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联合二甲双胍对脾虚胃热型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门诊收治的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的脾虚胃热型超重肥胖型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健脾清化方+二甲双胍)及对照组(n=46,健脾清化方安慰剂+二甲双胍),均干预12周,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BG)、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64.58%和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干预后HbA1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64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结果 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对照组(7.5±0.3)mmoL/l,二甲双胍组(6.4±0.2)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对照组(11.7±0.4)mmol/L,二甲双胍组(9.1±0.5)mmol/L],两组均有明显下降且二甲双胍组更显著,二甲双胍组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TG、LDL、BMI均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代谢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体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体质量指数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1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30R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IR和HOMA-β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血糖控制好、胰岛素使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方法选择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组、"胰岛素+二甲双胍"组、"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量,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同时,研究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总缓解率为43.1%,"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缓解率为57.1%。根据结果,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缓解组病程比未缓解组短(P<0.05),缓解组BMI明显>未缓解组(P<0.01),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式,且病程短、BMI值高的患者更容易达到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单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21例,在注射门冬胰岛素30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观察12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5±0.7)mmol/L和餐后2 h血糖(8.6±1.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8±0.9)、(9.7±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马雷刚 《北方药学》2018,15(5):56-57
目的:探讨糖尿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时间2014年5月~2017年5月,愿意配合本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相比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指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 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 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庆能投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天府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两组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完成疗程48例, 对照组46例。观察组FPG、2hPG分别为(6.24±1.12)mmol/L、(8.34±2.34)m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1±1.86)mmol/L、(10.72±2.48)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4.76, 均P < 0.05);两组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1/48), 对照组为13%(6/46),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 P < 0.05)。观察组胰岛素日剂量为(...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降低的临床效果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降低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确诊为糖耐量降低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各35例。指导对照组患者健康宣教、控制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等干预治疗方法 ,二甲双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并与治疗前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0.12±2.63)kg/m2、空腹血糖(5.11±0.81)mmol/L、餐后2 h血糖(7.66±1.12)mmol/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有7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应用于糖耐量降低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2组均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津力达颗粒治疗。疗程4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PINS2h)。结果:132例患者中118例完成研究。治疗组60例(退出6例,因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2例,不能按时随访或采血4例)。对照58例(退出8例,因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对胃肠道刺激4例,不能按时随访及采血5例)。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组FINS、PINS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有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饮食、运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吡咯列酮片+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随访期间定期复查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Hb Al C及FIN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BM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缓解高胰岛素血症,且有助于减轻者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T2dM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晚20: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每日一片二甲双胍缓释片;对照组:每晚22:00皮下注射诺和灵N,并每日一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和Hb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HbA1c及BMI的变化,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T2dM可良好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取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取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取单一的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26±1.71)、(8.36±2.2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23±2.36)、(10.85±2.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4,P=0.038<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采取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其转规的影响。对68例糖耐量低减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方法干预治疗组在饮食控制加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片0.5g,3次/d,疗程三个月。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INS2h)、糖化血红蛋白等项变化。结果二甲双胍干预治疗三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BMI、WHR、FPG、PG2h、FINS明显下降P<0.05;INS2h、UNER显著下降P<0.01。结论二甲双胍片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患者可使其糖耐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分析.方法 36例患有2型糖尿病经过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用胰岛素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研究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查数据,对比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控制血糖时间、每天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徐霞 《中国药业》2015,(5):68-69
目的 探讨对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在先前磺脲类降糖药的基础上再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8%(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5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治疗组27例,对照治疗组29例,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基础上,观察治疗组服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其中初始剂量:二甲双胍0.253次/d、瑞格列奈1mg3次/d),并依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对照治疗组采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联合二甲双胍(其中人胰岛素30R初始剂量为:0.4~0.6IU/(kg.d),分早晚二次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253次/d),依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的剂量。所有入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治疗期间每3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并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次数。用药12周后,再次复查上述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C-肽显著升高。结论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人胰岛素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两种治疗间无显著差别,但瑞格列奈用药组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