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表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1日~5月31日收治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22例为对照组,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收治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方法;观察组按照制订日具体目标及康复指导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指导。入院时、出院时采用自制问卷测评脑卒中知识,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定肢体功能。结果 入院时,两组病人脑卒中知识得分和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脑卒中知识得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两组组FMA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表单可有效提高病人脑卒中疾病知识、康复技能及遵医行为,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回家自行锻炼或休养,运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12康复出院的56例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后家庭照顾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2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时相比,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及康复评定量评分相关指标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延续护理,通过对社区围绝经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康复、生活方式指导及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使其逐步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连续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提高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01—2015-12收诊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52、5.632,P值为0.036、0.028)。结论实施连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脑卒中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实施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已势在必行。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系统化、标准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护理方案,完善我国社区康复培训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设计,时间和单位 于2009年1月~2009年4月对上海某两个社区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研究。 对象 上海某两个社区病程在6个月~2年的脑卒中患者60名。 方法 方便抽样法。描述性研究。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主要观察指标 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康复训练情况、自理能力及照顾者照顾能力情况进行调查评定。 结果 63.3%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水平中等,只有36.7%处于高等;照顾者的照顾水平5.0%处于低等,51.7%处于中等,仅43.3%处于高等;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人数为28名(46.7%),从未参加过社区康复训练的人数为32名(53.3%);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收入、是否参加过康复训练等具有相关性。 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不容乐观,参加康复训练的普及率不高,需加强康复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病友团队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病友团队支持,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康复锻炼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率8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21%(P0.01);日常生活自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基本自理率53.03%明显高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病友团队支持有助于化解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增强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和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认知、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语言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语言和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语言和运动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连续性心理干预路径与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间收治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2例,采用连续心理干预路径)、常规组(42例,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1d、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并加以对比,以评估连续性心理干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1d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值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而在出院当天以及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在综合康复效果上,干预组的康复优良率高达83.3%,也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9.5%(P0.05)。结论连续性的心理干预可更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促进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01—2022-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估2组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上肢评分(24.72±4.27 vs25.19±5.65)分、下肢评分(13.57±3.35 vs 14.16±3.48)分、自理能力评分(52.02±7.38 vs 50.97±7.56)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61.17±8.76 vs 62.23±7.2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70.96±8.15 vs 69.84±8.63)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上肢评分(48.76±7.53 vs 37.18±6.48)分、下肢评分(27.48±5.12 vs 19.48±4.08)分及自理能力评分(76.17±8.69 vs 61.32±7.24)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主要照顾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知信行模式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于入、出院时,采用照顾者问卷评价主要照顾者的知信行掌握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的知识、行为得分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评分和主要照顾者知识、信念、行为得分显著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能可提高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从而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1年的时间里,对入住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的6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借助Hunt-Hess 量表、功能独立性评测、简易智力测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做出了评估。纳入的60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5 d。出院时有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56例接受康复治疗评估的脑卒中患者中,25例(45%)在日常生活方面获得了自理能力,11例(20%)日常生活的部分时间里需要有人照顾,20例(36%)在基本生活上需要全天24 h有人照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07—2016-04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原则实施分组,治疗组(n=39)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n=39)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变化。结果 (1)研究组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2)治疗前2组ADL评分、FMA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FMA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并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伸卒中单元(ESU)社区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将91例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患者按居住社区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ESU组43例,ESU组由卒中专家小组和社区卫生机构每月定期进行健康咨询、体格检查、康复指导、心理测评和干预治疗,对照组出院后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治疗。2组患者于卒中单元治疗出院时、发病6月、12月时采用NIHSS、ADL、HAM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2组HAMD、SSS、ADL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发病6月及12月ESU组NIHSS、ADL、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改善,中度、重度抑郁病例数减少,无抑郁患者病例数增多,而对照组发病6月时HAMD评分较出院时明显增加,12月时评分较出院时无明显差异,中度、重度抑郁病例数增加。结论 ESU社区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2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FMA评分和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康复护理的规范性,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音乐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7月~2022年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音乐联合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el-Meyer(FMA)分别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MBI评分、BB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干预后观察组3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的康复效果,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延续性护理教育相关研究多是以患者的视角,缺少延续性护理教育对患者照顾者影响的研究,而照顾者的护理质量与术后康复状态密切相关。目的 考查延续性护理教育对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照顾者焦虑情绪的缓解效应,为改善照顾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纳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和第六医学中心接受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n=120)。采用系统随机取样方法,将照顾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人。患者出院前,所有照顾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教育。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接受为期4周的延续性护理教育。于患者出院前和出院一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照顾者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57.77±14.08)分vs.(70.19±13.60)分,t=-4.913,P<0.01],研究组SAS评分≥60分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41.67%vs. 75.00%,χ2=-13.714,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教育可能有助于降低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6-05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2组CCS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照顾压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连续性护理对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06-01—2015-01-01入院患者家庭照顾者1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与干预组(98例)。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连续随访6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模式,干预组按连续性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分别采用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检测家庭照顾者能力、照顾者压力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照顾压力变化情况、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观察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照顾能力优于对照组(干预组:35.60±8.55vs对照组:41.00±11.26;t=9.44,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干预组:34.60±5.55vs对照组:28.30±9.20;t=6.50,P0.05),但照顾压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时,对照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40.01±9.85、10.28±4.20、31.00±10.24),干预组照顾能力、照顾压力、生活质量分别为(31.47±9.30、8.35±3.65、42.57±8.2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减轻照顾压力,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临床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加用电针,对照组加用抗抑郁药,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而FMA、BI、C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