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基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岭南班学生培养的计划,此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学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主编写的岭南特色教材,经过线上慕课以及线下图文并茂的皮肤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床边教学及跟师见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通过慕课与教材的自主预习、图文并茂的堂上理论、紧密结合的临床实践的教学设计,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人才提供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案例教学法(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应用。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五年制岭南班学生,根据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中所涉及8个岭南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内容,将岑氏、邓氏、甄氏、补土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为主、中医临床实践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梁氏脾胃、岭南林夏泉、扶阳与经方、肾病4个流派教学内容采用传统PPT教学模式应用于对照组,同时比较2组考核成绩及调查课后学生对此教学模式反馈信息。结果 观察组卷面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多元化教学方法满意度较高。结论 岭南内科杂病诊治课程教学中采用C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开拓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辨能力,通过流派跟师抄方,弘扬地方医学特色,有助于提升中医本科教育阶段的人文素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武莉华  陈玲  符文彬 《新中医》2021,53(24):219-221
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医教协同,培养知识、能力、职业价值与态度并重的医学人才。为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分离的不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开展了针灸临床特色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特色针灸技术以临床带教结合多媒体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以期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中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及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高质量针灸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对学生中医思维弱化与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并积极开展相关中医本科教学改革探索,逐步通过"一核心,四改革,四支撑"的改革实践,构建了"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1"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简介1956年,我国借鉴西医高等教育模式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制度可谓创举,发展至今已完全替代传统师承教育成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主渠道,但学生中医思维弱化与中医临床实践能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分析了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采取不断优化硕士课程设置,增加临床实践时间、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规范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培养行为的实施等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薇  邹婕  林燕璇  陈丽仙 《新中医》2022,54(23):221-224
深化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医学人才,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立足医教协同,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促进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以中医学专业八年制国维班为试点的中西医临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中西医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举措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学生课程学习学分绩点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均较传统教育模式下同专业其他班学生更突出。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中西医临床课程“一体化”提高了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中西医临床思维等各方面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病学》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其独特的临床辨证思维和处方用药特色,使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温病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出发点,认真研究备课艺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注重临证实践,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以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是中医思维能力,在临床阶段要培养中医妇科学应用型人才就必须突破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部分中医思维模式束缚,开展传统文化普及、重视研读经典著作、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其中培养兴趣、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基础、精读中医经典及中医学术流派经典著作、培养中西医结合思维是立足思维培养,构建中医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梯。指导中医妇科学实习生培养中医思维是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结合妇科学科特色,强调中医思维的临床意义,重视中医妇科学科用语及临床用药规律,突出中医妇科学中医思维特色及养成中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作为中医经典《伤寒论》必修课之后的一门重要拓展课程,于2005年首次开课,2006年起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伤寒论思维与辨析》,曾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传承班必修课程。该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为目标,以伤寒论必修课程以外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轮改革与创新中,此课程教学团队倡导贯彻“在学,不在教”的教学理念,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思维与临床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减了教学学时,丰富了教学方法,借助学习通平台统计功能,依据课程报告、课程统计、问卷调查等方式,目前已取得可信任、可评价、可反思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经典文献,中医经典文献在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结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然而,现行中医经典教育存在对经典课程不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未能很好地结合等问题,影响了中医人才质量。文章提出,应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注重学生中医临床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陈玲  傅文  于涛  符文彬 《新中医》2020,52(20):204-206
践行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经典、强临床”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能力,基于不同层级学生精准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 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特色针灸临床教学分层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多元化分层培养教学资源,构建特色针灸临床教学分层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君丽  陈文勇  周世卿 《新中医》2023,55(20):207-212
目的:观察以床边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耳鼻喉科学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 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 级“国维班”的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进行“临床课程一体化”教 学改革,按照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以专科病种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课程教学有2/3 的课时采用 “床边教学结合讨论”的形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多样的学习评价 机制,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多数学生认为在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注重临床知识的总 结和应用,认为床边教学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且对中医耳鼻喉科学的教学目的很清楚。结论:以床边 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医学生更好地收获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诊治能力,提高教学 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中医骨伤学学生培养的关键。为了寻求一个有利于提升中医骨伤学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举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积极研究教学改革,探索出一套中医骨伤技能训练新模式。通过建立中医骨伤临床技能实训基地和构建中医骨伤网络平台,形成基于多维立体化教学实训平台培养中医骨伤人才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为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师承制、小班化的特色与优势,探索了一种以经典课程为牵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内经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临床技能培养,基于中医各家学说的中医临床视野拓展与临证能力培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内经理论临床应用》课程是中医院校较早实践PBL教学的课程之一。采用专题讲座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既能使学生高效率获得教师的经验,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以经典指导临床实践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临床带教是高等中医院校提高实习质量、培养中医高级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通过一年的规范化临床实践表明,经过规范化临床带教培训的实习生,其综合成绩、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中医基本操作、西医基本操作、病历书写等考核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规范化临床带教可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习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至今仍是所有中医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法宝。在《伤寒论》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就是把“铁杆中医”的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坚守“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之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根植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