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情况的空间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区域内因地制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数据来源于浦东新区死因监测系统,分别计算各街镇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现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绘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空间分布图,利用趋势面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0—2020年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为58.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2.35/10万,早死概率为0.26%。趋势面分析显示,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由北向南逐步升高;在东西方向上,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由西向东逐步升高。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浦东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均呈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的高-高聚集区域位均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的农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死亡数据来自本溪市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等,采用人口学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不同性别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Joinpoint 4.9.1软件计算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本溪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31.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87/10万。粗死亡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21年慢阻肺粗死亡率为21.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76/10万。粗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6.34%,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阻肺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78%下降至2021年的0.39%,慢阻肺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64%下降至2021年的0.25%,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0-2016年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中F检验进行判别,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78.84/10万下降至2016年的61.84/10万,APC为-3.2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6,P=0.01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PYLL%由2010年的0.26%下降至2016年0.22%,APC为-2.3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4,P=0.02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2.56%下降至2016年的2.05%,APC为-2.7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9,P=0.02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庆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户籍居民10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COPD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

方法

基于2010—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居民死因监测系统,采用Excel 2010软件、SPSS 22.0软件和Joinpoint回归模型整理历年数据并综合分析,计算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PYLL、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

结果

2010—2019年间,上海市宝山区COPD年均粗死亡率为48.08/10万,标化后死亡率为39.95/10万,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5.82%,位列宝山区死因顺位第3位。10年间,COPD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P<0.01)。COPD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随年份增加均呈下降趋势(P<0.001)。COP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75岁组的死亡占比最高,占全年龄段的85.71%。因COPD死亡所导致的PYLL总计为2 352.5年,其中男性为1 977.5年,女性为375.0年,COPD导致的每万人中的男性减寿年数(4.18年)远高于女性(0.82年)。

结论

2010—2019年间上海市宝山区户籍居民COPD标化后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由于COPD患病带来的疾病负担重,尤其对老年、男性居民的健康危害影响深远,建议将COPD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防制的重点疾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了解1985-2011年金山区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及潜在寿命损失的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对1985-2011年金山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年报资料进行汇总,并计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标化寿命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1985-2011年,金山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为174.12/10万,占总死亡率的25.48%.27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从198.27/10万下降至122.39/10万,而标化死亡率则从219.43/10万下降至45.66/10万,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较粗死亡率更为明显.在各个时期,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要高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年龄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除80岁及以上组外,其余年龄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构成也呈下降趋势.27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病潜在寿命损失率从15.23‰下降至3.00‰,而标化寿命损失率则从15.43‰下降至1.40‰,标化寿命损失率的下降幅度亦大于潜在寿命损失率.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仍是对金山居民健康威胁最大的慢性病之一,宜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情况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2012—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s),男性与女性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结果 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由2012年的183.1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15.39/10万,APC为-3.9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5,P=0.003),标化死亡率以年均6.95%下降(t=-4.384,P=0.002)。历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及以上慢性呼吸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我们对南京市10城区近十年的COPD死亡情况、寿命损失情况进行了分析。1.资料与方法:所用资料源于1997-2005年南京市10个城区的居民病伤死因年度监测资料,人口数据来自南京市统计局,死因分类依据为国际疾病分类(ICD-9和ICD-10)标准。参照本地期间的平均期望寿命水平,早死指在70岁以前死亡,早死年龄域定义为0-69岁。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标准构成对南京市历年的死亡率进行调整。分析指标包括COPD的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19年重庆市长寿区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及早死疾病负担趋势,为制订食管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疾病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9年长寿区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计算食管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LL)、每千人YLL(YLL率)和人均寿命损失年(AYLL),采用年度变化百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巴中市巴州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2014—2021年巴中市巴州区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平均寿命损失年,死亡率的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巴中市巴州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由2014年的228.92/10万上升到2021年的271.61/10万,APC为2.94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2,P=0.002),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14年的239.09/10万下降至125.63/10万,APC为-8.42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2)。男性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737%与3.458%上升(P均<0.05),而标化死亡率分别以年均6.574%与10.506%下降(P均<0.05)。40~49岁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年均4.707%上升(t=3.277,P=0.017),而60~69岁、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厦门市2002-2014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情况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而为进一步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AS 9.0软件对2002-2014年厦门市COPD死亡年报资料进行汇总,并计算COPD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估计变化百分比等指标,通过灰色数列GM(1,1)模型预测COPD死亡趋势。结果 2002-2014年厦门市居民COPD年均粗死亡率13.73/10万(标化死亡率12.99/10万)。2002-2014年厦门市COPD死亡率波动较大,年度变化不稳定(P﹥0.05)。运用灰色模型对厦门市COPD死亡率进行建模值及预测,从模型预测的总体趋势而言,厦门市COPD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测厦门市2015年、2016年、2017年COPD死亡率分别为23.81/10万、30.69/10万、39.82/10万。结论厦门市COPD死亡率将出现上升趋势,需引起各医疗部门的重视,提早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降低人群的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情况,为白银市COPD综合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白银市2018—2022年COPD死亡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以及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等相关指标,采用Joinpoint 5.2软件计算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8—2022年白银市COPD粗死亡率为74.12/10万,男性(81.37/10万)高于女性(66.54/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8—2022年白银市COPD标化死亡率为50.78/10万,2018—2022年呈下降趋势(APC=-9.807%,P<0.05)。COP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40~岁组之后基本保持恒定的指数级增长,85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达到峰值。COPD所致PYLL为6 293人年,APYLL为8.16年,PYLLR为0.08%,SPYLLR为0.07%。COPD所致的WPYLL为3 386人年,AWPYLL为8.83年,WPYLLR和SWPYLLR均为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宁波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及早死所致疾病负担趋势,为制订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宁波市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09-2018年宁波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计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寿命损失年(Y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死亡率和YLL率采用2010年全国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市河西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疾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西区户籍居民2006—2019年COPD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以及过早死亡率等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9年河西区人群COPD死亡率为39.50/10万~15.6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6.81%,t=-13.49,P<0.01),标化死亡率由24.95/10万下降到6.19/10万(APC=-10.05%,t=-14.74,P<0.01);男性死亡率和和标化死亡率为40.58/10万~17.93/10万和23.96/10万~6.74/10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11%和-8.71%;女性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为43.93/10万~13.51/10万和27.53/10万~5.56/10万,也呈明显下降趋势(P值均<0.01),APC分别为-8.02%和-11.57%。除<45岁和45~54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COPD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P<0.01)。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84-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对数线性泊松回归模型产生的Monte Carlo组合检验确定趋势线拐点,分析拐点前后COPD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及总体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0年和农村居民1999-2009年COPD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84年的243.93/10万下降为2010年的33.13/10万,年均下降5.8%.农村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99年的251.33/10万单调下降至2009年的102.25/10万,年均下降6.8%.1994-2010年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均下降9.0%,超过农村居民1999-2009年年均下降水平(6.8%).支气管炎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COPD总体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OPD死亡率总体水平城市低于农村,城市男性高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高于农村男性.结论 辽宁省1984-2010年COPD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20年安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原因。方法 收集2020年安阳市户籍人口死亡数据,计算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20年安阳市循环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310.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2.49/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死因。2020年安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为8.28%,其中男性为10.98%,女性为5.60%。全人群因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造成的寿命损失年分别为6.33岁、2.49岁和2.43岁。结论 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是导致安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该市居民早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波市2009-2019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早死概率及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为宁波市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宁波市2009-2019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早死概率、YLLs和YLL率衡量死亡状况和疾病负担,利用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马鞍山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生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2022年就诊于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呼吸科的COPD患者1 67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发生急性加重分为稳定组和急性加重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COPD严重程度、肺部既往感染及合并低蛋白血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76例COPD患者以男性(58.17%)及≥46岁(82.58%)为主,其中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发生率为78.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46岁、吸烟量>400根/年、从事粉尘接触职业、COPD重及极重度、反复发生某新发传染病病毒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低蛋白血症是造成COPD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马鞍山地区近80%COPD患者中既往出现过急性加重,防治工作不容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2019—2020年间成都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患病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成都地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COPD患者病历信息,共362例。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疾病分级等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研究纳入COPD患者362例,其中男性293例,占80.94%;60岁以上COPD患者明显较59岁及其以下患者明显增多,其中高峰年龄段为60~79岁,年龄中位数为72岁;患者平均住院次数和天数分别为(8.22±8.75)次和(11.03±5.47)d;Ⅱ级和Ⅲ级COPD患者最多,共占62.83%。362例患者中,并发症共发生490例次,人均并发症1.35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394例次,心血管疾病发生74例次,其他疾病发生22例次。其中肺部感染发生频率最高,共204例次,占比56.35%;其次为肺大泡和哮喘,分别83例次和64例次,占比22.93%和17.68%。患者平喘药物使用占比最高且使用时间最长,分别为220例次(60.77%)和(10.50±6.23)d。抗生素使用119例,占32.87%,使用(7.85±5.21)d。抗凝药物仅次抗生素,使用105次,占29.01%,使用(7.54±3.18)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被动吸烟史、年龄>50岁、有呼吸道疾病家族史和有呼吸道疾病史是影响COP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19—2020年间成都地区COPD患者男性居多,60~7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肺部感染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抗生素使用符合指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变化趋势及早死概率,为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死亡率的比较,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25 09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22.10/10万,男性粗死亡率116.13/10万,女性粗死亡率128.23/10万,男性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依次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糖尿病死亡病例中,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的最多,占50.79%,其次是肾并发症,占16.05%。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男性、女性、合计)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保持平稳,男性呈上升趋势,女性呈下降趋势;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男性、女性、合计)均呈上升趋势;合计和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女性则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深圳市坪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心脑血管疾病ICD-10编码为I00-I99。计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YLL和YLL率等指标,用Joinpoint 4.7.0软件分析死亡率的年度变化趋势,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2016—2018年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共440人,年均死亡率为41.11/10万;男性和女性分别死亡266人和174人,年均死亡率分别为45.31/10万和36.01/10万。2016—2018年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15~44、45~64岁组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YLL从1670.70人年上升到1943.84人年,标化YLL率从14.78‰下降到13.34‰。男性的YLL和标化YLL率均高于女性。死亡人数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6.82/10万、14.39/10万和4.77/10万;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8.86%,P<0.05)。2017—2018年男性3种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YLL和标化YLL率均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深圳市坪山区居民首位死因,而男性和45岁及以上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做好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