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学在诊疗疾病过程中蕴涵和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基本内涵,其基本思想和精准医学理念在许多方面高度契合,如“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及中医对患者症状的计量诊断等,均体现出“精准”之处。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使中医药诊疗体系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向精准医学发展。中药在产地来源、炮制规范、应用形式及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精准化,也更有利于中药精准疗效的发挥。通过阐述精准医学与中医药的关系、大健康前提下“精准中药”的特点以及“精准中药”的代表性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精准中药”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饮片形制入手,在总结煮散饮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管理理念,提出精准煮散饮片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本文探讨了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剂量、粉碎粒度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精准煮散饮片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的继承与创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均一化处理,使之实现生产和配给的标准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评价的可靠性,从供给侧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在于多部位多靶点发挥作用,这既是中医药取得临床疗效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医药客观化、直观化、普及化乃至国际化、现代化的极大障碍。本院肿瘤科林洪生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的肿瘤基础科研中,一直强调对中药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按照中医的配伍理论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试图探索出一条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新途径。笔者现就林洪生主任医师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合理配伍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必由之路”的学术观点加以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药性理论,遵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实现"整体综合调节"的目标。中药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中药性味配伍是中医方药理论中最具特色的层面,是方剂配伍的原始理论之一,结合病证特点,研究方剂性味配伍,有利于明确方剂的配伍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行中药成分、剂量、配伍关系等的研究,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符合中药性味的药理效应入手,对性味组分的配伍效应与机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解析中医药配伍机制,用现代信息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综合探究中药性味归属与组分配伍后药理效应消长的相关性,有利于推动中药复方理论的发展。中药性味与组分配伍研究应该注重性味配伍后对组分配伍药理效应的结合,明确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更好的发扬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配伍方式和药效进行了综述,为后续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筠  李澎涛 《中医杂志》2012,53(14):1189-1191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的新模式,其所形成的治疗趋势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复杂网络是描述复杂系统的一个有力工具,网络生物学的发展为中医药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网络生物学的视角阐释中药有效组分治疗该类疾病的配伍规律和药效机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科学命题.以网络生物学为研究方法和工具,中药方剂有效部位经组分配伍,在防治脑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充分肯定。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热点,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临床应用和研发中药新产品、揭示中药复方配伍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和认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笔者对其研究难点、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一综述。1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与中医精准用药的关系。方法:从中医"理法方药"遣方用药流程,明晰中医药精准用药的核心。结果:传统中医药通过"方证对应"实现了用药方案的多样化,满足"一人一方",通过"药证对应"及"品证对应"进一步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满足了中医临床"个体化"的需要,具有精准医学的特征。同时,中药炮制减毒增效,是中医精准用药的基础。中药炮制是临床用药之精华,但传统继承和现代研究的不足,制约了炮制学科的发展及应用。结论:必须要在坚持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创新,才能满足中医药精准用药的需要,促进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之一,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因此,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复方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尤其是中药的整合调节作用更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体现了整合医学的思维,是整合医学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数千年积淀 形成配伍理论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中药处方和中成药往往都是有选择性地多味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中医学所讲的配伍理论.中药的配伍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有君臣佐使、七情、药对配伍、药量配伍等等,这些配伍理论都是从古至今经过无数代人共同努力逐步积累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指纹图谱及其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克  王曙东  宋炳生 《中草药》2002,33(11):961-963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原理,探讨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了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促进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收涩药的功用 收涩药味多酸涩,以收敛固涩为主,主治正虚不固,滑脱不禁的病证(见图1).  相似文献   

13.
刘杨  陈凤彩  杨长福  林昶 《中草药》2015,46(22):3427-3433
组织蛋白酶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种类和功能多样,其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双重作用,其适度表达可促进组织或细胞的活化、增殖与代谢,对人体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过度表达又成为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因,成为某种消极因素。中药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源广泛且副作用低,对组织蛋白酶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中药对于组织蛋白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发展缓慢。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组织蛋白酶的部分研究理论和国内关于中药在组织蛋白酶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中药干预治疗对组织蛋白酶诱发相关疾病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中药产业链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剑  杨明  何倩灵  刘泽玉  苏柘童  陈世彬 《中草药》2010,41(8):1230-1233,1365
中药产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征的产业,根据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将有利于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产业链的概念,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对目前中药产业结构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中药产业链的结构进行了描述;在仔细分析当前中药产业链的特点后,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的中药产业链,优化中药产业链,顺应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和谐的中药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1平肝息风药的功用平肝息风药——主入肝经,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传统鉴定方法在中药鉴定过程中的不足(如多来源药材品种鉴定),结合分子鉴定的技术优势与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较为精确的中药鉴定方法,中药系统鉴定法.文章介绍了中药系统鉴定法的概念、原理及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中药系统鉴定法的提出,不仅从性状、显微、化学等“表型性状”方面揭示中药“种”的特征信息,还从其遗传物质DNA信息(基因型)的角度,更深层次的揭示“种”、“亚种”、“居群”等分类及演化关系等,为中药鉴定学科的深入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杨义芳  蔡定建 《中草药》2003,34(6):附2-附4
为促进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评述由色谱等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应用数学手段进行判别,实现以科学、客观、公正、实用的方法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真伪优劣评价。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种植、药材的真伪鉴别、中药生产、新药研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及其研究诸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康廷国  张慧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中草药》2024,55(11):3579-3587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对配伍机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21):4367-4374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是沟通单味药与复方的重要桥梁,研究药对的配伍机制对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从药对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动学及药理作用差异着手对药对配伍机制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药对配伍机制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药对及复方配伍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以药对为基础的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刘昌孝 《中草药》2004,35(6):601-605
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代谢物组学已经用于评价实验动物模型和外源物产生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组织损伤。代谢物组学是新药研究开发的必要一部分,其应用涵盖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实验和作用机制研究。因此,在模型识别和确证、药物筛选、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同样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