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某区321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监管对策。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分布现状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描述性研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21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为14 474人,微型企业和汽车制造业在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行业中职业危害因素接触率最高,分别为44.19%和4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最差(P0.01)。结论该区应重点监管微型企业,重点监管行业前3位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山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掌握需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
方法 收集2017年中山市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信息、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中山市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主要集中于小型(占55.06%)、私有经济(占66.55%)、制造业企业(占93.74%)中。中山市2017年开展重点职业危害因素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的企业共有1 166家,应检46 719人,共体检了33 162名劳动人员,总受检率为70.98%;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429人,检出率为1.29%;检出职业病禁忌证450人,检出率为1.36%。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率比较,噪声的超标率最高(P < 0.01)。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企业规模的受检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比较,噪声的受检率最低,检出率最高,小微型企业的受检率低于大中型企业,而检出率高于大中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不同企业规模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关键项目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小微型企业的异常率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结论 中山市目前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增强小微型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范意识,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尤其要加强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某镇有毒有害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现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该镇所有的有毒有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并分析其在各类企业中的差异情况。
  结果  全覆盖调查有毒有害143家企业,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共3大类72种,劳动者12 178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害率为24.72%(3 010/12 178)。143家有毒有害企业涉及行业6类,以金属制品业为主,占20.28%。不同行业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文体、工美、娱乐用品制造业接害率最高;不同经济类型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国有企业劳动者接害率最高;不同职业病风险等级企业劳动者接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风险“较重”的企业劳动者接害率最高。接触物理因素人数最多,又以接触噪声为主;企业申报率、负责人培训率、劳动者培训率、职业卫生检测率、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率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而下降(P < 0.05)。
  结论  嘉定区某镇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较差,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增强小微型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范意识,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正常运行且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5 328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 328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68 392人,接害率37.86%(68 392/180 655)。以小、微型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集体企业接害率较高;接触物理危害因素人数最多。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率,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培训率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监护率均随着企业规模减小而降低(P<0.01)。提示昆山市应加强对小、微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重点关注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噪声和其他粉尘为重点防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上海市某海洋装备镇26家制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以及职业健康管理情况。结果显示,26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3 538人,接害率41.81%;不同经济类型和行业中,国有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占比最高,分别为57.75%和83.33%;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的企业职工接害率高于危害风险严重的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企业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执行率最差。提示该镇职业健康监督工作应聚焦国有企业和微型企业;同时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加大监管力度,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权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剖析铜陵市部分企业职业危害相关情况,为铜陵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针对性的科学意见。
  方法  采用以乡镇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通过现场问卷开展调查工作,按照不同维度对调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
  结果  594家企业中有581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32.19%,2017、2018、2019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20.83%、23.75%。枞阳县、集体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率均低于各自其他类别企业(P < 0.05);微、小企业数量上占据多数(89.33%),但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上表现为按大、中、小、微逐渐降低;铜陵市传统采矿业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接触职业危害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和过去3年职业健康检查率上高于其他行业(P < 0.05),而在过去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上化学材料相关制造业高于其余行业(P < 0.05),噪声检测超标率高于粉尘、化学毒物(P < 0.05)。
  结论  铜陵市各种类型企业其职业病危害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枞阳县、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企业、微小型企业、非传统行业企业应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关注企业容易忽视的噪声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摸清崇明区职业病危害底数,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设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 崇明区778家企业中,有毒有害企业632家,占81.20%,规模以小微型企业为主(760家,占97.69%),行业以制造业为主(766家,占98.46%),制造业中以金属制品业为主。大、中型企业的接害率高于小、微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造业的接害率高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企业危害因素的申报率、危害因素委托检测率和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按照企业规模由大到小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崇明区应重点关注小微型企业和船舶制造业,督促企业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针对不同企业加强监督、宣传、指导干预等,协助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调查济南市3 839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02 089人,占从业人数的43.6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1 083家,申报率28.21%;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培训率较低;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企业数1 067家,检测率27.79%;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因素主要为噪声,异常率0.48%,微型企业噪声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1.39%。济南市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以小微型企业尤为突出,应重视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佛山市三水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
方法 将三水区辖区内2015年81家重点监控企业2 961名接触粉尘、噪声、苯、铅的作业工人作为职业健康监护对象, 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受检2 961名工人, 受检率为76.51%(2 961/3 870)。检出疑似职业病者20例, 检出率0.68%;其中疑似噪声聋者18例, 疑似慢性苯中毒者2例; 粉尘和铅作业工人均未发现疑似职业病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2.30%(68/2 961);其中粉尘作业禁忌证检出率2.40%(12/500), 噪声作业禁忌证检出率2.32%(54/2 336), 苯作业禁忌证检出率1.95%(2/103), 铅作业未发现职业禁忌证者。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工人、不同规模企业工人、不同经济类型工人、不同风险类别企业工人受检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尤其以大型企业、私有企业和风险类别严重企业工人的受检率为低。不同规模企业的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大型企业为最高;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以国有企业为最高。
结论 佛山市三水区应改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监护工作, 将职业健康监护重点放在大型企业以及存在噪声和苯系物等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开展深圳市某区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摸清该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暴露人群分布和接触水平,客观评估该区当前面临的职业病危害风险,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6月—11月,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的企业名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进入企业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该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共9 60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4.2%)、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率(2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8.1%)和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率(4.8%)均较低;根据企业的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分布发现,该区企业规模主要为微型企业(65.6%)和小型企业(31.1%),经济类型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55.3%)和私营企业(36.7%),行业主要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7%)、专用设备制造业(15.2%)和金属制品业(10.8%)。结论 该区企业负责人法律观念比较淡薄、职业病防治意识比较薄弱,职业卫生管理能力普遍较差。该区职业健康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加大职业健康的监管力度,提升该区企业...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杭州及衢州135家企业,就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检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5家调查企业中,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的企业占60.00%;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占80.00%,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全部工人提供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健康体检的企业分别占51.85%、54.07%和20.74%;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职业健康体检的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浙江省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地区差异,小型企业、私有企业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市涉尘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为针对性制定监管政策和有效遏制尘肺病高发势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企业基本概况、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等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天津市涉尘企业以微小型、制造业和私营企业为主,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不均衡(P0.01),随企业规模减小,职业卫生全面培训率、企业负责人培训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面开展率、检测率均随之降低(P0.01)。结论天津市应重点监管小微型企业,加强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企业实施分层有效监管,企业承担职业卫生主体责任,确保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开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四川省采矿行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06-10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0%的乡镇(街道)作为调查地区,对辖区内采矿企业开展调查。采用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共调查877家采矿企业。大中型采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好于小微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微型企业接触粉尘岗位的超标率分别为6.25%、13.77%、15.84%和20.69%,接触矽尘岗位的超标率分别为8.96%、16.78%、20.90%和26.00%,经卡方检验,中小微型企业接触粉尘和矽尘岗位的超标率高于大型企业(P0.05);大、中、小、微型企业接触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77.27%、80.95%、63.47%和41.40%,接触煤尘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68.69%、84.49%、59.08%和45.11%,接触噪声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52.20%、64.78%、39.45%和25.59%,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率高于小微型企业(P0.05)。结论四川省采矿业(尤其是小微型采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仍然较严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尚需提高。须加强培训和监管,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洛阳市制造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与防治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20年通过采用统一编制的问卷入厂调查,收集2018—2020年洛阳市辖区内正常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申报及防治情况信息。结果 不同规模企业负责人培训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率、劳动者培训率、职业病危害申报率、2018—2020年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及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0.151、268.659、16 078.203、248.701、347.189、372.894,均P<0.05),上述各率随企业规模由大到小呈降低趋势。不同规模企业粉尘检测点、粉尘岗位超标率、化学毒物检测点超标率、噪声检测点超标率、噪声检测岗位超标率、粉尘体检异常率、化学毒物体检异常率、噪声体检异常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9、25.117、13.705、57.746、9.360、35.445、43.318、50.016,均P<0.05)。结论 洛阳市制造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主要分布于小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青岛市某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方法截止2017年12月31日,采用《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单位469家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结果 469家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占77.83%。有344家(73.35%)企业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418家(89.13%)企业对健康检查制度制定并实施。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明显优于小微型企业(P0.05),但各型企业在管理设立中文警示和告知卡、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职业卫生相关档案的建立方面均较好(P0.05)。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率均高于小微型企业(均P0.05),但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在检测合格点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粉尘类单位合格率为85.88%,化学物质类单位合格率为92.53%,物理因素类单位合格率为77.45%,三者危害因素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岛市某区的大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整体现状较好,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方面均优于小微型企业,提示今后应加强小微型企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东省某市当前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情况, 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持。
方法 以调查表和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行业、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分层对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1 205家, 接害人员53 433人次,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占34.24%, 不同的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比例不同,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其中以微型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与供应业接触率为高。有15.10%的企业、40.77%的工人接受了职业健康检查, 不同的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企业比例以及工人比例不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均以微型企业、集体经济企业、采矿业为低。2015年共报告职业病17例, 主要以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为主, 其中尘肺病14例, 职业性噪声聋2例,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1例。
结论 该市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与职业病防治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应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查阅档案和统一编制调查表方式,对宁波市鄞州区175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鄞州区175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率为36.3%,微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率最高为68.2%,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01,P<0.0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中物理因素超标率最高,为16.3%,而接触物理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最低,为69.0%。接害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率为50.0%,远低于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提示,鄞州区小微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较严峻,接害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率较低,企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危害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健康情况的影响,为大连汽车制造业职业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大连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6 461份,分析不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结果大连汽车制造业工人中接触粉尘类904人,化学因素类4 455人,物理因素类1 038人;电焊烟尘、氨和噪声在这三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占比较高,分别为76.88%、86.98%和99.04%;不同性别、年龄、工龄、接触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不同工种的工人健康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触电焊烟尘者肺功能异常率为42.87%,接苯者白细胞异常率为31.37%,接触噪声者双耳高频听阈值异常率为23.74%,三者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男性、50岁、工龄11~20年、接触物理因素类危害因素和操作工种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有效防控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佛山市三水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农民工的职业禁忌证发病特征,保护农民工健康。[方法]以三水区辖区内1 048家工业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24 884名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禁忌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48家企业职工216 506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民工124 884名,检出职业禁忌证1 480例,检出率1.19%。上岗前职业禁忌证1 208例,检出率1.74%(1 208/69 277);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272例,检出率0.49%(272/55 607),两者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企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五金行业(1.79%)最高,其次为家具行业(1.47%)和化工行业(1.35%),家电行业(0.41%)和纺织行业(0.45%)较低。上岗前体检的男性职业禁忌证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而在岗期间体检的男性与女性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职业禁忌证的农民工患者中,均以接触物理因素的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P<0.01)。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微型企业检出率最高(3.7%)。[结论]佛山市三水区农民工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相对较低。应继续加强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避免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相关的禁忌工作。职业禁忌证监护的重点行业为五金、家具、化工和家电行业。  相似文献   

20.
对天津市33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分布和防护措施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331家企业以小型、制造业为主,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害率随企业规模减小而升高(P<0.0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率和有效率以及防护用品的发放率、佩戴率以大、中型企业较高。提示天津市应重点监管小、微型企业,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升企业自主防控能力;同时针对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实施分层次有效力的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