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软骨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复合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报道较少,且修复效果尚无定论。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缺损处仅填塞明胶海绵,其他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缺损处分别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后,软骨缺损面基本修复但稍不平整,单独使用其中1种细胞因子缺损面未完全修复,对照组无明显修复。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缺损部位软骨细胞数多于其他3组(P<0.05),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于其他组。提示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2.
背景:纤维蛋白的天然网状结构为骨髓细胞黏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三维空间环境,且同时又限制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快速扩散,使两者随着纤维蛋白的逐渐降解而缓慢释放,最终诱导间充质细胞向软骨转化.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复合纤维蛋白后,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形态学观察,于2005-0712006-02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清洁级健康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36膝,随机分为3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照组,6只12膝/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BioSource产品:冻干人纤维蛋自原为上海莱土血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各组兔均于双侧膝关节股骨髌股关节面制各直径4 mm、深3 mm的仝层软骨缺损,4周后在原切口再次开腔,清除缺损区内的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成为陈旧性关节损伤.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用注射器注入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使复合物添满缺损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同法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于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对照组单纯注入等量的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骨缺损区组织修复及软骨再生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评分. 结果:18只兔(3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修复后10,14周,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至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后10,14,18周时均有1膝关节缺损区未能完全修复;对照组全程均未见软骨修复.与对照组比较,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生软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前组下降幅度优于后组(P<0.05).结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复合物可有效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且短期效果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3.
背景:纤维蛋白的天然网状结构为骨髓细胞黏附、增殖提供了良好的三维空间环境,且同时又限制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快速扩散,使两者随着纤维蛋白的逐渐降解而缓慢释放,最终诱导间充质细胞向软骨转化。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复合纤维蛋白后,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形态学观察,于2005—07/2006-02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36膝,随机分为3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照组,6只12膝/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BioSource产品;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为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各组兔均于双侧膝关节股骨髌股关节面制备直径4mm、深3mm的全层软骨缺损,4周后在原切口再次开腔,清除缺损区内的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成为陈旧性关节损伤。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用注射器注入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使复合物添满缺损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同法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对照组单纯注入等量的冻干人纤维蛋白原。主要观察指际:光镜及电镜观察骨缺损区组织修复及软骨再生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18只兔(3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修复后10,14周,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至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修复后10,14,18周时均有1膝关节缺损区未能完全修复:对照组全程均未见软骨修复。与对照组比较,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再生软骨组织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前组下降幅度优于后组(P〈0.05)。结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纤维蛋白复合物可有效修复兔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且短期效果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复合物。  相似文献   

4.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及骨修复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将其与血、脱钙骨基质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混合来促进成骨形成,增加强度,骨愈合更接近于天然骨结构。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兔桡骨中段 10 mm 骨缺损处,以自体骨移植组、生物活性玻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术后 2,4,8,12 周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兔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效应、骨愈合后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 0.01)。说明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优于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既有骨传导功能,又能诱导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已经成为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理想骨移植替代材料之一.目的:初步观察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在临床修复指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取10例手指内生软骨瘤患者,平均年龄33岁.肿瘤大小为0.3 cm×0.3 cm×0.3 cm~1.0 cm×0.5 cm×0.5 cm;肿瘤均位于患指指骨,行肿瘤刮除术,瘤腔用双相陶瓷样生活性物骨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瘤腔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无伤口感染,伤口均甲级愈合.局部炎性反应轻微,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 6个月,术后3个月可见新骨长入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填充区.手指在术后1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提示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成骨性、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及骨修复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将其与血、脱钙骨基质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混合来促进成骨形成,增加强度,骨愈合更接近于天然骨结构。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兔桡骨中段 10 mm 骨缺损处,以自体骨移植组、生物活性玻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术后 2,4,8,12 周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兔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效应、骨愈合后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 0.01)。说明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优于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7.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课题组制备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或直接作为植骨材料的要求.实验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以进一步了解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目的: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评价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成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9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猪椎骨煮沸12 h,经系列乙醇脱水后于800℃条件下煅烧6 h后制得陶瓷化骨,完全去除有机成分,再将陶瓷化骨与适当浓度的焦磷酸钠溶液复合后于800℃煅烧1 h,经缓慢冷却后制得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自体髂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在兔双侧桡骨造成1.0 cm骨缺损后分别植入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材料、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缝合切口.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周取出双侧尺、桡骨后摄X射线片,了解移植物的X射线变化情况.制备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形态特征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X射线片: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后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后大部分材料旱高密度影,24周后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白体髂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髂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24周后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组织学形态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发现有新骨贴附材料生长,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24周后新骨形成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自体髂骨组在12周后髓腔完全再通,24周后植骨部位与宿主骨结构没有差别;空白对照组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两端逐渐封闭并硬化.结论:实验初步表明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町用于桡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了解在体外或体内环境下,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达到既加强成骨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双重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结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结论:联合先后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同时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单独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表明合理的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制有生物活性的人工关节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而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模式人工骨已被证实是理想的人工骨材料.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采用钙磷骨水泥为载体,将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生长因子复合,并观察新型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修复兔股骨远端关节缺损模型的成骨及血供重建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1/2006-06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远端(15 mm)制作脱蛋白骨关节,将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钙磷骨水泥和脱蛋白骨关节复合,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备用.方法:手术造成兔股骨远端15 mm关节缺损实验模型,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将混合有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置换一侧股骨远端;对照组进行单纯异体脱蛋白关节股骨远端移植.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4,8,12,16周分别行X射线摄片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移植关节端成骨与成软骨情况;并于16周行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移植后第4周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网织状骨形成.至第12~16周时,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断端愈合.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股动脉血管造影示实验组移植部位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钙磷骨水泥/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在体内能促进股骨远端关节缺损的血供重建、愈合和替代.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因子相结合是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5组培养:DMEM组、基础骨诱导组、基础骨诱导+地塞米松组、骨诱导+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诱导+地塞米松+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和结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潜能,骨形态发生蛋白2、地塞米松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单独及联合应用地塞米松、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够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的形成,其中两者联合的作用更强,而且后者能明显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两者联合更有效地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抗生素缓释能力,部分人工骨还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以人工骨作为抗生素缓释载体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体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以异体骨作为抗生素载体可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缺损愈合.由于不同载体在抗生素负载、缓释能力以及骨传导、诱导作用等方面各有优劣,因此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中应根据不同患者选取不同的载体,并对载体制作工艺进行不断改进,使其从仿生学意义上更接近人骨组织,进一步增强其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同时具有更强的抗生素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山富彦 《中国临床康复》2012,(44):8261-826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是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已逐步应用于临床,但在椎骨折机骨融合中效果仍少见报道。 目的:比较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78例,根据植骨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分别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骨。  相似文献   

16.
17.
Background: Bony cyst is a kind of common benign bone disease, for which, cause is unclear. Multiple bony cyst is rare in clinic. It is supposed metabolic and genetic factors may be involved. People aged 5~ 15 years are commonly affected population (Female: Male 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骨显像了解骨质疏松状况.方法: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检查后,进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与骨密度检查均取第L1~L4和股骨颈,并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分别测定各部位ROI放射性计数和骨密度值,计算骨显像各部位ROI值与同侧股骨中段ROI值的比值,观察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显像L1~L4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呈显著相关,而且,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的ROI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股骨颈的ROI比值与其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显像L1~L4的ROI比值与其相应部位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核素SPECT骨显像腰椎ROI比值与其对应部位的骨密度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可通过其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 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