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发生及预后。方法:复习我院3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组织重新阅片和分型,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腹膜假黏液瘤男女比为1∶2,腹胀、腹部包块、腹围增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例术前有单侧卵巢黏液病变史,术后2年体健;2例伴有阑尾黏液性肿瘤,1例术后21个月复发,后2例均表现为腹腔大量黏液和腹膜多发包裹黏液性肿瘤;减瘤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他为辅助疗法。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假黏液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和腹腔穿刺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待于完善,病理类型和生长速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腹腔充满黏液样肿瘤种植为表现的临床罕见疾病。通常认为,腹膜假黏液瘤是来源于阑尾的黏液性肿瘤~([1])。然而,腹膜假黏液瘤也可以偶然发现于其他器官,比如卵巢、结直肠、胃、胆囊、胰腺等~([2-4]),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外报道的胰腺来源腹膜假黏液瘤主  相似文献   

3.
周南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167-170
目的 研究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检查在腹膜假黏液瘤诊断及评估临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5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临床特点、声像图特征、剖宫产术中表现及病理结果,对比术中表现分析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差异.结果 在超声检查中,48例患者发现腹腔积液,仅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腹腔积液.43例发现肝脾周围压迹, 33例发现腹盆腔不均质包块,34例发现明显网膜增厚,形成网膜饼,2例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周围压迹及腹盆腔包块在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积液特点、网膜饼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在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声像图特征有重叠,但有些表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病理级别的变化,分析复发前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74例复发手术并行病理检查≥2次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标准,分别分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及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观察复发前、后级别变化情况,并分析复发前次手术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74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级别不变,提高、降低的病例分别为65例,6例,3例。复发前低级别、高级别病变P53阳性率分别为9.58%±15.02%及47.46%±34.18%,相关系数为0.521(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P53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53阳性率高,而低级别PMPP53阳性率低。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自然病程长,复发率高,复发前病理级别可作为复发后选择术中治疗方案的参考;P53指标可作为评价级别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例病变位于下腹部,另外2例布满全腹腔,超声表现:腹盆腔内见大片状无回声区,其内见大量杂乱不规则中低回声,其在腹水中移动性差,无明显漂浮感,肝、脾、双肾实质脏器受压改变,表面可见扇形压迹,CDFI:不规则中低回声内可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结论在诊断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中,超声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及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8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5例)和济宁市中区妇幼保健院(2例)住院的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7例腹膜假黏液瘤病例。结果7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3例复发,其中2例行多次手术治疗。术后6例辅以术后化疗,1例未行特殊治疗。随访:术后随访率为100%,1例1年内死亡,最长存活者已达8年。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腹腔穿刺抽出胶样液应首先考虑该病的可能性,B超、CT和CEA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多数患者术中探查可见腹腔内广泛病变,往往需要采取多次减瘤术。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共计回访有效人数23例。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85.71%(18/21),对照组5年生存率23.81%(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盆腔肿物为表现的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的7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通过对该7例以盆腔肿物为表现的PMP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随访和预后。结果:7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腹胀、腹痛,术前超声检查、CT、MRI提示盆腔包块和不均质腹水,肿瘤标记物有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腹膜假黏液瘤,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术后随访率100%。结论:女性PMP在临床上容易误诊为盆腔肿物,从而误诊和延误治疗,通过术前腹部B超、CT、MRI、肿瘤标记物检查结合腹腔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率。及时与正确处置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54-1755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表现为腹腔凝胶状腹水伴多发实性肿块,并可见散在点条状钙化,肝脏、脾脏边缘受压呈"扇贝样"改变。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在病变部位和病变形态上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充分认识其超声表现征象有利于超声诊断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及临床医师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王世鹏  张一贺 《甘肃医药》2013,(12):960-960,F0003
通过超声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利用超声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作出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超声表现特征:内部透声差,呈团状或蜂窝状改变,无流动性,腹壁加压呈胶冻样,无肠管漂浮征.通过本病例超声波检查是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重要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其腹腔积液的性状,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极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0.2%~0.3%,部分患者可发生腹腔种植转移而形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临床上治疗困难.我院胃肠外科近期收治了1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假黏液瘤复发间隔时间的临床病理学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74例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WHO 2010年标准将PMP分为低级别及高级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理级别同复发间隔时间呈负相关(P=0.002)。行全身系统性化疗同复发间隔时间呈负相关(P=0.033),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系统化疗与否并非是影响复发间隔时间的因素。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易复发,病理级别是影响复发间隔时间的重要因素,笔者提倡根据病理级别确定减瘤手术的范围及具体的化疗方案,以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又称PMP综合征、假性黏液性腹水或假性腹水,临床较罕见,发病率约为2/100万[1],主要表现为黏液性肿瘤细胞大量种植于腹膜,进而产生大量胶冻状黏液性腹水形成“胶冻样腹腔”[2].本病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肿瘤复发倾向明显,目前除多次外科手术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如何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依然是一项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阑尾肿瘤中黏液囊肿、类癌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手术术式及预后的关系,总结其诊断、治疗的规律性.方法:搜集我院1970~2000年底间5 813例阑尾标本,发现阑尾肿瘤26例,其中类癌14例,平均年龄33.1岁;黏液囊肿8例,平均年龄40.6岁;腺癌4例,平均年龄55.4岁.结果:本组术前误诊24例,其中术前行B超检查16例次,均误诊.结肠钡剂造影11例次,诊断阑尾肿物,未能明确定性诊断.结论:阑尾肿瘤发病率较低,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经常被误诊.单纯阑尾切除对大多数阑尾类癌是足够的治疗;恶性黏液囊肿破裂后可在腹膜上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后容易复发;阑尾腺癌预后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但总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 :大小多为0.5~8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 ,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 ; 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 ; 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 ; 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 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 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临床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大量黏液胶状物质分散种植于腹腔腹膜或大网膜表面为特征的临床少见肿瘤性疾病,来源多为阑尾肿瘤、黏液腺瘤、交界性黏液腺瘤或腺癌。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7-03 ~ 2018-11 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3 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病人,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 腹膜假性黏液瘤 病人的声像图均可探及腹腔、盆腔及肝脾周围大量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内见密集点状、 条状分隔带,用探头轻轻冲击腹部可见飘动,呈特征性“礼花样”改变。结论: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有其 特征性,利用这些特征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安全、有效、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2000~2008年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心脏黏液瘤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资料包括:胸片、心功能、心脏超声心动图等. 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梗死病例,随访6个月至8年,临床无复发及远处种植转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 结论 心脏黏液瘤手术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可保持瘤体完整,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腹膜假黏液瘤为腹腔内较少见的继发性肿瘤,多数由于腹腔和盆腔器官产黏液的肿瘤向腹腔扩散种植而致.最常见的原发病灶是阑尾肿瘤破裂.其他还有大肠黏液(印戒)细胞癌和卵巢黏液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腹腔内存在的黏液引起腹膜种植的反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造成漏误诊。我院自1992~2007年共收治6例。诊治经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52~63岁。以妇科疾病就诊于我院或其他综合性医院疑似妇科肿瘤而转入我院。临床症状:盆腔或下腹部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