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构建急诊护士创伤救治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和培训课程,为进一步开展急诊护士创伤救治临床实践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设计急诊护士创伤救治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与培训课程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选取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急诊护士创伤救护核心能力和培训课程构架。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6.67%,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89、0.268 (P <0.05)。构建的急诊护士创伤救治核心能力共有6项一级指标(专业态度、创伤救治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伤救治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21项二级指标和47项三级指标。核心能力各维度指标权重系数为:一级指标0.149~0.187;二级指标0.041~0.053;三级指标0.019~0.023。该指标体系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64,内容效度指数S-CVI/UA和S-CVI/Ave均为0.948。培训课程包含理论课、workshop、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考核共计26学时。培训课程各条目权重系数为0.037~0.043,Cronbac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通过品质圈活动增强护士心电监护使用技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名具有心电图基本知识的护士进行此次研究,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全部护士均采用品质圈活动进行培训,并检查对护士的培训效果。结果:比较品质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的心电监护知识掌握评分,实施后(91.3±4.6)分高于实施前(P<0.05);比较品质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的心电监护使用技能评分,实施后(90.4±4.5)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践评分、理论评分方面,实施前分别为(81.62±11.89)分与(78.41±11.23)分,实施后分别为(95.05±18.23)分与(92.34±15.71)分,实施后较实施前高,差异明显(P<0.05);设备安装调试所需时间方面,实施前为(79.81±10.04)s,实施后为(53.58±9.74)s,实施后比实施前少,差异显著(P<0.05);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管理满意度方面,实施前为70.00%,实施后为95.00%,实施后比实施前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品质圈活动对护士开展培训工作,不仅可以大幅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儿科低年资护士中的有效性,评定操作能力评分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在2014年1月-2018年1月,该院开始建立规范化小组,根据儿科基础护理程度,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紧急发生情况以及常用操作手段,整合为综合案例,培训小组对7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考核和测定。分别在培训前以及培训后1年予以专业理论技能,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综合技能的评定,同时记录培训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理论知识评分(81.0±5.5)分、基础技能操作评分(90.3±4.2)分以及综合能力评分(86.1±3.4)分均高于培训前(78.3±5.0)分、(86.2±4.1)分、(83.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满意度90.00%高于培训前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培训模式能够让儿科低年资护士更为有效地担任工作,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护士护理技能评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进行研究、判定。方法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选择50名低年资护士为试验对象,根据的护理的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组,各2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管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并对比两组护士的实践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教学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经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实践技能评分为(90.32±7.37)分,理论知识评分为(90.87±6.99)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92.41±6.88)分,高于对照组的实践技能评分为(78.89±7.21)分、理论知识评分为(79.33±6.50)分,教学满意度评分为(80.45±6.51)分(P<0.05)。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χ~2=4.153,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可提高护士的理论、实践水平,可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临床护理路径在培养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方法制订肿瘤化疗患者的PICC临床护理路径,以加强PICC置管及护理技术培训为重点,根据路径内容对高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比较培训前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前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为(498.21±12.46)分,培训后为(580.76±8.57)分,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肿瘤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培训前;培训前患者满意度为87.9%,培训后为92.8%,培训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培训前。结论应用PICC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肿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价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以评估其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CIU)或重症监护室(mu)的亚低温脑复苏患者共34例,分别计算各自APACHE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纳入的34例患者APACHEⅡ评分20—47(33.86±5.12)分。9例72h内存活者为(27.83±4.89)分,25例72h内死亡者为(35.56±7.1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是亚低温脑复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PACHEⅡ评分可应用于亚低温脑复苏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段菲  刘伟  肖江琴 《职业与健康》2023,(2):207-210+215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报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报警疲劳量表及临床设备报警管理问卷于2022年1—2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6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报警疲劳总分为(22.15±7.74)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我会更加注意某些班次(如:夜班)中的仪器报警声”。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职业满意度及报警参数设置均是ICU护士报警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28.9%的总变异。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模拟临床真实情景进行考核,针对发现的问题持续质量改进,从而形成良好的报警管理氛围,预防报警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模式的混合式培训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创新能力培养及提升的效果。方法:组建急诊科创新导师团队,运用CDIO教学模式构建急诊科创新培养的教学目标与大纲,开展基于CDIO模式的混合式创新培训,即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分组教学、专业指导、开设工作坊等多种教学形式融合,形成具有急诊科特色的护理创新培训课程,并在导师引导下对全科71名护士进行在职培训。对比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的创新能力及申请专利数量。结果:培训后我科护士上报本院护理部护理技术创新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均高于培训前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CDIO模式的混合式创新培训课程,更加适合急诊科护士的在职培训。  相似文献   

9.
毛琼 《智慧健康》2022,(36):177-179
目的 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当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9年由同一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的4个同级儿科护理班级197名护理学生为对象,分别为A班(n=48)、B班(n=50)、C班(n=50)、D班(n=49)。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参照组98名(A班+B班)、研究组99名(C班+D班)。参照组予以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予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期末评估两组教学结果。结果 参照组的期末护理成绩综合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急诊医学部新进员工宝典》在儿童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进入儿童急诊科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共46名,均根据《急诊医学部新进员工宝典》统一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3个月后对理论、操作以及整体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通过护士考核合格率,分析《急诊医学部新进员工宝典》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培训前护士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分别(71.67±7.08)分、(81.28±6.75)分,培训后分别为(87.70±8.42)分、(94.06±5.84)分,培训后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急诊医学部新进员工宝典》在儿童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较好,护士理论知识与专业水平均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目视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士层级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7~2018-07我院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65名护士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层级培训,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的32名护士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目视化管理的33护士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成绩、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基础操作、专业操作、理论考核以及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理文件管理、基础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以及整体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视化管理干预可提高重症监护室护士层级培训中的综合成绩和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培训的200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8-9月对200名养老护理员开展为期2个月的“医养结合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理员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过培训,护理员理论成绩为92.34±10.77分,实践技能成绩为95.84±19.38分,均高于培训前的理论成绩62.58±17.31分和实践技能成绩68.44±15.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3.02%明显高于培训前的护理工作满意率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医养结合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方案能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护理标识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影响,探究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利于患者疾病恢复。方法 纳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共计68例临床分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干预满意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3.53%;患者投诉率为0.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1.76%;干预满意率为97.0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41%;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23±2.12)分,高于参照组的(89.76±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标识管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投诉率,提升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鼻喉门诊运用优质护理服务下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为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下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负面情绪变化、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工作制度、护士言行、医院环境、科室环境、护理技能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VAS评分为(3.21±1.53)分,低于对照组的(4.92±1.51)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3±2.25)分,高于对照组的(83.84±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下人性化护理运用于临床耳鼻喉门诊,即可以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疼痛程度,又可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倩 《智慧健康》2022,(28):231-234
目的 研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由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心肺复苏后患者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血气指标、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自主微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临床转归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综合护理下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气指标显著好转、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自主微循环恢复率显著提高、24h存活率显著提高、临床转归情况显著好转、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发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该方法可以在其他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科室中进行大规模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共情疲劳与职业认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北京市2所三甲医院174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QOL)和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4名ICU护士中,95.98%的护士具有共情疲劳.中/重度共情疲劳率为78.16%,其中共情满意度评分为(22.11±4.03)分,职业倦怠评分为(35.74±6.21)分,二次创伤压力评分为(34.11±5.14)分.ICU护士的职业认同总评分为(104.16±10.79)分,标准化值为69.44%,其中,职业认知评价维度评分最高,为(32.49±6.01)分;职业自我反思维度评分最低,为(9.03±1.34)分.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的共情满意与职业认同呈明显正性相关性(r=0.629,P<0.01);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与职业认同呈明显负相关性(r=-0.342、-0.312,P<0.05).结论 ICU护士普遍存在共情疲劳且共情疲劳程度较高,共情满意度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性,而职业倦怠、二次创伤压力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性.应充分关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并提供支持与帮助,这对缓解共情疲劳、提高职业认同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内ICU进修模式在护士ICU进修教学中的效果,为医院培养更多合格的ICU临床护理人员。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年轻护士50名按计划轮流安排在 ICU进修,由 ICU资深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的方式培训,进修期为30 d,进修后由 ICU 的带教老师及护士长统一进行考核。进修期间内制定ICU专科培养方向,并有步骤地进行临床带教,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并根据护士的工作经验、培养方向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别,采取个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50名进修护士培训后,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培训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培训后患者满意度由(80.8±4.7)分,提升至(98.8±1.2)分,差异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的、个体化的进修计划与培养方向,能够让进修护士将ICU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对ICU工作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利于掌握并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问题的循证知识、态度、行为及培训状况,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方便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护士150名,采用术前禁食禁饮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知识评分为(52.95±11.59)分,态度评分为(88.34±12.74)分,行为评分为(78.66±10.86)分;外科护士对术前禁食禁饮相关循证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知识得分为良者仅占3.27%;学历、技术职称、工龄等因素影响术前禁食知识、态度、行为(P〈0.05)。结论:临床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和技能仍有欠缺,对开展循证护理培训需求迫切,应改变观念,加强对外科护士术前禁食禁饮循证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护士对临床常见问题的循证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适合军队中小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方法 参照军地急救技能比武模式,有针对性地以战伤救护训练及重症监护技能培训为核心培训方法,分析培训前后急诊专科理论与技能的考核成绩、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及医师、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急诊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及医师、患者满意度比培训前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参加军队卫勤比武及地方急救技能比武,总结急诊专科技能培训方法,切合本院实际情况,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为培养急诊专科护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为临床培训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6名医师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终结性评价,观察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比较两组儿科住院医师的年度考核及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为(90.87±3.27)分、临床思维为(90.52±3.71)分、医患沟通为(92.78±3.79)分、技能操作为(93.82±4.13)分,高于对照组的(87.83±4.45)分、(85.93±5.04)分、(88.45±4.42)分、(88.84±5.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专业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临床专业技能、查阅资料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临床思维、提高合作能力、提高管理患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评价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展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中,加强科学的评价,能培养出更具责任感、胜任能力更强的儿科医师,在儿科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