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已公认 ,前列腺不典型性腺瘤样增生 (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sia,AAH)和前列腺上皮内瘤 (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PIN)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 ,虽然PIN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多于AAH[1] 。这两种病变与前列腺其他病变 ,特别是前列腺癌 ,往往相互混淆 ,以致造成误诊或漏诊。前列腺活检材料中 ,穿刺活检有固定的取材部位 ,有一定的代表性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TURP)标本则无明确部位可言 ,若取材过少 ,则有漏诊之虞。前列腺全切除标本的取材目前国…  相似文献   

2.
淋巴网状组织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淋巴网状组织(Lympho-Retietfiar tissue,LRT)反应性增生(Reaetine hyperplasia,RH)与恶性淋巴瘤(ML)的组织学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病理诊断中之难题。在国内外文献报道误诊率可高达10%~30%。出现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LRT是由免疫活性细胞(T、B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网状细胞等)组成,组织学结构特殊。因不同的抗原刺激下引起的RH复杂多变、难于掌握。另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FDCMP)在淋巴结增生和淋巴瘤中的不同形态分类及其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淋巴结标本85例,包括淋巴结滤泡增生20例、副皮质区增生10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5例、不同级别滤泡性淋巴瘤15例、套细胞淋巴瘤5例、边缘区淋巴瘤5例、T区淋巴瘤3例、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2例,所有病例除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外,均行CD21免疫组化染色;其中12例行Ig H与TCRγ基因重排检测。每例病变依据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形态进行FDCMP分类。结果反应性增生型FDCMP:包括生发中心A型、生发中心B型、祼生发中心型、极性型、多生发中心型和变性型;不典型增生型;肿瘤型FDCMP包括殖入型、网内增殖爆裂型、滤泡外围血管滤泡树突细胞增殖网型及结节增殖型。反应性增生型FDCMP完整,周界清晰,网格规则无破坏;肿瘤型FDCMP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周界不清,网格破碎;不典型增生型FDCMP介于二者之间。结论结合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检测,综合评价3类FDCMP形态变化的差异,可作为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免疫标记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对26例FL和12例MALToma做C4d、CD21、CD35、CD10和bcl-6的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做CD35/C4d和CD21/C4d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瘤性滤泡和植入滤泡中上述免疫标记物分布区域及阳性率。结果 26例FL中的瘤性滤泡和12例MALToma中的植入滤泡均出现扩大的、表达CD35和CD21的滤泡树突网,26例FL中有19例瘤性滤泡中央滤泡树突状细胞周围出现C4d沉积;12例MALToma中有6例植入滤泡的生发中心边缘有C4d沉积。FL的瘤性滤泡内的细胞可见CD10和bcl-6的表达而MALToma中植入滤泡CD10和bcl-6表达阴性。结论 FL的瘤性滤泡与MALToma植入滤泡中滤泡网免疫组化表达尤其C4d表达的差异,可以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34岁。因右下肢无力 2个月 ,右下肢抽搐 1周 ,于 2 0 0 0年 7月 2 4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肢肌力Ⅳ级 ,右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 ,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示 :左顶部矢状窦旁见圆形略高密度影 ,约 2 .0cm× 2 .0cm ,周围可见明显水肿带 ,中线结构轻度右移 ,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头颅MRI示 :左顶部中央沟附近矢状窦旁见等T1等T2信号 ,约 2 .0cm×2 0cm× 2 .0cm ,强化后明显增强 ,周围可见水肿带。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3.91× 10 12 /L ,白细胞 7.41× 10 9/L ,血红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10阴性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26例F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染色,并以31例淋巴结反应性滤泡增生(RFH)作为对照.结果 37例(29.4%)FL出现CD10阴性.表现为所有滤泡CD10阴性(33/37,89%)、大部分滤泡CD10阴性(3/37,8%)和少数滤泡CD10阴性(1/37,3%)三种情况.并且CD10阴性病例主要为高级别FL.组织形态上,这些CD10阴性病例标本均存在滤泡样结构,高级别FL的滤泡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低级别FL的滤泡大小比较均一,边缘圆整.大多数病例的滤泡内可见胞质空亮细胞,类似单核样B细胞.在31例RFH病变中,除个别滤泡或散在少数萎缩退化的滤泡外,均未见滤泡CD10阴性.结论 FL和RFH具有不同的CD10表达特点,据此可将CD10阴性作为鉴别两者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8.
前列腺上皮内新生物(PIN)是公认的前列腺癌癌前病变,而前列腺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与癌的关系则有争议。本文重点探讨PIN和AAH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及鉴别。  相似文献   

9.
Baehr与Rosenthal〔1〕在 192 7年描述了一种所谓的恶性淋巴滤泡增生性疾病 ,提示淋巴滤泡与某些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关联。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 ,具有滤泡生长方式的淋巴瘤都被认为是滤泡性淋巴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现在发现不少类型的淋巴瘤都可具有滤泡生长方式 ,包括滤泡性淋巴瘤 (FL)、粘膜相关型淋巴瘤 (MALT ML)、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LNMZL)、脾脏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套细胞淋巴瘤 (MCL)、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及具有显著反应性滤泡增生的T细胞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蛋白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和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LBL/ALL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就诊及会诊的53例LBL/ALL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EF1、末端脱氧...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FC)是由甲状腺不同分化的滤泡结构组成而缺乏乳头状癌核特征的甲状腺恶性上皮件肿瘤,包括嗜酸细胞性(Hurthle细胞)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0%~15%,女性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50~60岁,儿童期少见。组织学类型分为微小浸润型(minimally invasive follicular carcinoma,MIFC)与广泛浸润型(widely invasire form)后者瘤组织广泛浸润生长,易于确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乳腺少见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乳腺瘤样病变常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其中一些病变是近年来才被认识和提出的,病理医生有必要对这类病变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1乳腺膜状脂肪坏死〔1〕膜状脂肪坏死(membranousfatnecrosis)是脂肪坏死的一种特殊形态学类型,由Poppiti等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肝脏炎性假瘤及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各1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BV-encoded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发热、肝肿大、体重减轻等。大体肿瘤呈实性,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波浪状排列,其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散在分布的大的多形性细胞。核仁明显。肝脏炎性假瘤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镜下表现均与肝脏炎性假瘤十分相似。但肿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嗜酸性,除R—S样细胞外,还可见到不少形态怪异的巨细胞,且免疫表型CD21、CD35阳性。EBER(EBV—encoded RNA原位杂交)阳性。结论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时需注意与肝脏梭形细胞肿瘤甚至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树突状细胞免疫标记CD21、CD35阳性,特别是EBER原位杂交阳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5.
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原名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YG)的病理形态特征、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l例LYG的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BV原位分子杂交(EBER)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l例63岁男性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性病变,主要累及肺,表现为双肺内境界清楚的圆形结节,呈孤立性或弥漫性分布,并出现多发性皮下结节,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无力等症状。皮下结节活检示多个肉芽肿样结构,细胞形态多样,见组织样细胞、非典型淋巴样细胞、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散在多核巨细胞,可见一血管壁有淋巴样细胞浸润,未见明显中心粒细胞,可见核分裂象。肺部穿刺组织示弥漫淋巴样细胞浸润,并见灶性坏死,免疫表型示瘤细胞呈CD20 ,CD79α ,CD43 ,CD3-,GraB-,EBV散在 ,CK-,Syn-,原位杂交示EBER 。结论 本例LYG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性淋巴瘤,与EBV相关。临床与影像学上与Wegener肉芽肿相似。肺部出现结节状病灶时,临床上易与结核、肉芽肿病、肺癌及炎性假瘤等相混淆,病理上须与结核、非特异性肉芽肿病、结外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形态学、免疫表型结合临床特征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3岁(年龄29~82岁)。起病时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小息肉或黏膜粗糙,镜下为黏膜腺体减少,大量中心细胞及少量中心母细胞增生,中心母细胞不超过15个/HPF,部分区域呈滤泡样结构,部分区域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及BCL-2,CD21表现为生发中心中央部分区域缺失,边缘出现浓集现象。15例未治疗,4例病变自愈,11例病变无变化。3例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4例行化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结论 FL-D属于惰性淋巴瘤,即使未经治疗,也很少快速发展或向高级别转化,部分患者可自愈,最合适的方法为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Lu JB  Li XQ  Zhu XZ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5):297-301
目的探讨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和宫颈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两者鉴别诊断上的价值。方法对10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和16例宫颈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T淋巴细胞标记物和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的表达,并应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了4例淋巴瘤样病变和4例淋巴瘤中IgH基因重排的情况。结果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患者年龄24—54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多表现为宫颈糜烂或息肉,镜下观察可见表浅分布的、局灶或弥漫性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浸润,伴淋巴细胞转化成熟现象和多型性炎性细胞浸润(多量成熟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宫颈淋巴瘤患者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表现为宫颈肿块或弥漫性宫颈肥大,镜下观察示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4例滤泡性淋巴瘤,二者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弥漫分布、形态单一的肿瘤性大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性滤泡形成为特点,病灶中少有多型性炎性细胞浸润,也不出现淋巴细胞转化成熟现象。宫颈淋巴瘤样病变中,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κ和λ染色结果欠满意。4例宫颈淋巴瘤病例和2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中检出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结论宫颈淋巴瘤样病变和淋巴瘤主要依据不同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相互区分。IgH基因重排检测对于二者鉴别有帮助,但需注意部分良性病变也有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8.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ML)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已在1997年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确定[1],发表的有关文献也日渐增多.由于病理学工作者可能对此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漏诊者屡见不鲜,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为此作者综合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体会将MALT-ML的概念与诊断标准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LEL-ICC)是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的一种特殊亚型,目前WHO尚未明确定义该肿瘤。LEL-ICC与经典型ICC相比,其预后较好,近年来引起了临床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的LEL-ICC被诊断和研究,其在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进展,该文就LEL-I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头痛、鼻塞、嗅觉减退半年余,加重一个月入院.影像学MRI检查示鼻窦炎,给予抗炎治疗后病情稍好转.并有鼻出血、外鼻肿胀.体检:鼻中隔穿孔,周围黏膜溃疡.左侧鼻腔内见下鼻甲肿胀,范围1.2 cm×0.8 cm,表面红肿.鼻腔镜检查示鼻窦内新生物,1.5 cm×1 cm×0.6 cm,灰白色,菜花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在局麻下行鼻腔溃疡活检术及鼻窦新生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