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故二者的鉴别诊断成为临床焦点。常规MRI均表现为新的或原有病灶扩大的异常强化伴周围水肿,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非特异性症状,故常规MRI和临床表现无法区分二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种fMRI技术展现出鉴别诊断的较大潜能。本文综述功能成像技术在胶质母细胞瘤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等17个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GB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多模态精准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本组患者至术后末次随访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u survival,OS)为11. 7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癫痫、KPS评分、肿瘤大小、多模态精准手术、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 0. 001)、术前KPS评分(P=0. 002)、肿瘤切除程度(P 0. 001)、放化疗(P 0. 001)、同步放化疗(P=0. 046)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多模态精准手术组的全切率(73. 7%)及术后KSP评分(73. 7%)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37. 3%和45. 8%);并且比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 0. 05)。MGMT甲基化的患者中,替莫唑胺单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术前KPS评分60分的老年GBM患者接受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行短程低频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多模态精准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GBM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MGMT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术后应尽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以二次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金标准。术后3~6个月,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测相对脑血容量(rCBV),弥散成像(DWI)检测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MRS)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参数并计算Cho/NAA、Cho/Cr比值,PET-CT检测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45例中,胶质瘤复发34例(复发组),放射性坏死11例(坏死组)。复发组rCBV、SUV、Cho/NAA值明显大于坏死组(P<0.05),而ADC值明显小于坏死组(P<0.05);两组Cho/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ADC、Cho/NAA、Cho/Cr、SUV均具有鉴别价值,其中rCBV效果最佳(P<0.05);而Cho/Cr无明显鉴别意义(P>0.05)。rCBV、ADC、Cho/NAA、Cho/Cr、SUV联合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和100%,明显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单纯应用MRI或PET-CT某一序列或单一检查手段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PWI、DWI、MRS、PET-CT,可显著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手术切除、术后放疗以及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是治疗初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经过标准化治疗后肿瘤进展的病人,可以采用继续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但现在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1]。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肿瘤,高度表达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贝伐单抗可以高度选择性的作用于VEGF,从而达到阻断肿瘤生长的作用。最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经将贝伐单抗作为临床一线药物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氰质子波谱成像(~1H-MRSI)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前均行常规MRI及~1H-MRSI检查,根据常规MRI及~1H-MRSI特点预测其病理性质.并总结出本组病例~1H-MRSI特点.结果 29例中,术前预测正确25例,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1H-MRSI表现为NAA明显降低,Cho升高,肿瘤内或边缘Cr/NAA比率显著升高,出现Lac峰.结论 肿瘤内或边缘Cr/NAA比率显著升高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特征,术前~1H-MRSI能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提供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坏死是脑胶质瘤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或残存及与放射性坏死的鉴别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两者在常规MRI上均可表现为逐渐增大的强化灶、水肿、占位效应以及局部坏死、囊变,因此不易鉴别.由于两者的临床病程、治疗手段及预后差别很大,因此及时对两者进行明确诊断,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近年来,MRI成像新技术在鉴别脑胶质瘤残留或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现就这些MRI成像新技术在两者鉴别应用方面的进展做出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星形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及放疗后40d,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频繁呕吐与浅昏迷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浅昏迷,频繁呕吐,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右颞颅骨缺损4cm×5cm大小,左侧肢体肌力Ⅲ~Ⅳ级,无病理征。头颅CT示,右颞叶内4.5cm×3.5cm×3.5cm的囊性病变,囊壁薄,周围脑水肿明显,同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向对侧移位1.0cm。局麻下,在右颞骨窗缘后1.0cm处锥颅,囊肿穿刺成功后,置入直径0.25cm硅胶管,放出草黄色液体约24ml,继注入5ml无水酒精,夹闭4h放出,再注入无水酒精3ml,保留2h后放出并拔管。术后抗脑水肿治疗。半年随访,颅内…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60岁男性,因左侧嘴唇麻木1个月余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侧嘴唇触觉减退,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外院头颅MRI检查示右额顶叶占位,考虑转移瘤可能。我院全身PET-CT检查示右额顶部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 相似文献
9.
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山东省三家医院1999-2004年经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05例胶质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对筛选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术后6、12、18、24个月的积累生存率分别为82%、52%、27%、1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术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化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经多因素分析证实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放疗和化疗均能显著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其中放疗是最具统计学意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与血管母细胞瘤(HB)复发密切相关的因素,为临床评估病人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57例HB病人作了术后长期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28.1%)在术后3 ̄132个月复发,复发组首次发病年龄小、术前病程短、肿瘤体积小、常呈家庭性发病、肿瘤呈多灶性、肿瘤中毛细血管白细胞附壁少或缺如,主要含毛玻璃样间质细胞和肿瘤中出现较多异型核间质细胞,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3岁。于2006年2月19日入院。患者曾于1991年6月4日行手术切除胶质瘤,术后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Ⅱ期,患者术后恢复可,于出院后1个月后进行局部放疗治疗,持续5周。随后患者开始服用CCNU化疗,每次服200mg,每8周服药一次,持续服药半年。1994年、2001年曾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迹象。本次入院前半年,患者开始出现言语不清,近2个月来加重,并伴右侧肢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毒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20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病人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化疗和大剂量化疗 自身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方案主要是尼莫司汀(ACNU) 威猛,大剂量组为常规剂量的2倍。结果 常规剂量化疗组13例中,有效1例,微效7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均有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反应。大剂量化疗7例中,有效4例,微效3例,骨髓抑制反应较轻,且能迅速恢复。结论 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好,引起的骨髓抑制在短期内可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多发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并获得完整随访的复发性GBM 106例,其中单发78例,多发28例(多发组);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放化疗、术前KPS评分从单发GBM中选取与多发GBM相匹配的病例28例作为对照(单发组);多发组根据肿瘤切除程度进一步分为全切组和部分切除组。结果 本组复发性多发GBM占26.4%。多发组中位生存期(4.5个月)明显短于单发组(8.5个月;P <0.05)。多发患者中,全切组中位生存期(7.9个月)明显长于部分切除组(3.7个月;P <0.05)。结论 复发性多发GBM预后较单发患者差;肿瘤切除程度越高,患者预后也越好,建议术中在保证重要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多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GBM,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1年、2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65.3%、34.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切除程度、治疗方式是影响GBM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及治疗方式是与GBM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切除程度和治疗方式是影响GBM预后的主要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和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GBM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报道占颅内肿瘤的10.2%,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而居第二位。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一般常在8个月之内,生存时间平均1年,个别可达2年。由此可见,胶质母细胞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何改善其预后是很多年以来神经科医师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994~2014年收治的69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肿瘤标本,以死亡作为随访终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生存期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3.0~2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50岁、肿瘤未全切、染色体1p/19q未缺失、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未突变为生存期危险因素(P <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50岁及染色体1p/19q未缺失为独立危险因素(P <0.05)。将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并分为高、中、低危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5、6.5、9.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为6.5、11.0、15.0个月;3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体生存期均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年龄≥50岁、肿瘤未全切、1p/19q未缺失和IDH1未突变,是影响原发性GBM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将GBM生存期危险因素量化后进行分组,可为GBM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假性进展指颅脑恶性肿瘤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结束后核磁共振提示原肿瘤部位影像增强或出现新病灶,但临床症状无进展,且无严重占位效应,则视为疑似假性进展,后续仍按原方案化疗,再次行头颅MRI复查,病灶长径总和无变化或变小则判定为假性进展。假性进展多见于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如胶质母细胞瘤、间变胶质细胞瘤。本文就目前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假性进展的研究背景、发生机制、诊断以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胶质瘤术后均行放射性治疗的病人27例,经常规MRI复查不能区分胶质瘤放疗后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均采用IH-MRS检查,对比分析胶质瘤放疗后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的相应脑组织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等的代谢规律.结果 经1H-MRS诊断,胶质瘤放疗后复发14例,放射性脑损伤9例,胶质瘤放疗后复发合并放射性脑损伤4例.1H-MRS影像表现:脑胶质瘤放疗后复发:Cho上升,NAA下降,Cho/Cr比值升高;放射性脑损伤:Cho、NAA、Cr均较低.结论 1H-MRS对判断脑胶质瘤放疗后脑损伤或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磁共振(MRI)征象与异柠檬酸盐脱氢酶(IDH)1、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诊断为GBM的病例,分析术前MRI与IDH1、MGMT免疫组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11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行IDH1、MGMT免疫组化检查,IDH1阳性29例(26.1%),MGMT阳性60例(54.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x2=9.400,P=0.009)、MRI增强(t=2.204,P=0.030)、瘤周水肿(PTE)分度(x2=6.411,P=0.041)和主要侵袭部位(=2.788,P =0.006)与IDH1的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P=0.015)、MRI增强(P =0.037)和主要侵袭部位(P =0.024)是预测IDH1阳性表达的主要因子,其中肿瘤最大直径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5);MGMT的阳性表达与病变个数(x2 =6.678,P=0.010)、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4.320,P=0.000)、囊变(x2=16.185,P=0.000)、坏死(x2=8.325,P=0.004)和主要侵袭部位(t=2.612,P=0.010)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数量(P =0.008)、囊变(P=0.000)和DWI(P =0.000)是预测MGMT阳性表达的主要因子,其中DWI高信号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IDH1、MGMT免疫组化结果与常规MRI上肿瘤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分析影像和病理的相关性,有利于筛选和初步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98例原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起病至就诊时间、术前有无癫痫发作、术前KPS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是否发生囊变、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行同步放化疗、术后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共11项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有无癫痫发作、肿瘤部位、术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是否同步放化疗、术后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手术切除程度、肿瘤部位、术前KPS评分、术后是否同步放化疗、术后是否颅内感染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肿瘤部位、术前KPS评分、术后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其中手术切除程度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而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可能与感染诱导的肿瘤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