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是一种胞内表达的中间丝蛋白,其在星形细胞的表达极其丰富,并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血脑屏障的形成与维护、突触功能的调节、细胞形态的维持等[1]。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近几年新被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介导所产生的GFAP抗体所致的星形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近年来报道较罕见的免疫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 其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为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文中就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全面阐述, 以提高广大临床医师, 特别是神经专科医师对于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抗体由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性淋巴细胞产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生物标志物,脑、脑膜、脊髓及视神经最易受累,对激素敏感。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所致脑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EBV脑脊髓炎继发自身免疫反应在国内尚无报道,国外有极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4.
<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是分子量为50-52kD的酸性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富含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以中间微丝蛋白和可溶性蛋白 两种形式存在于胶质细胞的胞浆中,是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蛋 白。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引起反应时,其表达发生 变化,因此GFAP能够用来特异性地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被 认为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 内GFAP的增高,可能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 损伤区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轴  相似文献   

5.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的新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发热、头痛、脑病、脊髓炎、视力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内外已有研究人员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关于GFAP-A的诊断和治疗仍缺少国际共识和统一标准,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亦尚不明确。现将GFAP抗体检测方法,GFAP-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GFAP-A的认识,并对GFAP-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是一种表达在髓系细胞上的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仅表达在小胶质细胞表面[1],参与小胶质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扩增、迁移、存活、激活、吞噬[2~8],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病理性蛋白、凋亡神经元[9~14]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猫脑额叶运动区皮质后该区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S-100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临床上伽玛刀治疗癫痫等疾病选择合适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提供敏感监测指标。方法健康家猫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伽玛刀10Gy和25Gy组,于照射后24小时、7天、14天,对靶区取材,进行GFAP、S-100检测。结果伽玛刀照射猫额叶运动区皮质后14天内GFAP和S-100蛋白均有表达增强,与照射剂量和时间正相关。结论伽玛刀照射猫额叶运动区皮质后14天内GFAP和S-100蛋白均有表达增强,与剂量和时间成正相关。S-100蛋白可能是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化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变化。方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并用EGFR抑制剂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干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化学、RT-PCR分别观察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EGF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不仅GFAP表达增高,EGFR表达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EGFR抑制剂Genistein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表达下降,与活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形胶质细胞活化后,EGFR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GFR表达,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柚皮苷(Naringin,NR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星形胶质细胞是否参与其中。方法柚皮苷连续灌胃7 d后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2 h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24 h后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数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eosin,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结果同模型组相比,柚皮苷预干预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免疫染色显示柚皮苷可以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同时Cx43的表达也有所降低(P0.05)。结论柚皮苷预干预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同降低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核酸代谢异常及蛋白合成减少是Alzheimer氏病(AD)的特征.作者为了研究AD时纤维性星形细胞的核酸改变,对10例尸检证实的AD患者(年龄51~88岁)和10例年龄相匹配的无痴呆患者作为对照,测定其海马终板和齿回分子层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阳性细胞和终板的锥体神经元的RNA含量,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1)在AD与对照组之间GFAP的星形细胞形态学特征无差异;(2)两组齿回分子层的星形细胞的RNA含量与海马终板星形细胞的RNA含量无差异.而终板的锥体神经元的RNA在AD患者比对  相似文献   

13.
Mori和Morimoto指出,星形蛋白(Astroprotein,AP)是家族性矇性痴呆的主要蛋白成份或10B旦白(10B fraction protein)的一部份.对正常脑组织的微纤维星形细胞、以及对反应性星形细胞和瘤性星形细胞均有特异性.与后来Eng等检出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系同一物质.Mori等从人体星形细胞瘤中成功地分离出该蛋白,并根据双抗体法创造出放射免疫系统.作者就脑脊液AP定量分析对脑瘤免疫化学诊断的可能意  相似文献   

14.
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和振荡法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的纯度鉴定;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共培养,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结果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抗体标记阳性,细胞纯度达98%;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加快,NSE阳性细胞及TH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可快速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包括多巴胺神经元细胞分化,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支持神经元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方法 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保存完整的30例胶质瘤标本,均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T细胞)、抑制性免疫细胞[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免疫抑制信号[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分布和表达。结果 CD4+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占比极低;15例(50%)CD3+T细胞占比> 3%,CD8+T细胞分布与CD3+T细胞相似;仅2例(6.67%)检测到极少FoxP3+Treg细胞。24例(80%)胶质母细胞瘤胞质强阳性表达TGF-β,且其表达与CD3+T细胞分布存在相关性,TGF-β高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对各种损伤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大量表达、活性增强,这种由常态转变为反应性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是目前研究热点。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实验组20只。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深圳新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模型组、实验组利用鼠脑立体定向仪、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余干预措施与模型组一致。造模1 h后,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60 μg/kg,余2组未注射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后6 h,24 h,48 h,72 h,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假手术组未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模型组干预6 h即有少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48 h后开始增多,至72 h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达高峰(P < 0.05),7 d后仍有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但较72 h时有所减少。实验组干预6 h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与模型组相似,干预24 h,48 h,72 h,7 d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 0.05),细胞变形程度减轻。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抑制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对损伤脑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D模型中GDNF与星形胶质细胞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对多巴胺(dopamine neurons,DA)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右侧前脑侧束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PD模型右侧黑质内注射GDNF,于注射后第6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a,TH)的变化。结果模型组、PBS和GDNF组注射侧与非注射侧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均发现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GDNF组与模型组相比,发现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同时残存的DA能神经元数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黑质内注射GDNF可能通过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保护PD大鼠模型黑质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 (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 ,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脑出血后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 4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 ,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 ,尤以 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 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以尾壳核局部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抗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脑出血后MVZ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发现脑出血后4 h 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伸长,在MVZ形成明显弧形带状分布,尤以MVZ背内侧区、中间带及腹外侧区明显.提示MVZ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阳性的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0.56±12.04)岁,其中男10例,女6例。主要首发表现为发热(14/16)、头痛(12/16)、尿便障碍(12/16)、恶心呕吐(7/16)、双下肢无力(7/16)、意识障碍(4/16)、记忆力减退(2/16),其中9例患者最初考虑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无患者发现肿瘤。14例患者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2例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对激素及免疫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