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具有发病急重、病情复杂多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已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达80%~90%患者因颅内病变动脉原位狭窄上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急性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明确病因后,及时有效开通血管,恢复颅内灌注血流,挽救半暗带区域内可逆性的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的缺失为治疗关键。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等。根据TOAST病因分型,对于小血管闭塞脑梗死,血栓负荷量小,静脉或动脉溶栓疗效显著,但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单纯的静脉内溶栓,血管再通率低,预后较差。2015年国际公布五大临研究表明,机械取栓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再通率,目前国内常用的取栓支架为Solitaire支架和Trevo支架,其中Solitaire支架在国内外已大量使用,治疗效果安全有效。而Trevo支架在欧美国家运用较多,国内准入较晚,临床经验不足。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Trevo支架取栓系统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再通治疗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研究证实AIS-LVO机械取栓的明确时间窗为发病6 h内,对于发病6~24 h或超过24 h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筛选仍存争议.本文对发病或末次正常时间为6~24 h的超时间窗AIS-LVO患者和超出24 h的超晚期AIS-LVO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脑水肿严重程度,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91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Ⅰ组(轻度)、Ⅱ组(中度)、Ⅲ组(重度);治疗后12周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优良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水肿程度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Ⅰ组、Ⅱ组、Ⅲ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6 h、高血压、血管成功再通、侧支循环优良患者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发病至溶栓时间≥6 h、高血压病史是导致脑水肿严重的危险因素,而血管成功再通是脑水肿的保护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预后优良组侧支循环优良、血管成功再通、重度脑水肿、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时间≥6 h、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患者百分比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闭塞,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因血管再通率低而疗效不佳。近年来,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治疗已经成为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直接取栓治疗因节省静脉溶栓药物费用、简化卒中急救流程,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患者也显现出一定优势。直接取栓治疗能否替代桥接取栓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和桥接取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述评,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26例AIS患者资料,分析即时取栓效果,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分析术后90 d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26例进行支架机械取栓的AIS患者中23例(88.5%)成功获得血管再通,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评分(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进行评估,达到3级或2b级为血管再通;26例患者中3例(11.5%)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15.4%)出现临床死亡。(2)出院时NIHSS评分比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有12例患者(46.2%)达到良好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 使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导致的AIS可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但部分病例预后差,提示应更加严格地筛选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晏明鹏 《中外医疗》2021,40(7):91-9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的疗效的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55例行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5例未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6 例AIS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HT发生、临床分型和影像学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机械取栓后 HT的影响因素。结果 HT发生率为 16.5%,无症状、轻度症状、重度症状HT分别占HT总数的 41.7%、31.9%和 26.4%。 HI-1、HI-2、PH-1、PH-2 型分别占HT总数的 43.1%、25.0%、20.8%和 11.1%。糖尿病、取栓次数≥3 次、入院时NIHSS评 分>15 分、术前CTA侧支循环评分≤3 级、心源性栓塞型AIS、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或 0.05)。结论 AIS机械取栓后以无症状HT和HI-1 型较为常见;AIS机械取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灌注相对参数在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1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6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51例,根据机械取栓治疗后复查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25例,非出血转化组26例,应用MIStar软件测量患侧低灌注区及梗死核心区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时间(DT)参数,经中线镜像到健侧获取健侧相对应的灌注参数,并通过计算患侧与健侧的灌注参数比值得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延迟时间(rDT)。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灌注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机械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心梗史、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血转化组和非出血转化组在低灌注区的rCBV、rCBF和梗死核心区的rCBV、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区的rCBV、rCBF的AUC分别为0.865和0.840,梗死核心区的rCBV、rCBF的AUC分别为0.737和0.709。 结论 脑灌注相对参数中的rCBV、rCBF可以用来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对临床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测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12.
农媛  边远  陈圣昌  黄日玲 《西部医学》2022,34(11):1683-1687+1692
探讨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机械取栓组(直取组,n=64)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桥接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亚组研究按溶栓剂不同将桥接组患者分为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组和尿激酶桥接治疗组,并分析两组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成功再灌注率、24 h NIHS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溶栓剂并不影响桥接治疗的主要及次要结局(P>0.05)。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对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一致,且尿激酶桥接治疗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相当(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1月间急性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后血管成功再通的患者110例,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30例)和非出血组(80例),统计2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抗血小板、闭塞血管、造影剂渗出、OTR值、PTR值、ASPECT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等指标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P=0.773)不增加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替罗非班(P=0.107)的应用不增加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风险,大脑中动脉闭塞(OR=24.130,P=0.030)、PTR过长(OR=0.555,P=0.008)为危险因素,ASPECT评分(OR=0.345,P=0.001)为保护因素,且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颅内是否出血主要取决于ASPECT评分,其次为是否发生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后为PTR值的大小。 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ASPECT评分、PTR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祥雄  刘开祥 《华夏医学》2021,34(2):195-198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致死、致残率较高,尤其是急性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更凶险.机械取栓术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再通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减少致残、致死率.尽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佳.笔者就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取栓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1年7月,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80岁)被纳入研究。主要终点为90 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率、血管再通等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ale,mTICI)和颅内出血转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最终纳入74例患者。良好预后(90 d mRS 0~2分)率为21.6%,血流良好再通(mTICI 2b?3级)比例为77%,全因死亡率为36.4%,颅内出血转化率为3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18.35,95%CI:1.98~169.77,P=0.01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42,95%CI:1.15~1.75,P < 0.001)、总流程时长(OR=1.01,95%CI:1.00~1.02,P=0.030)是老年房颤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如合并基线NIHSS评分高和/或非阵发性房颤时,选择取栓治疗要更慎重。也需进一步提高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率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MT治疗的AIS患者11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评价发病90 d时的临床转归(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有无HT分为HT组(n=25)和非HT组(n=89),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HT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中HT 25例,非HT 89例。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HT组,90 d预后较好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取栓术后发生HT的主要血管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HT是动脉取栓术后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26)。结论 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AIS患者MT术后HT的血管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后HT为MT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与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 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血管内治疗信息和3个月时的随访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入院时血糖和3个月时预后不良(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3?6)、血管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和3个月死亡的关系。结果:本队列研究共收集204例患者,入组150例。入院时平均血糖(7.74±2.49)m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NIHSS(NIH stroke scale)评分、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血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是 3 个月时的预后不良(mRS 3?6)的影响因素 (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血糖每升高1 mmol/L,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mRS 3?6)上升33%(OR=1.33,95%CI:1.08~1.63, P=0.007);高血糖组(>7.8 mmol/L)预后不良(mRS 3?6)风险是正常血糖组(≤7.8 mmol/L)的 2.97 倍(OR=2.97,95%CI:1.09~ 8.08,P=0.033)。 血糖每升高 1 mmol/L,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 24%(OR=1.24,95%CI:1.03~1.50,P=0.021)。高血糖组 (>7.8 mmol/L)的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是正常血糖组(≤7.8 mmol/L)的5.36倍(OR=5.36,95%CI:1.82~15.77,P=0.002)。入院时血糖升高和血管再通、死亡无相关性。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田敏  谢静  骆嵩  叶斌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620-1623
  目的  探讨路径化护理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救治效果。  方法  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60例,其中2020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2021年1—12月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路径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率、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  结果  观察组静脉溶栓时间、动脉穿刺时间、血运重建时间分别为43.00(30.75, 49.00)min、88.00(82.50, 88.25)min、115.50(109.50, 118.00)min, 对照组为45.50(41.00, 51.25)min、90.50(85.00, 98.50)min、122.50(111.50, 128.25)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0.0%)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3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术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为2.0(1.0, 2.0)分,对照组为2.0(2.0, 3.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2,P=0.012)。  结论  路径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机械取栓患者的救治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直接取栓及桥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直接取栓治疗,B组采用桥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术前及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以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入院至穿刺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5.00%,7...  相似文献   

20.
罗世炜 《吉林医学》2022,(2):431-432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采取机械取栓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研究对象根据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不同分成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机械取栓,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1个月,常规剂量组给药剂量20 mg/次,1次/d,大剂量组给药剂量4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