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回植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LC回植椎管成形术25例(A组),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20例(B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205.7±55.1) mL vs.(506.6±187.8) mL],术后引流量少[(136.0±31.6) mL vs.(211.0±26.5) mL](P<0.05)。两组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A组ODI评分低于B组[(20.2±2.4)分vs.(22.9±2.9)分](P<0.05)。A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B组发生脑脊液漏5例,其中合并感染3例。结论PLC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有利于远期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68例手术方法为半椎板切除术,观察组60例手术方法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评价不同手术疗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椎管矢状径。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术后变化幅度更大,观察组的JOA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用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手术指标(伤椎Cobb角、伤椎前高度压缩比及椎管侵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伤椎前高度压缩比、椎管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伤椎Cobb角、椎管侵占率低于对照组,伤椎前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更有效提高患者椎体强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真 《安徽医药》2018,22(1):118-121
目的 分析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DLS)合并椎管狭窄的效果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收治的76例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优良率、腰椎生理前凸角及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52.63%),观察组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44.74%)明显高于对照组(13.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10.49±1.5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35.69±3.19)°与术前的Cobb角(27.61±2.29)°及腰椎生理前凸角(11.71±2.21)°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1.23±0.49)分及JOA评分(26.79±3.77)分与对照组VAS评分(2.14±0.56)分及JOA评分(20.13±2.5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S合并椎管狭窄经选择性短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临床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冠状Cobb角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恢复,椎间隙融合情况良好,腰腿疼痛症状也得以有效缓解,但由于内固定降低了脊柱的灵活度及顺应性,邻近节段的退变较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型钛板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足部骨折的疗效。方法120例足部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同时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骨折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骨折疼痛评分(2.5±1.1)分低于对照组的(5.3±1.8)分,踝关节功能评分(90.2±5.4)分高于对照组的(83.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中药熏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骨折疼痛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PVP治疗,观察组给予PVP联合PPS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1.25±6.18)min长于对照组的(82.19±2.51)min,住院时间(6.23±1.21)d短于对照组的(9.56±2.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22.86%),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5.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PPSF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单侧半椎板开窗切除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2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肿瘤25例护理经验。结果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的护理要点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半椎板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61.38±2.44)cm、术中出血量(95.31±23.38)ml、术后引流量(14.67±3.12)ml及VAS评分(2.16±0.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2.32±3.08)cm、(276.32±41.54)ml、(165.19±36.35)ml、(3.78±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 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其远期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兵兵 《安徽医药》2016,37(7):887-889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评估,针对性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措施,术后的病情观察、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32例行肿瘤全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有3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经积极治疗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症状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出现切口脑脊液漏,经治疗护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对于椎管内肿瘤行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的患者,术前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组织有效的功能训练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后认真的病情观察和悉心的护理,为预防并发症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通道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3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21例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结合单侧开窗减压治疗;B组22例行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板开窗减压治疗,从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8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14.29±14.52)min、(38.57±8.68)mL、(50.47±55.34)mL、(2.86±0.96)分、(1.14±0.79)分,B组分别为(123.41±12.38)min、(267.95±26.76)mL、(217.50±27.68)mL、(3.59±1.14)分、(1.86±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rate of spinal compromise,RSC)及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16.20±4.25)°、(4.89±1.22)°、(4.95±1.17)°,B组分别为(15.11±5.61)°、(4.56±0.93)°、(4.64±0.8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椎管狭窄率(RSC)分别为(31.23±8.21)%、(4.54±1.34)%、(4.30±1.33)%,B组分别为(29.25±9.66)%、(4.93±1.56)%、(4.71±1.4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A组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结合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椎板与全椎板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作用,以明确哪种方法对脊椎生物力学影响更少,术后恢复效果更佳。方法 12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半椎板手术组65例,全椎板手术组为63例,均于手术后第2周进行脊柱生物力学检查,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半椎板入路组术后脊柱生物力学功能较对照组强结论半椎板入路手术对脊柱功能损伤及术中出血少,患者适应性强,术后恢复也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限保留椎板,保留腰椎后方稳定结构的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有限保留椎板及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扩大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住院期间术前、术后,以及半年随访时的腰背、下肢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早期对腰背、下肢疼痛缓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43例患者VAS评分在3分以下,5例VAS评分4~5分;术后半年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明显的改善,ODI值从术前的(54.15±21.61)%下降至(8.10±6.74)%,疗效评定优良率达95.8%.结论 有限保留椎板的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减压彻底,不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早期疗效确切,有助于早期功能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另68例行全椎体切开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9.71%,对照组优良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采用手术治疗,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曾晖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40-241
目的对比分析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对照组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限至术后3年,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均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E级约占53.33%,对照组E级约占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9.6±2.8)分,对照组为(48.1±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较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中期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对照组41例行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较对照组的82.93%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加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测量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的腰椎管面积,同时记录患者主观对腰腿痛的Greenough和Fras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2.5~6)年.狭窄节段钛网椎管成形前横截面积为正常横截面积的(62.8±11.2)%,术后1年面积为(120.2±5.8)%,最后1次随访时为(123.6±9.2)%.术前Greenough和Fraser评分为(25.7±6.9)分,术后1年为(68.1±2.9)分,最后1次随访时为(68.7±8.7)分.椎管横截面积、Greenough和Fraser评分术后1年与术后最后1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够在恢复椎管形状、免除马尾及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进行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持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94.01±1.86)%]、后缘高度[(95.13±2.71)%]及Cobb角[(6.53±1.8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6.87±4.33)%、(43.45±3.89)%、(28.33±2.58)°],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1.01±0.67)分]低于对照组[(3.23±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骨折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咬合关系、张口度及颞颌关节区不适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观察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率为72.5%。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钛板联合颌间牵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牙齿损伤、感染、面部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跨上椎固定和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6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术前Cobb角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人体功能性障碍评分(JO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术后6个月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术后即刻Cobb角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予以经伤椎双侧固定治疗,术后对于脊柱矫正度的维持更佳,固定稳定性更佳,跨伤椎固定复位效果更佳,稳定性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