、眼睑闭合正常、前额高度一致的总显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P<0.05)。结论 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针刺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面部肌肉活动能力和血液循环情况,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不受年龄限制,起病急,病程长,恢复慢,中医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中医外治法是本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积极的护理配合也十分重要。现将本病的中医外治方法及其护理配合综述如下。1常用中医外治方法1.1针灸疗法①针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趁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筋经  相似文献   

19.
孙公武  李良玉  韩松 《光明中医》2021,36(10):1671-1673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物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登记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病理及证候变化,采用不同针刺手法配合中西药物口服、静脉滴注等方法分期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面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即分为3组,治疗组25例(针灸配合中药、西药治疗),对照1组26例(针灸治疗),对照2组25例(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和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产生协同作用,缩短病程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