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耐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药主要通过干预卵巢癌TME中的肿瘤干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外泌体等,实现对卵巢癌TME的重塑,达到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目的。今后应加强中药对卵巢癌TME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外泌体等组分的研究,并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深入研究中药在卵巢癌TME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的最大死因,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瓶颈。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公认肿瘤微环境(TME)与肿瘤转移高度关联,成为抗肿瘤转移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的希望所在。目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针对TME的主流研究过度聚焦于T细胞、B细胞的免疫纠偏作用。但是大量研究表明TME中的其他成员对于肿瘤转移的调控意义同样不容忽视,成为基于TME调节的抗转移研究进展的集中体现。该综述聚焦于肿瘤转移这一瓶颈,以近5年的文献为主,梳理了TME中非T、B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和非免疫成员[血管内皮细胞(ECs)、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及血小板]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发挥的作用机制,挖掘了其在转移治疗中的关键价值。治疗层面上,该文着重以前沿和传统融合的视角,以TME功能稳态重塑等为切入点,归纳中医药调控非T、B免疫细胞和非免疫成员的活性、机制,并凸显其在临床转移干预中的优势特色。该文有助于突破T、B免疫细胞抗转移研究的思路局限,进一步依托于更广泛的细胞类群,拓展挖掘TME在抗转移药物干预中的潜在价值,丰富抗转移药理活性认识的思路、策略,也有望为抗转移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内外环境,与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及转移都密切相关,也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中药具有正向调节免疫杀伤细胞数量和功能、下调免疫抑制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TME,从而有望缩小瘤体,同时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命质量。现以抗肿瘤中药是否通过调节TME、重塑机体的免疫功能、杀灭肿瘤细胞,尤其对TME中关键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为研究重点,从中药(包括单体)、复方、中成药注射液3方面开展其对TME中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总结,以期为后续开展深入的中药干预TME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瞿颖  向科旭  王蓓茹  侯铖宇  王继勇 《新中医》2023,55(24):119-12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八珍汤重塑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 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中八珍汤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从TCGA 数据库下载食 管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信息,根据ESTIMATE 算法计算食管癌样本的基质评分、免疫评分、综合评 分,筛选食管癌肿瘤微环境预后相关基因,将这些基因作为重塑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最后将中药靶 点和疾病靶点取并集,获得八珍汤重塑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1 构建“中药-成 分-靶点”网络。基于STRING 11.5 数据库及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并 通过Cytoscape 3.9.1 的插件CytoHubba 筛选核心基因,运用DAVID 数据库对中药与疾病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 体(GO) 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分析,并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基因进行分 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八珍汤重塑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31 个相关基因,根据MCC 算法筛选得到前5 个较为 重要的基因:ICAM1、CCL2、CXCL10、STAT1、VCAM1。GO 功能、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疾 病共有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 信号通路、NF-κB 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八 珍汤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蛋白有良好的结合力。结论:八珍汤可能通过靶向ICAM1、CCL2、 CXCL10、STAT1、VCAM1 等关键基因调控趋化因子、TNF、NF-κB 等信号通路重塑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从而 影响食管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化学耐药等。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迪  李钧  侯兵乔  牛俊博  汲晨锋 《中草药》2023,54(13):4346-4358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显著,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作用的特点,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天然药物新领域。通过对TME中的免疫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各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中药多糖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是我国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肿瘤的主要优势在于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重塑肿瘤相关微环境。该作用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和作用,并从重塑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细胞和增强肿瘤免疫应答两方面介绍了中医药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揭示了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双向性和多靶点机制,为中医药抗肿瘤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肿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TME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肺癌的恶性进展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其中,M2巨噬细胞的数量、活性及功能与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与免疫逃逸。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作用,降低化疗和放疗的毒性,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该文旨在总结TAMs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依据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探讨中医药调控TAMs募集、极化表型、活性、相关因子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相关信号通路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靶向TAMs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基本经历了3场变革——传统的放化疗、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主要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来监视并杀伤肿瘤细胞,当下热门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正是通过增强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达到抗癌的目的。而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一部分,可见,干预TME已然成为攻克癌症的着眼点。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维推测肺癌TME,并将其病机归纳为:免疫逃逸类似营卫失和、肺卫不固;缺氧微环境类似肺脾肾气虚;酸性微环境类似痰湿阻肺;炎性微环境类似痰瘀癌毒积聚。提示以肺癌TME与中医病机契合点为指导,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遣方用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肿瘤微环境密不可分.中药通过对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能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如加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降低调节性T细胞、肿瘤相关树突细胞等细胞的免疫抑制细胞作用,从而开发出更为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衡而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肿瘤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机体通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因子的生成,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微环境等因素从而改变细胞黏附及肿瘤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等促进肿瘤侵袭转移;通过调节膜蛋白、凋亡调控基因表达、酶介导的多药耐药性、DNA损伤修复及上皮间质转化导致肿瘤多药耐药(MDR)从而产生肿瘤治疗无效性。因此寻找天然、安全、有效的化疗增敏剂已成为肿瘤研究中迫切而又重要的课题。随着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中药单体及复方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中药抗肿瘤侵袭转移及干预肿瘤耐药的机制也愈发清晰。利用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以及给药辅助剂的特性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及逆转肿瘤耐药性的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的耐受性,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减少复发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中医药的发展对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和逆转肿瘤耐药性,延长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中具有抗肿瘤侵袭、转移和逆转肿瘤耐药性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中药在抗肿瘤侵袭转移和逆转肿瘤耐药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成果进行综述,以...  相似文献   

1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种实体瘤中占据肿瘤体积的一半以上,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异质性。在肿瘤发展的早期阶段,TAMs通过其吞噬和抗氧化功能介导抗肿瘤作用。然而,恶性肿瘤细胞为了满足自我更新和增殖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代谢模式,导致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乳酸盐、活性氧、一氧化氮、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等代谢物累积增加,引起炎症微环境改变,从而改变TAMs的代谢和功能,最终促进肿瘤发展。因此,研究TME中TAMs的代谢变化对认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探讨肿瘤进展过程中TAMs在TME内的代谢及免疫反应变化以及如何以此作为靶标开展治疗,以期阐明TAMs代谢与TME的免疫反应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由TAMs的代谢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机制,为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实际应用上却面临着严重的耐药问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导致肿瘤化疗耐药的关键因素。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多的炎症细胞群,广泛分布于上皮组织,如大肠、胃等组织的免疫环境中,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常见肿瘤疾病关系密切。TAMs分为2种表型,其中M2型TAMs为促瘤表型,通过免疫逃逸、促血管新生等方式,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全过程,促进肿瘤耐药。同时,临床常见的化疗药物会增加TAMs的招募,分泌细胞因子,导致巨噬细胞向M2型过度极化,引起促肿瘤耐药的进程。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复杂,是化疗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在抗肿瘤药物耐药性方面有着安全性高、多靶点、多途径等独特优势。现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从多种途径调控TAMs,进而调节肿瘤发展,改善耐药。该文将系统梳理近些年来有关文献,从TAMs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与肿瘤干细胞相互作用等方式促进耐药及化疗药物对于耐药的推动作用两方面,总结TAMs化疗耐药机制,并结合中药调节TAMs的细胞因子和相关蛋白、活性、极化方向等相关机制,阐明中药有效成分在耐药干预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化疗耐药的生物学机制及其中药靶向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肿瘤微环境是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土壤。卫气的御邪作用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细胞作用相通。因卫出于三焦,卫气乃"中焦之所生"、"出于下焦",脾居中焦,肝位下焦,卫气的功能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稳态失衡促进肿瘤发展,肝郁脾虚是导致肿瘤微环境稳态失衡的核心病机,疏肝健脾法为肿瘤微环境稳态重塑的主要治法,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是恢复肿瘤微环境稳态平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5.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病变部位和附近的血管、淋巴、神经、非恶性细胞及其代谢物等,肿瘤微环境与癌细胞相互作用,并促进癌症的进展。癌细胞快速增殖增加耗氧量或实体瘤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氧气供养量减少,形成缺氧微环境。缺氧微环境的存在是局部晚期实体瘤的典型病理生理特征,广泛存在于人类各类恶性肿瘤中,是肿瘤微环境的标志,也是乳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其形成和发展与乳腺癌的生长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有效单体与复方以其多通路、多靶点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调节乳腺癌的缺氧微环境,通过抑制缺氧环境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诱导凋亡、逆转其耐药性、干预缺氧环境下乳腺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和抑制其血管生成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该文先总结并论述缺氧微环境通过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耐药、免疫功能、代谢重编程、非编码RNA、铁死亡和自噬的作用,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再基于中药有效单体与中药复方这两种用药模式,阐释其靶向缺氧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以期分析与提炼出中药在调控缺氧微环境上的不足与方向,为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雄  杨明  李翔  张婧  刘骏 《中草药》2021,52(14):4398-4409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特殊内在环境,分为非免疫和免疫微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抑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的转导、阻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成纤维细胞中基因产物的表达、减少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积聚等。综述了中药单体成分对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调节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转移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肿瘤微环境形成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因素,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癌确实有效,与其他常用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医药提高肺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肺癌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通过多靶点抑制肺癌细胞及转移,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对中医药调控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癌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肿瘤屏障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导致肿瘤免疫疗法的治疗受限,不良反应增多。近年来,纳米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对于调控免疫缺陷、改善肿瘤组织微环境、增强免疫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笔者主要对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肿瘤微环境因素进行阐述,并对纳米制剂用于重塑肿瘤微环境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医药在抗癌、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及防治肿瘤复发及转移方面的作用。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具有抗癌作用,如抗肿瘤中成药、中草药中有效抗癌成分及有效组分等;(2)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可增效减毒;(3)中医药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防止或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中药治癌副作用少,更适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治疗;对于体质差的病人,中药疗效比较理想,可使病人带瘤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