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麦冬地芍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医经典、生理学等方面归纳"肺肠合治法"的科学内涵;分析多篇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得出血管活性肠肽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结果宣肺、润肠中药汤剂能够调节模型小鼠肺、肠及颌下腺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麦冬地芍汤临床上能有效缓解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口干、眼干等症状。结论基于"肺肠合治法"的麦冬地芍汤改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上调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分泌腺体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有关,往后将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又名舍格伦综合征。若无任何潜在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干燥综合征即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该文主要介绍的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目前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病机仍处在探索阶段,既往诸多医家认为"阴虚"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的病机关键,滋阴清热法是治疗该病的主流,但目前为止该病的根本病机并没有得到统一,有越来越多的医家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寇秋爱教授认为津液的生发、敷布失调是pSS的病机关键,从"一元论"角度出发,提出了气不化津是该病的发病根本,认为气虚为本、病理产物为标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尤以脾气虚为主。该文结合典型病案介绍寇秋爱教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病机认识,从气不化津初步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病机。  相似文献   

3.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西医对其的治疗方法也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发现此病与肠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有关,因此有国外学者提出“肠肾轴”理论。文章将现代医学中的“肠肾轴”理论及中医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肾主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等基础理论相结合,通过联系“肺-肾-肠轴”来分析、探讨IgAN的中医病因病机,利用气机升降理论,疏风宣肺去湿热以消血尿,宣通上焦以助大肠传化糟粕以清除浊毒,利肺通调水道助肾行水以消水肿,为中医认识及诊治IgAN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失宣降,肠腑气机郁滞,多伴有肠道功能障碍等症。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临床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取得显著疗效。大肠为“传导之官”,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代谢功能、免疫调节等过程。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通过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作用于远端器官,这与肺肠同病等中医理论相吻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理论的角度揭示了COPD之肺肠同病的病变本质,凸显中医学脏腑相关的理论内涵,使得中医肺肠同治法具有更为前沿的科学内涵,也为COPD等肺系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炎性肠病(IBD)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IBD的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医将IBD多依据临床症状而命名,多归属“休息痢”“久痢”“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认为IBD病机以脾虚湿盛贯穿疾病发展始终,肺与大肠相合,肺脾气机联动,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发为本病,从“肺合大肠”角度认为肺肠气机失衡,肺肠津液代谢失常,肺肠营阴受损是IBD发生的主要机制;结合IBD慢性、复发性、弥漫性的主要发病特点和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认为IBD的发生均与“肺肠”密切相关,在治疗思路上可补脾益肺、从肺治肠,一方面补脾祛湿,另一方面补母益子而调肠。参苓白术散为治疗IBD常用经典用方,主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更有“培土生金”之功,通过“培土生金”增强肺的功能反过来达到调节肠道的作用,促进IBD恢复。该文重点阐述参苓白术散通过健脾益肺达到调节肠道机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黏膜修复改善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等多个环节发挥治疗IBD作用,为IBD的辨治过程中重视肺-脾-大肠轴调治和后续开展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的病因病机,基于肺的生理功能来论述其产生的机理,依据肺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生理特性,结合气机升降及肺肠相合理论,分析黄斑水肿(ME)与肺的关系,探讨RVO-ME病从肺论治的理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从肺的生理机能论治ME的治疗见解,立足于肺,兼顾其他脏腑,在临证中重视肺与大肠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关系,肺肠同治,运用宣上通下法治疗,顺应调动两者的气机升降,为RVO-ME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刘清泉教授基于肺肠同治理论应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刘清泉教授认为本病以肺脾气虚为本,肺肠合病为标,治疗上立足于肺肠同治理论应用“培土生金法”,以补为通,畅通肺肠,重点强调肺气调治在本病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针药并用,内外齐治,为腹腔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气机升降运动在肺合大肠中的病理关系及应用规律,探讨气机升降运动在肺肠疾患中的临床意义,阐明"肺合大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肺以宣降为本,肠以通降为要。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同病的病机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肠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莫芳芳  高思华 《中医杂志》2012,53(20):1711-1713
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认为,肺病多导致便秘、泄泻、痢疾、脱肛、腹痛腹胀、痔疮便血、肠痹等肠病发生;肠病多导致喘证、咳嗽等肺病发生.通腑是肺病治肠的主要手段;理肺、润肺、豁痰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手段.分析发现,在病因特点上,热、燥、寒邪影响肺或大肠,多易发生肺病传肠,或肠病传肺,说明肺与大肠二者有着共同的病因易感性,可反证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机传变特点上,导致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的内在病理机制是一致的,表明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是实现肺与大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反证了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与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二者相互对应,息息相关.在治疗特点上,通腑、理肺的肺肠互治可反证肺与大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以肺、肝、脾、肾为主,肾藏精濡养四肢百骸,肺之通调水道影响津液输布,肝失调达阻碍津液运行,肝血亏虚则致燥症丛生,肝郁致瘀加重津液输布不通,脾主运化统领水精输布,脾虚生痰湿阻滞气津运行。各医家或侧重单个脏腑为主,或和而治之,现从以上四脏之病机虚实浅谈干燥综合征之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苏健  刘学  张伟  杨诗媛 《山东中医杂志》2024,(4):343-347+356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口咽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本病病机演变中的核心脏腑。然脾胃升降喜恶各有不同,在温补脾气的同时,亦要强调顾护胃阴的重要性。胃阴与本病的相关性表现在:肺胃经络相同,气机同降,喜恶相似,同气相求,故干燥综合征常累及至肺;胃主通降,胃阴亏损,胃气不降大肠失濡而易见便秘;起初多为肺胃津伤,病久多累及肾液,且因女子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易耗伤津血,故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胃阴衰则阳明经无以滋养筋骨关节而见关节屈伸不利。根据胃阴耗伤程度及分期特点,早期甘凉濡润,中期甘寒滋养,晚期滋肾增液。  相似文献   

12.
张静  郝冬林 《江苏中医药》2023,55(11):39-41
“主客交”理论出自《温疫论》,原用于温疫病后期变证的治疗,后被引申至人体正虚而邪毒胶结于血脉为病,对各种慢性疾病属正虚邪着、缠绵难解者有广泛适用性。干燥综合征又名“燥痹”,其病程漫长、经久难愈,属“痼疾”。本病病机责之于正虚外感、阴虚津亏、燥盛化毒、气滞血瘀等,由虚、燥、毒、瘀相互胶着所致,故适用“主客交”理论辨治。临证以扶正祛邪、分解主客为基本治法,运用麦冬地芍汤化裁治之,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除有口眼干燥症状之外,还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皮疹及肺肾肝等内脏损伤表现,其中发热的出现则提示由于各种原因(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pSS疾病活动,治疗时常因激素用量的加减、长期使用与否及其潜在不良反应等诸多顾虑而感到棘手。  相似文献   

14.
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以口眼干燥、乏力、低热以及鼻、硬腭、气管、支气管、消化道粘膜、阴道粘膜的外分泌腺体分泌减少,而出现相应症状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确,西医对本病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对此,笔者于2004年9月~2008年4月,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此病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沥涟  席晓荣  肖瑾  陈敏 《光明中医》2023,(17):3317-3320
现代医学认为肺脏与肠道分属2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临床治疗上也多以孤立的角度看待,而单独论治其一往往疗效欠佳。中医藏象学则认为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由此延伸出的“脏腑合治”思想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肺肠在生理及病理上的密切联系,并根据肺肠在三焦体系中的位置关系和对气津运行的联动作用,结合现代医学微观研究下肺肠菌群的相关性,从中医整体思维的角度对“肺肠共治法”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其义理精髓,内涵丰富,可广泛应用于许多肺肠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中。  相似文献   

16.
“同气相求”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复杂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化繁为简的作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干燥综合征两者在临床上可作为相互的继发性疾病存在,目前两者相互为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在现代研究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干燥综合征存在多因素的重合:相似的遗传关联、相同的感染因素、独特的靶细胞凋亡方式以及共同的女性高发率,提示着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干燥综合征合并存在某种必然性。本文将基于两者的中西医认识,从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方面来探讨两者在中医病因病机中“同的基础”,进一步分析两者在各个阶段因“气的相求”而导致临床共病的过程:早期和无症状期——虚郁化热伤津生燥;症状期——湿热伤津生燥;晚期——瘀滞津伤失布化燥;更对“同气相求”理论进一步探析,以期为临床复合疾病的探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认知障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学对老年呆病有长久的认识,有一定的辨证论治经验。中医基于整体观、脏腑论治,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但从娇嫩之肺脏论述较少,文章基于中医脏腑表里相通理论及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病机、临床研究三方面分析“肺肠相表里”理论与痴呆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关联。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纳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之气,专司呼吸调节,将清气津液输布全身温润肌肤,将上焦之水下输膀胱,百脉得肺气充盈,血液运行畅通,脑清神明。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肠腑水气,形成排泄糟粕之物。五脏水谷精微有赖肺的宣发输布,助行六腑之大肠排泄糟粕之物;六腑之大肠承担排泄之功能,肠腑洁净有助于肺气宣降,通调水道便于利行。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上自发育开始紧密相连,二者来源相同,存在相同的黏膜防御活性肽;肺部疾病以及肠道炎症,共有活性肽表达失常,免疫紊乱,疾病易生。肺肠同治:一者通腑能增进肠道蠕动,使腹压降低,改善肺功能;二者通腑能清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肺肃降畅通,清气易摄,脑腑清灵,记忆新生。文章基于“肺肠相表里”理论治疗痴呆,为认知障碍的中医药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以阴虚为本、燥毒为标,整体表现为免疫系统的“亢则害”,治疗当遵“承乃制”之法。肝气亢盛反似胜己之肺金燥化贯穿本病始终,“肝木偏亢,肺体失养”为其病机关键。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论述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亢害承制关系,并提出调肝理肺、佐金平木法治疗本病。调肝是为补肝体之虚、疏肝木之气、制肝用之亢,理肺则为润肺体、调肺气、疏调水之上源,使气行津布则燥愈,并提供验案一则以示佐证。  相似文献   

19.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肺与大肠作为一个整体而相互关联。近代生物学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呼吸道微生态相互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失衡进而导致呼吸道微生态组稳态失衡,即“肠病及肺”,故中医临床往往以“肺肠同治”法进行治疗。西医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肠道微生物组稳态失衡,而肺作为一个毛细血管密集的脏器,是糖尿病的重要靶器官。因此通过研究近年来的文献资料,结合肠道微生物组这一热点,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糖尿病肺损伤中的生物学基础,进而丰富中医藏象理论内涵,为防治糖尿病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