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91篇。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有49个,其中肝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最多见;提取常见症状共65个,包括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易怒、纳呆等;病位以肾、心、肝、脾为主;病性以虚为主;脉象以细数、沉细、弦细为主,舌象以舌淡或舌红,苔薄或少苔为主。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集中,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血虚为最多见;②E2与肾、血虚呈负相关;FSH与肾、血虚呈正相关;FSH/LH与肝、气滞呈正相关。结论:E2下降、FSH升高是肾虚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FSH/LH与肝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讨论围绝经期综合征(PPS)中医症状学量表的测量误差大小。方法:对2次症状积分值做相关性分析及计算重复测量误差。结果:中医症状加权积分法辨证出的156例PPS患者的证型(参比组)与医生独立经验辨证(待评组)比较,发现二者仅共同检验出55例(35.26%)具有相同的证型;47例PPS患者前后2次症状积分的相关系数为0.98(P<0.0001),前后2次症状积分的差值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5)。测量误差(0.44)及变异系数(1.32%)均较小。结论:PPS中医症状学量表经评价其重测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总结颞叶癫痫的中医临床症状,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颞叶癫痫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颞叶癫痫中医证候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调查的方法,收集10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颞叶癫痫发作期的常见症状依次有:卒然昏仆、运动停止(愣神)、目晴直视、强直抽搐、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咂嘴、口吐涎沫、意识模糊、吞咽、息粗、双目上视或斜视、双手摸索、头昏、咀嚼、喃喃自语或口中有声、胸闷等。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颞叶癫痫的主要证候包括痰气郁滞证、痰火内闭证、心脾两虚证、瘀阻脑络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论: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中医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颞叶癫痫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臧金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8):79-80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肾气亏虚、肝脾等功能紊乱,涉及主要脏腑,有肾、肝、脾,关系冲、任二脉。肾气不足,天癸竭,冲任虚衰是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基础因素。治宜以调整阴阳、补脾、益肾、平肝为主。指出: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各证型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积分、BMD值及骨折特点。结果:三种证候的腰椎及股骨BMD值进行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及脾肾两虚型的BMD值显著小于肝肾不足型;三种证候的积分比较,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三个证候的骨折发生率为脾肾两虚兼血瘀型脾肾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分析总体证候积分与BMD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积分与股骨BMD存在负相关,而与腰椎BMD则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三种中医证候中积分与骨折发生率最高的一型。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医学对生殖的认识和围绝经期综合征(M PS)的表现,探讨其证治特点,认为肾虚阴阳失衡、肝血不足是M PS之本;肝失疏泄,心肾不交是其标。补肾以复肾之阴阳平衡、养血疏肝调肝以复肝体阴用阳之常是其主要治法,并强调心身同治。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女性一生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围绝经期出现的问题并不单纯是生理问题,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综合问题,亦是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涉及婚姻及家庭各方面。近10余年来,围绝经期的中医研究亦是个热门课题。由于该期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严重影响本人以及家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治疗等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对围绝经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252例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选定云南省中医医院泌尿男科、老年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在45-65岁且为昆明本地居民,对每位患者进行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性激素缺乏(PADAM)自我评分,若评分阳性,则纳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中医证候学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有有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证候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共收集有效连续病例1 252例,中医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其中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347例(27.72%),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226例(18.05%),心阴虚证+心肾不交证196例(15.65%),心阳虚证+心肾不交证107例(8.55%),肾阳虚证+脾阳虚证29例(2.32%),肾阴虚证+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127例(10.14%),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阴虚证96例(7.67%),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气郁结证52例(4.15%),湿热瘀阻型28例(2.24%),单纯肾阴虚证14例(1.12%),单纯肝气郁结证30例(2.4%)。结论:肾阴虚、肝气郁结、心肾不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中医证型,且多为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1.
药膳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2010-10—2011-11,笔者采用辨证药膳处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6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系统:①月经的改变,可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频发量多或淋沥出血,月经周期延长、量少直至闭经或突然闭经。②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可表现为性交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从而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断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常见有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忧郁健忘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102篇期刊文献中围绝经期综合征(PPS)的分型,通过百分位数计算结果,取累积频率为25百分位数以上的证型作为PPS的主要证型;取各证型累积频率为75百分位数以上的症状、体征作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体征;归纳出PPS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郁证、心脾两虚证。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舌边有齿痕、舌淡、舌胖嫩、形寒肢冷;肾阴虚证为:头晕、舌质红、耳鸣、烘热汗出、腰膝酸软;肾阴阳两虚证为:头晕、腰膝酸软、耳鸣;心肾不交证为:心悸、怔忡、失眠;肝郁证为:胸胁作胀或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口苦、胸闷、善太息、脉弦;心脾两虚证为:心悸、舌淡、纳少、失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索温州地区围绝经期失眠中医证型分布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间有无差异。方法:选取我院围绝经期失眠患者22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1)以烦躁易怒、两胁胀满、下腹胀满,淡舌、淡红舌,弦脉、弦细脉最多见。肝气郁滞证占比最多。(2)四种证型在入睡困难、早醒、时睡时醒、多梦、噩梦惊醒、晨起思睡这几种症状上,均存在差异。(3)肝郁气滞、心胆气虚比肝肾阴虚及心脾两虚更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更差。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肝郁气滞、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焦虑、抑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之"绝经前后诸证",其病机总以阴阳失调为主,病位主要在肾,兼及心、肝、脾等多脏,临床表现纷繁复杂,治疗上应以"调和阴阳"为法,强调整体辨证,突出个性化治疗,抓主症,审因辨机,用药上注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方能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机体功能减退,细胞凋亡老化的一个生理过程。这种生理的变化在某些女性可以反映于外而出现的某些症状。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此类症状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且以脑力劳动的妇女及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认为,其症状主要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及雌激素不足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采集108例围绝经期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辨证,确立中医证型名称,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OSAHS频数分布居前10位的症状为打鼾、神疲乏力、头晕、困倦嗜睡、形体肥胖、失眠、腰膝酸软、胸闷、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舌象以淡红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脉、滑脉、细脉、沉脉为主。108例患者中痰湿阻滞证31例(28. 70%)、肝郁(旺)脾虚证28例(25. 93%)、痰瘀互结证24例(22. 22%)、气阴两虚证18例(16. 67%),另外有7例患者的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4种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雌激素(E_2)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痰湿阻滞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气阴两虚证、肝郁(旺)脾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高于肝郁(旺)脾虚证、痰湿阻滞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多为痰湿阻滞证、肝郁(旺)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痰证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瘀证、虚证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88-2491
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相关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其中医证素、证型规律。结果:共纳入73篇文献,总病例数95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心气不足、气滞血瘀、气滞心胸等为常见证型,多见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为本虚中首位,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首,气滞、痰浊次之。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梗的虚实夹杂证候明显较不稳定心绞痛增多;同时急性心梗中瘀血、痰浊证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多于不稳定心绞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本虚标实为其病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最为常见。而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虚实夹杂证候及瘀血、痰浊证素都随之增加,提示中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在标本兼顾的基础上尤其应该注重对瘀血、痰浊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